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英
摘要: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是課堂的延伸,是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預習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知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便進一步確定當堂課的重難點、課堂知識容量和教學進度等,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合適的土壤,使課堂變成師生、生生間雙向交流的場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預習;必要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074-01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所以在進行語文教學之前, 老師首先要做好學生對語文的預習。"先學后教"已經(jīng)成為當代教學的主流,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不僅要注重預習,還要加強對學生語文預習的引導,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預習效率。
1.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課前預習習慣的必要性
1.1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它需要學生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課文,去開展觀察、識記、聯(lián)想、想象、辨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動,去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預習更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的自學活動。
1.2預習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學生通過預習,初步進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學懂,什么地方還不會,心中有數(shù),會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從而使他們聽課的指向性更加明確。這樣,在學習中對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聽得更專心。 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上課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心理狀態(tài),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礎(chǔ);用教育學的理論說,帶著問題上課,求知欲更強,變被動為主動,預習中獨自弄懂的內(nèi)容,經(jīng)過了積極思考,就難于遺忘。
2.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課前預習習慣的方法
2.1培養(yǎng)學生語文預習的興趣。要保持預習的恒久性,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在課堂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習預案,充分把學習預案與課堂教學目標、內(nèi)容有效銜接起來,保護孩子良好的初讀樂趣。可以讓學生講講自學收獲、展示自學成果,提供學生展示個人風采的舞臺,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預習的積極性就高,對平時不大愛預習的同學也是一種正面的影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預習氛圍。
2.2加強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方法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一個人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開知識寶庫的 "金鑰匙" ,就能獨立地向新認識領(lǐng)域進軍,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識的頂峰。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強,要想讓學生具有更強的自學本領(lǐng),作為教師就要重視方法的指導。
2.2.1粗讀課文。教師要求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先要閱讀課文的課題,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來揣摩一下文本的內(nèi)容,然后再讀課文,用回答問題來印證自己的判斷與課文內(nèi)容是否一致。如學習《最大的"書"》這一課時,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出了問題:最大的書是什么?為什么稱為是最大的書?書為什么要加引號?從最大的書中可以得到哪些知識?……這些問題,能夠及時引起學生探究課文內(nèi)容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2.2.2根據(jù)課文查閱資料、了解背景。如果課文所描述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很遠,學生對于文本內(nèi)容很難引起共鳴。此時就指導學生讓學生查閱相關(guān)資料,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這對于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3掌握課文里的字詞。學生在完成前兩步的基礎(chǔ)上再讀課文,用圈點勾劃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及多音字,然后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參照拼音,讀準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對于讀不準或不認識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閱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過好字詞關(guān)。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學們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好理解的語句,那么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就要眼、腦、手并用,將預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用筆劃出來。如果這些問題書上有注解,那么閱讀時可以對照注釋,自己弄懂它的意思;書上沒有注釋的問題,那么就要利用工具書,查一查字典,特別是不要放過那些模糊的字詞、似懂非懂的句子。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一課時,根據(jù)查字典知道了"神機妙算"的意思,然后提出了問題: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通過朗讀探究,學生歸納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表現(xiàn):知人心,識天文,曉地理。這樣基于預習的學習,能夠啟迪學生積極思維貫穿于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學"回歸主體。
2.2.4反復誦讀課文。反復誦讀,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好處。預習的朗讀一般可讀三遍:第一遍重在鞏固生字的讀音,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第二遍注意文章內(nèi)容、想一想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第三遍結(jié)合課后思考題反復誦讀,逐一解答。
2.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課前預習習慣的評價。
2.3.1教師及時檢查預習情況。我們語文教師可以適當抽出時間聽寫生字、新詞,說詞義,記錄下掌握情況,還可以進行組與組的評比。比如:每節(jié)課上課前幾分鐘,可以抽出時間及時檢查,做到有布置、有檢查、有記錄,摸清學生的預習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2.3.2進行組與組的互評。對學生學習小組進行評價,可分組比較看哪組提出的問題最多、最有價值、最能難倒對方,課上展開評比,對預習質(zhì)量進行測評??梢圆捎眉臃种?,比如哪個組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可以加記一分,哪個組提出的問題能難倒對方可以加記二分等等。這樣在課前,學生就積極地把預習時存在的問題記下來了,并在上課時,每個小組記下自己認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進行討論,各組學生在互問、互答、互評中對預習的情況進行了檢測,變枯燥乏味的檢查為生動活潑的競賽。
2.3.3實行多元評價。要把過去教師一人的評價方式變?yōu)榻處?、學生、家長的多元評價,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在自評中,學生能對自己的學習做到心中有數(shù),能看到自己的發(fā)展過程;在互評中既認識了自己,也了解到其他同學的情況,找到了差距,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預習興趣;通過收集家長了解的預習信息,能綜合評價學生的預習成績,對當天預習作業(yè)做得好的學生必做口頭上的表揚,并及時反饋給家長,還可以每月評出預習標兵,在班內(nèi)進行表揚,發(fā)給獎狀作為精神鼓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
結(jié)束語: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真正有質(zhì)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別是對于可塑性強的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對小學生加強預習習慣的引導和養(yǎng)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任務也是艱巨的,其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
參考文獻:
[1]盧春花.如何讓語文預習更有效[J].課程教育研究,2014(5)
[2]林華強.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起點: 語文預習[J].新課程學習:上,2014(7)[3]張安珍.小學語文預習作業(yè)的精巧設計[J].時代教育, 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