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課堂教學語法復習中存在不少問題:重單句,輕整體;重知識,輕能力;重能力,輕知識等,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語法規(guī)則,掌握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思維導圖可有效地幫助學習者更直觀地看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整合,實現知識的內化和意義建構。因此,在語法復習中可借力于思維導圖,提高復習效率。
【關鍵詞】語法復習;思維導圖;用語言做事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18-0044-03
【作者簡介】盧霞,江蘇省如皋市第二中學(江蘇南通,226575)教師,如皋市骨干教師。
一、語法復習現狀分析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的語法教學應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出發(fā),把語言的形式、意義和用法有機地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在語境中了解和掌握語法的表意功能,所以課堂教學應從“用”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和總結語言規(guī)律,幫助學生學會用語言做事。然而,在課堂實踐中,尤其是在語法復習中,筆者卻發(fā)現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重單句,輕整體。
一些教師習慣于在語法點回顧后配以大量的仿寫、單選題或翻譯題等單句操練模式,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語法考點。表面上看,這一教學模式為學生積累語法知識搭建好了支架,為學生流暢地進行表達做好了鋪墊,但這一模式還是建立在單句基礎上,未能與語篇有機結合,也未能幫助學生有效地建立知識框架,故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思維也未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2.重知識,輕能力。
一些教師習慣于把學生當作“容器”,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向其灌輸語法知識,讓其成為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而忽視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忽視教學應從用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在語用環(huán)境中形成語言運用能力。的確,一定的顯性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但過多的講授易讓課堂氣氛沉悶,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甚至會增強部分后進生的學習無助感,更別提幫助學生提高用語言做事的能力了。
3.重能力,輕知識。
一些教師已認識到培養(yǎng)語用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課堂上卻走向另一個極端,著力創(chuàng)造語境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做事的能力,而忽視語言知識的系統(tǒng)講授。表面上看,這樣的課堂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的智慧火花不斷迸發(fā),語言交際氣氛活躍。事實上,教師并不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相反,他們和學生一樣,都在努力地做著出色的演員。大談能力而忽視知識,課堂教學極有可能會成為“無泉之水”,學生的能力得不到根本的提高。
二、思維導圖及其運用于語法復習的必要性
語法復習是高三一輪復習的重點,然而目前的教學現狀導致不少學生不能有效地將語法的形式、意義和用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加以運用。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做事的能力?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法復習效率?
古人云:借力者強,智者借力而行?!盾髯印駥W》也指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君子之所以高出一般人,是因為他善于利用外物。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教師有必要借力于“思維導圖”這一有效工具,幫助學生主動地進行語法知識的整體建構,進行語法知識的整理,將原來膚淺、零碎的知識引向深刻、完整,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做事的能力,幫助學生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學家東尼·博贊早在1971就提出的一種記筆記和整理知識的學習方法,它具有形象、直觀、層次性強等特點。作為一種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可有效地把人腦中的隱性知識顯性化,幫助學習者更直觀地看到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新舊知識之間的整合,實現知識的內化和意義建構。
三、借力于思維導圖,提高語法復習效率
在語法復習中,教師要敢于從填鴨式知識講授的“駱駝”角色轉變?yōu)楦矣谔魬?zhàn)的“獅子”教師,化身為“孩童”教師,從“孩童”的角度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教會“孩童”策略。把學生當成信息加工的主體和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借助思維導圖,以教材文本、語法項目和具體語境等為載體,幫助學生構建語法知識體系,激發(fā)發(fā)散思維,強化思考能力。
1. 以教材文本為載體,增加語法知識量。
布盧姆在《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列出這樣一個等式:技能或技巧+知識=能力。相關研究也表明,能力是建立在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之上的,沒有一定量的知識與技能,能力是無法形成和發(fā)展的。故在語法復習中教師要增加學生語法知識量,把語法知識復習融入文本復習中。以教材為載體,有意識地借力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發(fā)現和總結語言規(guī)律。
例如,在復習模塊四第一單元時,課文里有這樣一句話:PSAs are often run for free, and are often meant to educate people about health, safety, or any other problem that affects public welfare. 對學生而言,掌握句中be meant to do“旨在、目的是”的意思難度不大,但對于mean to do 與mean doing及其一系列類似短語間的意思差別,雖然不少學生能零星地說出一些,但未形成有效的知識網絡,如果在講解時,直接用PPT將一系列的搭配打印出來,那勢必會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導致學習無助感增強。筆者認為在復習時,可以借助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增加語法知識量(見圖1)。
