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全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初中階段教學的逐步深化,初中物理課程的日常教學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才能夠適應新的課改要求,以使得初中物理教學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面對目前初中物理教學所存在的主體目標不明確、實驗教學形式化、教學模式單一化等現(xiàn)狀問題,通過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最終提出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自主探究學習以及合理分組等教學策略。最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夠為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能夠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物理 創(chuàng)新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250-02
目前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階段,已經(jīng)進入到了攻堅時期,然而其依然存在有許多現(xiàn)狀問題,諸如主體目標不明確等,因此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提高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效果,開展相關的研究工作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價值,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與思考,據(jù)此下文之中將針對目前初中物理教學所存在的現(xiàn)狀問題,展開詳細的分析與闡述,并提出了一些詳細應對策略與方法,其具體內(nèi)容如下。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xiàn)狀
1.主體目標不明確
初中的物理課程應當以具有探究性的實驗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方式,而后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要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但是目前大多數(shù)的實際情況卻是初中的物理課程的教學依然是以教師為絕對核心,教師可以自主決定課程的進展程度。因此也就導致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被有效的調(diào)動起來。
2.實驗教學形式化
新課程改革明確要求初中物理教學,應當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要求物理課程的教學應當能夠在實驗當中來探究物理知識。但是,實際情況卻是物理實驗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先行向?qū)W生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而后再開展物理實驗,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免過于形式化,僅僅是為了應對應試教育的考試要求。此種形式的物理課程實驗,不但不利于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也使得實驗課程對于學生不能夠產(chǎn)生足夠的吸引力,無法有效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3.教學模式單一化
依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的物理教學應當重視對于探究性、情境性等教學方式的應用,但是目前的實際現(xiàn)狀卻是日常的課堂教學依然還是以“單一的理論教學”為主。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僅僅重視對于知識內(nèi)容的傳授,而忽略了知識背后的深層原因,因此,在目前初中物理教學的現(xiàn)實情況下,由于教學模式的單一化,直接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模式也較為單一,沒有能夠達到新課程改革對自主探究性學習的要求。
二、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
1.自主探究,培養(yǎng)能力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當中,往往教師作為整堂課程的唯一主體,教師僅需要一人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學生只用用心聽講即可,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難以適應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應當適時的做出相應的改變。其中探究性的教學方法便能夠有效的改善這一局面,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更多的是扮演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引導者的角色。在給予學生相應合理的探究學習主題之后,學生便可開始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展開自主探究,其主要過程為首先確定一個假設命題,進而通過查找資料而后做出解決方案,繼而實施方案,最終根據(jù)實際結(jié)果的反饋做出相應的總結(jié),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查找原因,并不斷持續(xù)改進、解決問題。通過這一系列的自主探究性過程,將學生置于了主體地位,教師僅需要在適當?shù)臅r刻對于學生遇到的難題給予一定的指導即可。在此實施過程當中,學生一方面強化的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另一方也鍛煉了自身的自主實踐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2.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例如,當初中物理中學習到關于“光的傳播”這一課程時,教師需要在課程的預備中進行實際的情景思考與探索,并利用一些道具來達到課堂氣氛的活躍,比如,可以準備一面鏡子來讓學生感受光的傳播特性,然后讓其表達自身在生活當中對于光的感受,實際上教學情境的設置,主要集中要體現(xiàn)的是讓學生身臨其境,用身體所有可支配器官與功能去實現(xiàn)學習體驗。這樣易于讓學生找開束縛,從而使其內(nèi)心真正的疑問與好奇心生發(fā)出來,而且在此過程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驅(qū)使學生的情緒變得放松與活躍,從而實現(xiàn)互動式教學的效果。
3.合理分組,鼓勵交流
在初中物理中開展合作式學習模式其根本核心是關于小組互動的開展。針對此類特征,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可以采用組間相近,組內(nèi)差異的分組方法,意即為在所分的每一個小組之內(nèi)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較大,而每一個小組間的學生學習能力則較為接近。從而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積極的融入到集體之中,營造出和諧、奮進的集體學習氛圍。例如,在講解物質(zhì)的密度這一課程時,通過“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物質(zhì)密度”的實驗來引入相關的課程內(nèi)容,并提問學生“如果現(xiàn)在沒有天平,而只有彈簧和量筒,怎樣才能夠測出石頭的密度呢?”此時便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而后進一步提問“如果沒有天平,也沒有彈簧秤,我們怎樣利用福利知識來測得石頭的密度”。這其中便會牽涉到關于浮力、密度等相關理論概念,這些內(nèi)容都是計算石頭密度大小的必要條件。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首先提出實驗方案并進行討論,進而采用所給定的實驗器材進行分組實驗,在測得物質(zhì)的密度后予以討論總結(jié)。因此在開展小組互動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差,但是理論概念接受能力較強,而另一些同學可能正好相反,通過小組間的互動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的互補互助,從而使學生對于理論概念內(nèi)容的理解能夠更加深刻,并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思維往往較為活躍,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因此在日常的學習過程當中,如何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參與到學習當中去,應當是廣大的初中物理教師所重點考慮的內(nèi)容。通過對初中物理教學思路的創(chuàng)新,采用情景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合理分組的方式促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對于物理知識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教學成果。最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夠為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劉俊.創(chuàng)新從課堂開始——淺談初中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3(29).
[2]胡祥靜.初中物理創(chuàng)新教學法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
[3]閆倫亮.初中物理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的應用策略[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