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友
[摘 要]基于生物學習出現的學而不精、主動性不強、不會運用等問題,提出運用“活化應用”模式進行教學,實現以“?!笔┙?,促進課堂教學有效高效。基于此,對該模式的提出背景、內涵、流程進行簡述,并以“細胞增殖”復習課例呈現。
[關鍵詞]活化應用 模式 細胞增殖
[中圖分類號] G633.9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40116
一、“活化應用”模式提出的背景
由于受傳統高考的影響,學生不重視生物學科,造成生物教學面臨尷尬的局面。學生在生物學習上,存在學而不精、主動性不強、基礎不牢固和運用知識出現“短路”等現象。特別在復習教學時,這種現象體現得更加明顯。復習課主要起到夯實學生基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復性、系統性和大容量的特點。學生在生物新課學習時,受環(huán)境和自身因素的影響,找不到學習的方法,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造成學習效率不高;而復習時此種情況更是加劇。對此,筆者通過教學探索嘗試,發(fā)現“活化應用”模式可有效促進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實現課堂教學有效優(yōu)效。
二、“活化應用”模式概述
(一)“活化應用”模式簡介
“活化應用”模式的基本內涵是將知識歸納梳理,理清知識間的聯系與區(qū)別,活化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有效記憶,發(fā)展學生活學活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化應用”模式的主要理論依據是心理學中記憶的信息加工理論。“活化應用”模式,注重于“學活”和“活用”,在“學活”的同時,學生發(fā)現、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從而達到及時、有效提取知識信息,靈活應用知識的“活用”狀態(tài)。
(二)“活化應用”模式的操作流程
(三)“活化應用”模式的運用課例
細胞增殖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其中細胞圖像識別,染色體行為、染色單體、DNA數量變化等知識,既抽象又復雜,尤其是在對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進行綜合運用時,更無從下手。而通過“活化應用”模式教學,可有效突破“細胞增殖”的學習瓶頸。現以“細胞增殖”復習課例對“活化應用”模式的應用進行簡述。
1.直觀模型演示,再現細胞增殖知識
利用“紅紙”和“白紙”自制簡單的染色體(質)模型,由學生直觀演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各期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況。在演示的同時,讓學生用粉筆簡畫出細胞的形態(tài)變化(如圖1后期II圖形)。通過演示,使細胞增殖知識得到再現,讓抽象變形象,微觀變直觀,為知識的活化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演示過程中,可發(fā)現學生對知識掌握的薄弱之處,給導學、導思提供了著手點和突破點。如圖2前期I中同源染色體的直觀演示出現了偏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回歸教材,發(fā)現模型與教材中同源染色體概念的矛盾之處,激發(fā)學生的糾錯心理和學習意識。同時設計導問,引導知識活化和對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如根據此同學的演示提出:同源染色體是否一定一樣大???由此復習人類性染色體X與Y是大小不一的一對同源染色體,使知識得到鞏固和升華。
2.歸納比較,活化辨別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
知識在表面上是靜態(tài)的、凝固的、分散的和無活性的。對于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去探索、去活化。通過學生自我構建細胞增殖圖像,將知識再現,教師輔以引導提問,歸納比較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區(qū)別與聯系。通過觀察演示的圖像,找出同源染色體、染色體和DNA分子的數目變化規(guī)律,并將變化規(guī)律繪制成曲線圖。通過梳理活化,讓學生感受、體驗細胞的變化過程,探索各期的特點,將知識消化、吸收、內化,促進學生將對知識的“知”化為“智”,并將固化的、分散的知識構建成有靈性的、合理的知識結構。如圖3是學生自我構建的細胞增殖概念圖。通過梳理活化,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只會等待變成主動探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變得要學、樂學、愿學。
3.發(fā)散思維,應用知識
發(fā)散思維是變通、多向、自由的思維方式。發(fā)散思維是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通過梳理活化,使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知識發(fā)生了量變到質變的轉化。在質變后,可通過有質量、有深度的題目,來檢測學生對細胞增殖知識的變通運用程度,有效實現知識的遷移和內化,同時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例題】 如圖4表示某雄性高等動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每條染色體上DNA數量變化曲線,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曲線表明細胞進行的是有絲分裂
B.CD段的變化是由于著絲點的分裂
C.BC段細胞內,染色體∶DNA=1∶2
D.D點后的細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體
4.反饋練習,鞏固升華
反饋練習有助于教師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監(jiān)控教、學、用、做的結果;能幫助學生學會知識、會學知識、會用知識和建構知識。通過反饋練習,還能深化復習效
果,使知識得到鞏固與升華,知識結構得到優(yōu)化。在知識梳理活化后,教師應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及學生學習中暴露出的薄弱點,選擇相應的反饋練習。如對于圖像識別模糊這一問題,筆者設計了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圖像對比和曲線圖練習題,以鞏固知識應用中出現的不足。檢測題可以不同形式、角度出現。多樣化的習題,可避免學生做題的厭倦感。在練習設置上,要有層次性,既要有基礎題,又要有提升題。80%左右的題量應是學生會做的基礎鞏固題,10%左右應是需要“伸伸手”就能解決的應用題,最后的10%設置為學生平時易出錯的題目。反饋練習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做到一張反饋練習卷盡量涵蓋不同的知識點,起到“以一抵多”的作用。
三、總結
“活化應用”模式,是以知識鞏固為基礎,注重能力發(fā)展的教學模式。通過“活化應用”模式教學,可鞏固薄弱的學習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運用“活化應用”模式進行教學時,可將多種教學方法相融合,如本課借助了直觀模型構建、對比、歸納等教學方法,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開展??傊?,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只要用心探索、用心思考,必能改變教學狀態(tài),必能影響學生的學習,必能使課堂變得有效優(yōu)效。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