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薇薇
摘 要:引導大學生吟誦詩歌,賞析詩歌,感悟詩歌,帶領大學生發(fā)現詩歌之美,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人才。從發(fā)掘詩歌誦讀的豐富內涵,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掌握合適的誦讀方法,更深入地理解詩詞含義兩個方面,對詩歌教學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進行研究。
關鍵詞:詩歌教學;高職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30-02
詩歌貫穿中國文化發(fā)展始終,展現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我國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有一句經典之言——“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边@句話以極其精辟的語言指明詩歌具有的價值和作用:詩可以激發(fā)人的情志,幫助人觀察社會,交往朋友,教人學會怨而不怒。對處于人生重要成長階段的高職大學生來說,恰好可以發(fā)揮詩歌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職業(yè)院校只抓專業(yè),抓技能,忽視傳統(tǒng)文化教育,致使許多大學生不能領會中華文化的獨特底蘊,人文素養(yǎng)欠佳。因此,在國家大力發(fā)展職業(yè)教育的大好形勢下,要把高職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高技能、有涵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而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詩歌教學來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一、發(fā)掘詩歌誦讀的豐富內涵,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途徑很多,詩歌朗誦是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高校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一個重要方法。它可以帶領大學生領略詩歌所營造的詩情畫意,從內在修養(yǎng)方面提升個人涵養(yǎng)?!霸姼杞虒W又是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性情、高雅氣質的方法?!庇绕涫窃姼杈哂腥缦绿攸c,更使得詩歌賞析成為提升高職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
1. 精妙的用語及精練的表達
在悠久的中國文學史上,詩歌本身以其獨特的魅力而大放異彩。究其原因,不外乎這些優(yōu)秀作品主題深刻,意境優(yōu)美,語言精練,無論哪個時代的讀者都受益匪淺。語文教材第一冊中的《再別康橋》是一首現代詩歌中的經典之作,她就好像“梵婀玲奏著的名曲”,通過對校園景物的動情描繪,表達了對康橋依依不舍的情懷。全詩以“輕輕的”“走”“來”“招手”“作別云彩”起筆,在虛實相間中把詩人對過往生活的點滴回憶,化作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更營造出一種優(yōu)美意境,也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詩人對康橋真摯而永恒的懷戀。這首詩是徐志摩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品,同時也表現出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詩人通過精巧的構思,把景物描繪和情感抒發(fā)融合在美妙的意境之中,體現了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詩的結構形式嚴謹整齊,錯落有致。全詩7節(jié),每節(jié)4行,組成兩個平行臺階;1、3行稍短,2、4行稍長,每行6至8字不等,構建了詩歌外在的美感。詩歌的語言淡雅清新,節(jié)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首悅耳徐緩的小曲,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弦。當時提倡的現代詩歌的“三美”原則——“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就充分體現在《再別康橋》一詩中。由此可見,詩詞中的絕妙之語及精練表達創(chuàng)造出的唯美意境可以讓大學生更直接地體會到文學藝術的真善美,這些美好的東西滌蕩著大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 深遠的含義
詩詞往往蘊含了作者的深沉情感,以及詩人對人生的感悟,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人生的志向。中國當代朦朧派詩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樹》,以其新穎的構思,獨特的意象,在愛情詩領域獨樹一幟。作品沒有直抒胸臆,而是通過“一棵樹”對“另一棵樹”的內心獨白,表達了自己的愛情觀。這“一棵樹”便是作品的抒情主人公——木棉,“另一棵樹”則是內心獨白的對象——橡樹。作者巧妙地以“木棉”與“橡樹”兩個意象,象征愛情中的男女雙方,并且借這首詩向傳統(tǒng)觀念發(fā)出了挑戰(zhàn),表達了具有時代氣息的愛情宣言。詩歌以新奇美麗的意象,正面闡述正確的愛情觀——“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币源俗鳛檫@首詩的“詩眼”,表現詩人追求的是平等的愛情,不愿作凌霄花,不愿作癡情的鳥兒,不愿作泉源,甚至不愿作險峰、日光和春雨,只希望雙方都有各自的獨立,卻又互相忠貞不渝,以此表達了新時代真誠而又平等的愛情觀。
