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玉
摘要: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中,課堂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堂練習是學生對已掌握知識的檢查,同樣也是對所學習知識的鞏固,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課堂練習要有層次性,應從易到難,形成梯度,才能促進學生準確、熟練地掌握數(shù)學新知識,增強數(shù)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練習;層次性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204-02
課堂練習是數(shù)學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及時反饋信息,調控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重要途徑。從心理學角度講,學生學會知識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識,學生掌握知識要有一個內化過程,所以,課堂練習就變得尤為重要。
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易到難的,循序漸進,形成梯度。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使所有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達到課堂練習具有層次性的目的,課堂練習一般可分三個層次:嘗試性練習;鞏固性練習;拓展性練習。
1.嘗試性練習
嘗試性練習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基本運用。在這一層次的練習設計中,要設計一些概念、公式等新知識的理解運用。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所學知識。通過嘗試性練習,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接受情況,以便于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學活動。
2.鞏固性練習
鞏固性練習,在嘗試練習的基礎上,設計一些有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增加一些新知識變化,從不同角度來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這一層次練習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使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思維得到發(fā)展,這一層次主要有三種練習形式。
2.1思維練習。在數(shù)學教學中常常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的思維方式很單一,對稍一變化角度、變化說法的題就不會了。因此,必須多進行思維練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側面來設計練習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向性、適應性、靈活性。例如,學完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并進行完基本練習之后,讓學生填空:()8+3() =1 學生會想如果是同分母該怎樣填?如果是異分母又該怎樣填?這樣就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2辨析練習。辨析練習就是讓學生明辨是非的練習。學生的思維受負遷移的影響會產(chǎn)生錯誤的想法,從而使掌握概念的清晰度受到影響,所以,要使學生形成準確無誤的概念、公式等,必須讓學生對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公式進行辨析,從中去偽存真,消除思維偏差,正確地獲得新知識。
2.3應用練習。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在練習中,應讓學生把所掌握的知識運用于實際中,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實際問題,通過這種練習,學生的實踐經(jīng)驗會不斷豐富起來,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如溝通文字題與應用題聯(lián)系的練習,要學生對文字題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為學習應用題打下基礎。要把文字題加上適當?shù)纳a(chǎn)、生活情節(jié),再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成為一道應用題。如"800減去25乘9的積,差是多少?"可擴展為"800千克蘋果,運走9箱,每箱2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實際還可以擴展出更多的應用題來。這樣進行課堂練習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提高了創(chuàng)新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拓展性練習
拓展性練習,這一層次的練習是最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高層次的練習,是讓學生綜合、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把新舊知識有機地融合為一體的練習。在這一層次的練習題設計中,應該更多的注意題目的形式要新穎、同時要富于思考,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活躍性。因為拓展性習題思考容量大的特征,學有余力的學生就會不自覺的在解題過程中表現(xiàn)出強烈的欲望,也就是濃厚的學習興趣,而后進生也能積極參與思考、探究,從其他同學的解題中受到啟發(fā),發(fā)展智力。
以上這三個層次的練習,很好的實現(xiàn)了課堂練習的層次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和前提,后者是前者的變式和發(fā)展。
總之,在數(shù)學的教學中,課堂練習的設計,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及學生年齡特點,圍繞著教學目標來設計,組織層次分明的課堂練習,真正發(fā)揮出課堂練習應有的作用,最終起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