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成
【摘 要】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使構建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教育工作者目前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又要發(fā)揮教師的知識引導性作用。要改變傳統(tǒng)的“抱著學生走”的課堂,教師和學生必須樹立新課改理念,實施教學模式改革,實現(xiàn)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教學的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因此,本文將對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高效課堂的建設已經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問題。在高效課堂的建設中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著重加強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興趣,以學生為根本出發(fā)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提高學習質量。要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應該以課程改革為動力,以新課標為依據,從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出發(fā),把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等作為目標,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活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應該從這三方面入手,分別做到減輕學生負擔、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方面來提高課堂教育教學的質量。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
現(xiàn)在大部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依然沿用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也延續(xù)了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
第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設置上,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課后練習題的設置內容千篇一律,都是從認字開始,然后是對文章內容的梳理,最后是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并且對于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有著固定的模板答案,缺乏創(chuàng)新性,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與自身理解思維的散發(fā),讓學生有了固定的思維模式,打壓了其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第二,教師的講解僅限于表面。小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都有其一定的深度與廣度,但是目前我國的小學教師普遍認為小學生年紀小,心智開發(fā)尚不成熟,思維的發(fā)散度不夠,理解能力也不強,導致教師在教學時對課文的講解只是浮于文章表面,橫向上沒有對其進行擴展與延伸,縱向上沒有引導學生深度挖掘文章中的主旨要義,因此降低了小學語文教材的可利用性。
第三,小學語文的教學僅僅注重于知識教育,忽視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僅僅把語文教學當作學生認識漢字、閱讀課文,學習表達方式的工具,忽視了對學生精神方面的引導,沒有重視漢字精神的傳承與情感的表達。因此,無法從小學階段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導致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足以應對現(xiàn)代的教育教學,在現(xiàn)代的教育中,應該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身份,這樣可以有效的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寣W生正真會學習,愛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強化了學生的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轉換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有意義,充分符合了現(xiàn)代教育教學背景下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求。
(二)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
第一,使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中,一直都是讓學生占據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實現(xiàn)這一要求的方式大多是采取小組式學習。在這一方式的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導向,讓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度,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習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集思廣益的解決問題。
在這一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學習熱情,討論的同時,讓學生為學生講解問題,提高了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水平與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第二,采取學案式教學。學案式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學生可以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有一個扎實的掌握,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學案時要明確每一階段的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設計結構,讓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能力提升加快,情感表達更明確。
第三,精簡課堂教學流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應該突出重點,思路明晰,對于每個知識點的教學都有明確的意義,對核心問題精細講解,對于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不再浪費時間去講解。而教師的講解主要是為學生提供思路以及大體上的方向引導,應該把更多的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我學習。
(三)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方法
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離不開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第一,突出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一直以來,學生才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角,可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老師和學生都忽略了這一問題?;旧鲜抢蠋熞恢痹谥v,學生只是被動的在聽,根本沒有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因此在高效課堂教育模式中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
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時應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流程,應該先對學生進行導入,然后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進行自主討論,進而解決問題,學習知識。這樣充分以學生為主導,讓學生有了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主動的去探索知識的奧秘,學習到的知識也會深深的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不似被動學習到的知識一樣容易遺忘。
第二,設計課堂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其實,學習的最大動力來源于學生本身的興趣。只有對一件事物存在興趣,才有對其繼續(xù)探究下雨的欲望。而小學時期的學生,好奇心比較重,他們對于未知事物的探索興趣遠遠超過成人,因此,利用他們這一特點,創(chuàng)建別樣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設計趣味課堂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也可以利用表演課本劇、玩游戲等方式讓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更好的進行學習。
第三,教師應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不能單單的認為只是機械的記憶,其實更多的是對小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應注意要有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不能片面的、單一的進行教學,應該結合各方面的內容進行教學,這也對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及文學素養(yǎng)有一定的要求。
對于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內容方面進行一定的擴展。擴大小學語文的知識體系,利用語文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面對現(xiàn)在教育改革的大環(huán)境,轉變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但是,我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完善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共同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化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叢桂清.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32:150-151
[2]李英.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高效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2.23:96
[3]姚秀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文教資料,2016.0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