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靜梅
摘 要:目前中職學校的課程體系已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了與企業(yè)對接,必須開發(fā)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新課程?,F以“電子產品制作工藝與操作實訓”為例闡述基于工作過程的新課程開發(fā)。本文結合本課程特點,從崗位人才需求、課程設計、組織實施、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充分體現了職業(yè)教育“五個對接”的教學改革目標,真正實現了“做中學、做中教”。
關鍵詞:“電子產品制作工藝與操作實訓”;工作過程;課程體系
一、崗位需求及行動領域分析
1.崗位需求分析
通過對本地區(qū)電子技術人才需求的調研,目前電子行業(yè)崗位需求有電子產品裝配與焊接、產品調試與維修、質量檢驗與管理、生產管理等崗位。
2.學生就業(yè)崗位行動領域分析
多年來遼寧省綏中縣職業(yè)教育中學電子技術應用專業(yè)畢業(yè)生從事的工作崗位為:電子產品操作工、電子產品質檢員占65%,電子產品生產銷售員、電子產品維修員、電子產品售后服務員占25%,其他占10%。
二、課程設計
1.載體選擇
根據崗位需求及行動領域分析,我們對本地區(qū)電子行業(yè)企業(yè)進行了調研,需要有基于工作過程的載體承載這些學習內容,因此我們選擇了小型電子企業(yè)的產品閃爍燈、跑馬燈、交通燈等為學習載體,承載本門課程的教學任務。
2.學習情境的設計
學習情境一:萬用表使用。典型教學任務:常見電子元器件及其檢測。學習內容:①萬用表;②常用電子元件;③STM技術。訓練項目:①萬用表的使用;②原件的識別與檢測。教學載體是萬用表和各種元器件。學時建議為16學時。考核評價:①項目考核;②小組互評;③自評。
學習情境二:閃爍燈制作。典型教學任務:掌握裝配前的準備工藝。學習內容:①掌握使用工具;②導線及引腳的加工。訓練項目:導線端頭處理排除。教學載體是閃爍燈。學時建議8學時??己嗽u價:①項目考核;②小組互評;③自評。
學習情境三:跑馬燈制作。典型教學任務:掌握常用的焊接技術。學習內容:①手工焊接;②焊點質量分析;③自動焊接;④SMT技術;⑤無鉛焊接。訓練項目:手工焊接。教學載體是跑馬燈。學時建議為8學時??己嗽u價:①筆試;②項目考核;③小組互評;④自評。
學習情境四:交通燈制作。典型教學任務:掌握電子產品裝配工藝。學習內容:①電子產品裝配工藝流程;②連接工藝;③電子產品總裝。訓練項目:PCB制作。教學載體是交通燈。學時建議為12學時??己嗽u價:①筆試;②項目考核;③小組互評;④自評。
學習情境五:LED電子鐘制作。典型教學任務:掌握調試工藝與故障處理。學習內容:①調試基礎;②故障查找及處理。訓練項目:①元件的成型與安裝;②故障處理的方法。教學載體是LED電子鐘。學時建議16學時。考核評價:①筆試;②項目考核;③小組互評;④自評。
學習情境六:收音機的制作。典型教學任務:掌握電子產品的檢驗與防護。學習內容:①電子產品的檢驗;②電子產品的防護。訓練項目:①收音機的安裝與調試;②電子產品檢驗方法。教學載體是收音機。學時建議為12學時??己嗽u價:①筆試;②項目考核;③小組互評;④自評。
三、課程組織與實施
(1)組織形式:采用車間教學的組織形式,將整個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組長作為班組長,教師是車間主任,同時又是技術主管,主要負責生產的組織管理和提供技術支持。整個教學過程按照企業(yè)實際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和工作情境來組織實施。
(2)實施過程:在實訓車間中,按照老師布置任務—學生熟悉任務—學生制訂具體計劃—按計劃實施—師生共同檢測—師生共同考核評價來實施教學過程。改變傳統的知識傳授型教學,實行行動導向型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相關的職業(yè)技能。
四、課程考核與評價
根據學生完成任務情況應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評價的范圍包括組織紀律、團隊意識、操作技能、規(guī)范意識等。評價的方式有口試、筆試、考查、現場實戰(zhàn)、團隊合作等。評價形式有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通過多方面綜合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從而建立全新的學生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羅英軍.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電子產品工藝》課程設計[J].職業(yè)時空,2010,(8).
[2]張正林.基于工作過程的《電子工藝》課程開發(fā)與實踐[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