3. 奇妙的想象
好的詩詞都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是這樣的一首詩歌佳作。其中“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句是以夸張的手法直接描寫飛瀑。“飛流”一詞極其恰當地表現瀑布凌空而下的氣勢?!爸毕隆泵鑼懥硕盖偷纳綆r,也寫出了迅猛的水流。“三千尺”間接地寫出山之高。這句話已經有了對瀑布氣勢的描繪,但即使這樣,詩人依然覺得還不足以把瀑布的雄渾氣勢表現出來,緊接著以“疑是銀河落九天”再度渲染,把“飛流直下”的瀑布想象成是璀璨的銀河從九天之上傾落下來。這個“疑”字引起讀者的遐想,給瀑布增添了幾分空靈,更給整首詩增添了奇妙的色彩。這首詩綜合運用了夸張、比喻和想象的藝術手法,構思精巧,語言生動,實在是唐詩中的精品。大學生對這首詩歌很熟悉,當我們讓大學生賞析的時候,要帶領大學生領略其中的深厚情感,提高大學生對詩歌情境的感悟水平,更為以后大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掌握合適的誦讀方法,更深入地理解詩詞含義
為了讓大學生更好地把握詩詞的內涵,在傳統(tǒng)的誦讀模式上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借此提高大學生對詩詞的領悟能力。學習詩詞時,大學生通過誦讀可以初步理解其中的含義,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而且誦讀還可以促使大學生多動腦,更多地感受和汲取詩歌的文化精髓。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促進大學生對詩歌的領悟。
1. 誦讀吟詠法
誦讀吟詠是傳統(tǒng)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學專家錢夢龍老師就主張“不妨讓學生適當學一點吟詠之法,所謂‘三分詩靠七分吟,許多意境深邃的詩句,非吟不足以入其境、得其趣、領略其韻味”。當然,誦讀并不是等于死記硬背,而是要吃透詩詞的內涵,體悟、意會主人公豐富的情感世界。
2. 詩詞名句背誦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流傳下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詩名句。如前所述,這些句子內容精練,含義深遠,值得大學生背誦學習,并作為指導自己思想和行動的原則。因此,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名句搶答的形式來檢查大學生對詩詞古文的掌握情況,促進他們的理解和背誦,同時也提高他們的興趣和參與性。比如,講《楓橋夜泊》的時候,教師說“月落烏啼霜滿天”,學生接下句;也可使用詞句接龍的方法,對一首詩詞,一個同學背誦一句,下一個同學迅速接下句,采用每人一句的形式。也可以是兩個同學進行對抗賽,一個同學隨便提上句,另一名同學迅速接下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并增加趣味性。在每節(jié)課前都讓學生接龍一首詩詞,既可以營造學習氣氛,也可以加強記憶。
3. 多形式的朗誦法
在學生透徹理解詩詞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思考用什么形式去表達其中的情感和思想。最后,大家一起采用各種形式來進行誦讀。在朗誦的過程中,重點指導大學生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和語氣,傳達出其中蘊含的感情。其一,讀準詩文的節(jié)奏。要求在語言層面上讀通全詩,必須做到朗讀節(jié)奏的正確。停頓正確的朗讀才能使大學生更快地理解詩歌,直至達到賞析詩歌、領悟內涵的目的。其二,讀準詩文的語氣。詩歌蘊含了詩人的內在情感,我們在賞析詩歌、理解內涵的基礎上就能領會詩歌的主旨,在朗讀的時候就可以讀出詩歌所蘊含的感情和氣勢,達到抑揚頓挫、跌宕起伏的節(jié)奏感。例如,李白的《將進酒》就應該讀出一種借酒興而抒人生之不得志的暢快淋漓之感。其三,讀出音樂之美。自古以來,詩歌與音樂就是緊密相連的,詩歌的音樂之美就在于巧妙的韻腳、和諧的音律和整齊的節(jié)奏,也因此使詩歌朗朗上口,更易于傳誦。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大學生對詩歌的領悟能力必然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這樣就能更加深刻地感知詩歌,激發(fā)大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職教系統(tǒng)的語文教師,有義務更有責任采用各種積極有效的方法提升高職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領域,可以讓大學生認真學好作為中華文化精髓之一的詩歌,達到提高大學生語文素質,乃至人文底蘊的目標,為現代化發(fā)展輸送更多優(yōu)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年喜,賴勇.在反復吟誦中體會詩歌的優(yōu)美[J].株洲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02).
[2]高春燕,曲貴海.談古典詩歌對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潛在功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1(08).
[3]吳俊,劉佳人.試論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兼論大學語文教育[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08).
[4]蔣承勇,云慧霞.大學語文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