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俏
【摘 要】閱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技能,也是學生在生活中常用的語言技能。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策略
一、前言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閱讀的目的是獲取信息,一個人的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能否快速獲取有用信息。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促進聽、說、寫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會一些寫作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重認知輕情感、重分析輕綜合、重共性統(tǒng)一輕個性的傾向。學生普遍感到閱讀難,閱讀速度慢,無法正確理解全部信息。具體來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首先,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夠靈活多樣,閱讀教學氛圍不夠開放民主,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懼怕和偷懶的心理傾向,怕讀錯了被同學嘲笑,被老師批評。此外,有些學生自制能力較差,經(jīng)常偷懶,不讀書、少讀書或應付讀書。有的學生覺得閱讀活動比較枯燥乏味。凡此種種,導致學生缺乏閱讀興趣,愛讀書的人不多。
其次,缺少閱讀方法指導。教師為了追求統(tǒng)一的“高標準”,重分析輕閱讀,重深度輕寬度,把重點放在詞句段篇的分析上,讓學生閱讀感悟比較少,忽視了閱讀中的情感體驗,缺乏閱讀方法指導。這樣難以調(diào)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習慣。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自主閱讀、快樂閱讀,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等,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的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閱讀中體驗、感悟,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是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讀。教師要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及名人故事進行評說、欣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使學生樂于閱讀。
二是營造民主開放的閱讀氛圍,使學生敢讀。教師在課堂上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聲情并茂地讀,在讀中感受語言美,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當學生閱讀出錯時,教師要采用鼓勵的語言對學生的錯誤予以理解,既使學生認識到錯誤,又消除學生的緊張、自卑心理,使學生不再畏懼錯誤,毫無顧忌地閱讀。此外,教師還要尊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讓學生自由發(fā)表見解,這樣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還能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是運用多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重視識字教學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識字教學則是閱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基礎,識字教學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效果。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不足,嚴重制約著讀寫能力的提高。因此,語文教師只有重視識字教學,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文,不怕學生讀錯字。在教學新課文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自讀,找出不認識的字,接下來讓他們聽教師范讀,核對自己的讀音有沒有錯誤,標出不認識的字的讀音,然后再讓他們?nèi)ゲ樽值洌唧w理解這些字,加深他們對字的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良好的識字效果。
其次,讓閱讀幫助識字,讓識字促進閱讀。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才能準確理解字義,加深記憶。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認字,然后認一認字,再讀一讀課文,邊閱讀邊識字,邊識字邊閱讀。這樣,學生認得快,記得牢,效果好,還鍛煉了閱讀能力。
再次,將課內(nèi)和課外結合起來,在生活中識字、閱讀。識字和閱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教師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將課內(nèi)和課外結合起來,采取多種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從小培養(yǎng)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自覺把握住生活中每一個識字和閱讀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達到識字的目的和良好的閱讀效果。
(三)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讓學生會讀
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應該指導他們學會怎樣閱讀,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內(nèi)閱讀,也要注意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要用課內(nèi)帶課外、課外促課內(nèi)的方法,課內(nèi)學方法,課外求發(fā)展。而課外閱讀書籍的種類繁多,內(nèi)容豐富,有難有易,學生的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別。因此,教師要進行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閱讀,準確、深刻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注意摘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學會仿寫一些句子,高年級的學生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其次,指導學生使用閱讀方法,根據(jù)不同文章體裁用不同方法來閱讀,要求學生掌握精讀、略讀等讀法。
四、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來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策略。教師不但要加強學生課內(nèi)閱讀的指導,還要引導學生抓好課外閱讀,實現(xiàn)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合琴.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10).
[2]王瑞云.談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藝術,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