如此一來,學生不但對這類短語一目了然,而且,在頭腦中有效地建立起語法知識框架。所以,筆者認為在語法復習中,教師有必要通過靈活的教學設計,以教材里的語言現象為載體,以對語言現象的總結歸納為原則,以學生對語言知識的輸入為目的,再配以適量的鞏固訓練,借力思維導圖,增加語法知識量,拓展學生思維的維度和空間。當然,不管是語法知識的橫向歸納,還是縱向總結,教師都應注意一個“度”,既不能淺嘗即止,也不能貪多求難。
2. 以語法項目為載體,構建語法知識網絡。
《課程標準》中把語法項目分為24個考點,其實24個語法項目就是圍繞兩條主線:詞和句子。詞涉及名詞、代詞、冠詞、數詞、介詞、連詞、形容詞、副詞、動詞、時態(tài)、語態(tài)、非謂語動詞和構詞法;句子涉及句子種類、句子成分、簡單句、主謂一致、并列句、主從復合句(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定語從句、主語從句、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間接引語、省略、倒裝、強調、虛擬語氣。這樣的分類有助于學生構建一個基本的語法知識框架。
但光有框架是遠遠不夠的,每個項目下面還有不少考點需要學生識記。教師應借助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語法項目復習時,以每個項目為出發(fā)點,以具體考點為枝葉,幫助學生豐富語法項目框架,而不是直接灌輸給他們。
教育家盧梭曾強調,教師的責任不是教給孩子們行為準繩,而是幫助他們去發(fā)現這些準繩。如對名詞性從句的復習,教師可通過例題幫助學生建立如下框架(見圖2)。
Krashen在1995年指出,當學習者學習信心增強時,該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接受性和理解性就會提高,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通過思維導圖的歸納,教師可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一張語法知識的大網,增強其學習自信心,使其在碰到考題或與他人交際時,不再因“頭腦空空”而感到茫然。
3. 以具體語境為載體,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不少教師都有這樣的體會:高中三年,語法講得詳細到位,可在考試時學生恰恰是在考查語法的單選題上得分率偏低。究其原因,并非學生語法知識不懂,而是缺乏在語境中靈活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
《課程標準》指出,語法教學的著力點是培養(yǎng)學生在語境中運用語法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把語法知識轉換為語法運用技能。美國語言學家Douglas Brown(2007)指出語法教學要置于有意義的情境中進行。所以教師應創(chuàng)造一定的語境,把對語法知識的講解轉換成對問題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漸內化語法規(guī)則,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完善語言輸入至語言輸出的學習流程。例如:
Christmas is a Christian holy day usually celebrated on Dec 25th the birth of Jesus Christ.
A. in favor of B. in honour of
C. in terms of D. in case of
因為詞組“in +n. + of”屬于高頻考點,掌握該類短語,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使句子簡潔、生動,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思維水平,但該類搭配短語很多,且通過基礎年級的學習,不少學生已有一定量的積累,故教師不能無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而應把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當作生長點,幫助學生構建或完善知識網絡。在教學中,筆者先借用思維導圖,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類似的短語,打開深藏在學生內心深處的知識的源泉(見圖3)。
如此一來,學生不但對“in + n. + of”短語一目了然,而且在思維導圖幫助之下,學生頭腦中有效地建立起語法知識框架。然后筆者再設計適當的語境以利于學生通過活動進行知識的意義建構,從而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加以運用。Krashen(1981)認為,在二語習得中,只有當學習者接受的是可理解的、有意義的信息輸入時,而非死記硬背語法詞匯時,才能真正習得語言。
Last week, we held a party, recalling all the stories drifting in our heart in memory of our college years, which could never come back again. Michael, our monitor, always got too far in advance of us. There were also various scholarships for students in need of financial aid, Professor Chen was in charge of the yearly concert in aid of the needy. Before our graduation, the bridge to the library was in danger of collapse. In case of emergency, it is said to be removed the next year.
總之,思維導圖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為學生的能力形成搭建支架。若教師能在語法復習中大膽借力于思維導圖,定能擺脫目前的語法教學困境,切實提升學生用語言做事的能力。
【參考文獻】
[1]NIETZSCHE F W. Thus Spake Zarathustra. [M].COMMON T. Trans. N.Y.: Heritage Press, 1967.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in 1884)
[2]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3][美]洛林·安德森.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M].譚曉玉,袁文輝,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4]BROWN H D.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Pearson,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