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芳
摘 要:在小學一二年級,已經有了“寫話”的訓練,但寫話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寫自己所說的話,重在培養(yǎng)興趣,使學生樂于表達。而三年級的習作卻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搜集作文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學會根據作文需要,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由此,可以看出,從“寫話”到“習作”,不只是概念的改變,而是學生書面表達交流素質的飛躍。
關鍵詞:分析;指導;培養(yǎng);感受;表達
一、教師教學情況分析
由于從“寫話”到“習作”發(fā)生了質的飛躍,習作的內容更豐富,容量更大,語言要求更具體、更形象,所表現(xiàn)的主題也更深刻,情感更真摯。因此,教師往往感覺無從下手,一節(jié)作文課經常從選材到寫作方法講得面面俱到,而學生的習作卻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由于學生生活面比較窄,經歷有限,因此,往往造成無材可選、無事可寫,再加上他們語言積累有限,寫出的語句也很平淡,還有些孩子寫出的習作沒有層次,順序混亂,甚至詞不達意。長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的畏難心理,覺得習作怎么這么難,慢慢地失去信心,放棄習作。
三、理論依據及意義
三年級在小學教育中正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是培養(yǎng)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也是學生寫作興趣、習作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在習作起步階段,指導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只有教師指導得當,才能為學生奠定良好的習作基礎,讓學生感受習作的快樂,寫出他們小小心靈中的點滴美好感悟。
四、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從新課程標準來看,小學三年級正式從“寫話”進入“習作”階段。他們現(xiàn)有的語文知識、語言水平都影響著他們的表達方式。起步階段學生對習作有畏難情緒,怕寫作文。因此,通過問卷調查、學生習作分析、小組討論,先將學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分析,針對起步階段學生習作出現(xiàn)的問題,我們教師從學情出發(fā),在教學中采取一些措施,做到對癥下藥,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意識,擴大學生的素材積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作習慣,提高學生習作能力。
我們將課題研究分三步走來進行:
第一階段:在教學中初步研究探索進行作文起步階段訓練的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并確定其中較為有效的幾種方法。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收集整理習作起步階段的指導策略。
在課題研究中,采用調查問卷法、實驗對比法、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探尋三年級習作教學的指導方法與策略。
1.確立目標,使習作指導有章可循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3~4年級)學生習作要求是: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泥形式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是對我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要求,也是對習作教學策略的指導。分析三年級的習作教學,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畏難于習作,教師困惑于習作教學,而我們將習作教學的門檻放低一些,這樣,學生樂于學,教師樂于教,互利互惠,既激發(fā)了興趣,又達到了目標要求。
2.培養(yǎng)興趣,熱愛寫作
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讓學生的作文回到生活當中去,解決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問題,讓學生感到有東西可寫,沒有題材、體裁、字數(shù)的限制,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引導學生寫自己想寫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寫出自己的快樂,寫出自己的煩惱,凡是生活作文,想寫多少就寫多少,這樣起步作文,讓孩子覺得作文并不可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與寫作熱情。
3.學好語文,積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師就要經常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鏡頭,以及在學校、家庭、社會出現(xiàn)的豐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義的場景、事件和人物,用隨筆的形式把這些材料記錄下來,如課堂中隨機發(fā)生的事情,校園、班級里開展的各項活動,鄰里間的故事等。讓學生把自己親眼所見的、親自體驗的、生活中的新鮮事以“寫真”的形式記錄下來。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去觀察生活,去發(fā)現(xiàn)生活。捕捉生活的鏡頭就是為了強調“寫真”。由于學生明白了習作是記錄生活,不能瞎編,內容非常的生活化。
4.堅持練習
(1)結合文章構思,引導學生仿寫、構思。簡單地說就是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兒詳寫,哪兒略寫……教材中有些文章明顯地體現(xiàn)了作者的構思和具體的寫作方法,抓住這些文章的特點,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文章構思的指導。
(2)延伸課文內容,實現(xiàn)遷移練筆。人教版三年級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練筆,這些小練筆都是與課文內容緊密相連的,這種形式的“小練筆”就是絕佳的習作訓練途徑。因為學生學了課文,有了依托,覺得有話可寫,知道該怎么寫,寫作也就有了興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這樣的練筆水到渠成。
(3)發(fā)揮想象,鼓勵學生創(chuàng)意表達。想象力是學生習作的重要能力。沒有想象,就沒有任何創(chuàng)造。現(xiàn)行教材中有些課文的場面、情節(jié)可以用來引發(fā)學生的想象。對學生在習作中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在班上交流,并給予鼓勵。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資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契機,巧妙地不留痕跡地指導學生習作。
第二階段:教師將自己確立的較為恰當?shù)姆椒ㄟM一步進行探究試驗,并進一步研究從寫一句話到寫一段話如何恰當過渡,從寫一段話到寫起步作文怎樣轉變,從寫簡單的作文如何過渡到能較順利地獨立作文這幾方面進行研究探索。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特別是書面語言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我們立足于教學,從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再從教學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將經驗積累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積極尋求有效教學、高效訓練的指導策略。
第三階段:收集教師的研究成果,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五、研究成果
通過小課題的研究、實驗,促進了學校語文教學的改革,語文教師各項素質的提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習作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