李曉清
【內(nèi)容摘要】化學教學需要發(fā)展學生知識能力結構,而且需要實現(xiàn)發(fā)展的和諧。和諧發(fā)展不能完全賴于機械訓練,也不能完全賴于學生的刻苦鉆研,需要尋求一定的促進策略。本文從和諧發(fā)展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思考值得大家探討。
【關鍵詞】化學教學 知識能力 和諧發(fā)展
歷年的化學教學,雖然都力求做到了盡心盡責,但總感到每年高考結束總會留下一些意想不到的遺憾,為什么學生平時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是那樣的牢靠,而走上考場就出現(xiàn)那么許許多多的“暈場”?其實當是化學教學還沒有能夠真實意義上實現(xiàn)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和諧發(fā)展,需要努力加強之。
一、和諧發(fā)展學生知識能力結構需教學中切實引趣
平時的化學教學,人們總這樣以為,化學就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學,教學中只要我們能夠多給學生以實驗的機會,那學生的的學習就會是那樣的興趣黯然,提升效果明顯。因為無論何種學科課程的教學對知識能力的掌握,乃至于知識能力的形成都應當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但現(xiàn)實并非就是這樣,即使就是高中學生完全賴于實驗也是很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高中學生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學習上也還有很不利于知識能力發(fā)展的惰性。所以,和諧發(fā)展學生知識能力結構需在教學中切實做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分內(nèi)事兒。譬如,我們的學生都酷愛大自然的色彩美,殊不知就是學生所涉獵的諸多化學物質不僅僅就有自身的色彩美,還有著比較理想的色彩變化美。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利用電子白板技術去演示這些物質的色彩,去演示這些物質色彩的變化,那將會充實意義上激發(fā)起學生探究化學物質色彩乃至變化的諸多美的興趣來。如銀白色的各種金屬合金,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黃色的過氧化鈉等,是它們共同構起化學世界的絢麗多彩。我們的學生也都欣賞著科學的神奇,殊不知科學領域化學現(xiàn)象所帶來的科學神奇也是那樣的令人神往,倘若在教學中多滲透一些化學物質之諸多神奇故事,那也可以能夠給學生帶上美味可口的精神大餐,促進著學生去孜孜不倦地探求著。
二、和諧發(fā)展學生知識能力結構需教學中感性升華
人們都知道,無論從事怎樣的學習,都是必須有個過程的,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化學課程的學習需要學生能夠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進而實現(xiàn)學生知識能力結構的發(fā)展。但人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有著諸多急于求成的現(xiàn)象,忽視學生感性認識的建立,其實則過多出現(xiàn)欲速而不達的現(xiàn)象。由此,我們所必須做出的思考是和諧發(fā)展學生知識能力結構需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升華學生的感性認識?;瘜W教材中有著許許多多的物質或者就是物質變化的現(xiàn)象,它們往往既沒有外在的形狀美,也缺失著內(nèi)在的味道美,如果有些物質不可能去綜合利用,其物質本身就會是一個個被遺忘的角落。從這個意義上說,建立學生對諸多物質的感性認識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為了實現(xiàn)學生對化學物質的美感,我們可以采取的策略就比較普遍了,如我們在教學時以幽默的語言介紹相關物質的功用,尤其介紹相關物質給人們幸福生活乃至科學事業(yè)所發(fā)揮著的巨大作用,那學生將會對那些絕無好感的物質產(chǎn)生美感。譬如煤油中儲存著一種物質叫金屬鈉,這樣的物質怎么樣?毫無疑問貌似丑陋。但人們將其利用起來,卻是那樣的色彩斑斕。如教學這樣的內(nèi)容,我們完全可以去告訴學生,當人們能夠將金屬鈉切開來,我們就可以看到其耀眼的銀白色。化學物質中具有這些現(xiàn)象的可以說就是那樣的不勝枚舉。但我們必須利用一切可能去枚舉出來,升華學生對化學物質的感性認識,為上升到理性認識奠實起比較堅實的基礎。
三、和諧發(fā)展學生知識能力結構需教學中完善人格
也許人們會這樣以為,完善學生人格的教育任務,語文學科課程的教學應當肩負起重要的責任,化學課程的教學可以游離于外。因此,在平時的化學課程教學中人們也便自不自覺地將完善學生的人格予以排除。殊不知如此的做法不僅僅就是對學生人格完善的不利,就是自身學科課程的教學也是沒有多少好處的。對此,我們應當去著力思考和諧發(fā)展學生知識能力結構需教學中完善人格的問題,而且應當去著力探求相關的途徑和策略。譬如化學課程的教學需要學生進行實驗,學生的實驗既是探求化學奧秘的途徑,又應當是完善學生人格的一種策略,我們高中學生如果缺失于完美的人格,不要說不可能去探究化學的奧秘,就是最基本的實驗也是不可能去做實和做好的,那就不用說去探究化學之無窮的奧秘。因此,我們可以和應當?shù)贸龅慕Y論是化學教學的和諧發(fā)展學生知識能力結構也必須在教學中多去思考完善學生人格的問題。譬如,任勞任怨的實踐精神,不達目的就不罷休的持之以恒的精神,相互協(xié)作共同發(fā)展的集體精神等。這些精神和品格將從何處獲?。靠梢栽趯W生化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取,如進行實驗中不懈精神的培養(yǎng)等,也完全可以利用名人故事去激發(fā),更可以讓學生在實驗的協(xié)作過程中去體驗和理會。應當說化學教學完善學生人格不是可有可無,而也應當就是完全意義上的舉足輕重。
【參考文獻】
[1] 肖川. 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 岳麓書社,2007.
[2] 葉瀾. 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J]. 教育研究,1998(2).
[3] 林敬文. 化學思維教學研究——兼論中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J]. 化學教育,1998(6).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