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娟娟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取外在輔導的方式,沒有充分發(fā)揮出高中生的主體作用。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在對高中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將研究性學習與其進行整合,從而加強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分析了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存在的問題,探討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策略。
關鍵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學習;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5-01
高中生隨著青春期的變化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針對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教師應該予以重視,同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由于高中生的心理發(fā)育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很容易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出現心理不健康的現象。同時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高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高中生的心理造成嚴重影響[1]。相關資料顯示,研究性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兩者具有內在的邏輯性和一致性,如果將兩者進行有效的整合,不僅能夠擴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領域,還能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不然趨勢。
一、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根據相關資料表明,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社會因素,在信息網絡化的今天,許多計算機設備在生活中得到應用,其有利也有弊,很多高中生受到網絡游戲的誘惑不能認真學習;家庭因素,大部分家長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給學生造成較大心理壓力;學校因素,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沒有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學生學業(yè)壓力大;自身因素,學習環(huán)境以及人際關系的問題,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觀念認識不夠
在對高中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的時候,很對學生因為對教育觀念的認識不夠深入,許多學生不能認識到心理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所以,這種教育方式只是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放在表面,僅僅對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才會有作用,降低了教學效果。
2、心理輔導教師專業(yè)度不夠
根據相關資料表示,我國心理輔導教師的數量比較少,與學生的比例不平衡。高中心理健康輔導教師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班主任或是輔導員所擔任的;另一種是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師。但是這些教師都不具備相應的業(yè)務水平,同時接受培訓和外出進修的機會也很少,導致教師專業(yè)水平不高。
3、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不完善
長期以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教學工作中不被重視,其在體制和經費方面沒有保障,導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無法開展。在高中教育過程中,沒有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同時缺乏時效性,其硬件和軟件設備也不齊全,影響了教育體系的發(fā)展[2]。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策略
在高中教學體制中,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具有重要作用。為了能夠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要具備教育理念,還要有合理的教學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在內在方面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一致性,所以實施研究性學習對開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性。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高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教師需要對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例如:演講、比賽或是觀看視頻等。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公正以及民主的活動氛圍。當學生處于這種氛圍時,才會放松心理狀態(tài),將自己內心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并通過教師的指導克服心理問題。例如:早戀問題,由于高中生處于青春期階段,可能會出現早戀問題,所以教師需要采用正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既不能傷害學生的心理,也不能放任不管。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溝通,并給學生舉一些實例,讓學生明白出現早戀情況屬于正?,F象,但是作為高中生需要以學習為主,可以相互鼓勵、相互促進,成為學習的好伙伴。
2、制定主題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而不是讓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這樣會降低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產生回避心理。所以教師需要提前制定出主題,讓學生在課前了解主題的內容,教師講解完心理學基礎知識之后,讓學生主動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還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探究準備
開展研究性學習主要有兩方面準備工作,即知識準備和活動分組[3]。針對某一心理問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教師需要將相關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之后再對問題進行探究,其知識準備工作是對研究性學習的觀點,環(huán)節(jié)以及方法等進行介紹。教師可以采用分組的方式,按照學生所反映的心理問題進行劃分,將相同心理困惑的學生安排在一組。這樣學生就不會受到自尊心的影響,將心理問題講出來進行研究性探討,不僅鍛煉了學生交際的能力,還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達到了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4、針對性研究學習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查,針對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并確定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之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學生在分組之后也可以根據教師的指導,對自己內心的想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校園暴力事件”展開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將課前收集到的有關事件的視頻播放給學生們觀看,然后通過小組成員內部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感想。之后教師再根據心理學知識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到校園暴力事件的嚴重性以及心理問題的危害性,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并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對高中生心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進行整合,不僅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開展,還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使學生能夠敢于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并通過研究性學習解決內心困惑,值得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呂 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J].教育科學研究,2010,03:66-69.
[2] 朱亞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的整合[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2:53.
[3] 段艷婷.當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亞太教育,2015,0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