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林
自律·自治:班級管理的一劑良方*
□張曉林
實行學生自主管理,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及主導作用,是現(xiàn)代班級管理最有效的手段。因此,作為班主任,在班級教育管理過程中,務必要不斷改變固有的教育理念,把管理的大權教給學生,讓孩子們自己當家做主。只有讓學生嘗試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才能逐步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調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將班級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開展得有聲有色、紅紅火火。
(一)班主任工作過于辛苦
傳統(tǒng)型班級管理最主要的特征是班主任像保姆一樣事必躬親。班級的大小事務,班主任都要親力親為,不管學生能夠自己解決的還是不能解決的,班主任都要包辦代替,而且越負責任的班主任就越是不肯放手。每天起早貪黑、婆婆媽媽、嘮嘮叨叨,說破了嘴跑斷了腿,有的班主任甚至像諸葛亮一樣累出了病還不罷休;社會的評判標準似乎也傾向于班主任這樣做,對類似的教師充滿贊譽,美其名曰“老黃?!?、“春蠶”、“蠟燭”。于是乎,一部分班主任在這頂莫須有的高帽的刺激下跑得更勤了、更快了。至于這樣做的效果到底如何,能不能找出一種既能讓自己輕松又科學高效的管理方法,需要抽出時間,靜下心來想一想。
(二)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很多知識和技能是在實踐中學會的,學生的成長就是一個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過程。班級的大小事務如果由教師全部包辦代替了,就等于扼殺了學生實踐的機會。表面上看教師這樣做是為了學生好,實際上卻是害了他們。試想一個從小連黑板報都不會辦、連作業(yè)本都不會整理、連小組長都沒有當過的孩子,長大后他能干什么?他又能干好什么?動手能力的缺乏和管理技能的欠缺,已經(jīng)使我們的一些孩子成了名副其實的書呆子,或者換句話說,他們成了玩手機和打游戲的能手,接人待物、團隊合作、獨立工作卻做得不好。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念書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對同學們愛護有加的班主任,老師用愛的名義包辦了一切,讓學生失去了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推行班級自主式管理,把管理的大權交給學生,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有兩層意義。首先,可以將教師從繁重的班務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掌握更多的現(xiàn)代教育教學新理念、新方法,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具魅力。其次,可以給教師騰出更多休閑娛樂的時間。據(jù)相關媒體報道,近年來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的身心呈亞健康狀態(tài),而導致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壓力過大。推行學生自主管理,恰恰能彌補這個短板。如果我們將班級管理的大權交給學生,騰出更多的時間花在鍛煉身體和休閑娛樂上,豈不是可以大大減輕自己的壓力?
推行班級自主式管理,將管理的大權交給學生,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可以給學生更多鍛煉的機會。試想,假如我們將管理的大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當家做主,很多過去由班主任包辦代替的事情就要靠他們自己去完成,而要做好這些事,既需要動腦又需要動手,既需要協(xié)調能力又需要管理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則是一個很好的考驗和鍛煉的機會。相信長期堅持這樣做,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一定會有所提升。
推行班級自主式管理,將管理的大權交給學生,從效能角度來說可以讓班級各項工作開展得更加高效。常言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班級就像是一個小社會,如果較起真來,每天要處理的事務非常多,這些事情僅僅依靠班主任單打獨斗,就算班主任再有耐心、再敬業(yè)也難以處理,畢竟人不是鐵打的。但是,如果我們將學生動員起來,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所有學生都能動員起來,每個人爭著為班級貢獻自己的一份光和熱,每件事情干起來就會容易得多,效果也會十分顯著。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小學生自主式管理是解決當前班級管理瓶頸問題的一劑良藥。因此,作為班主任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并積極踐行這一模式。如何才能快捷高效地將這種管理模式貫徹到班級管理中呢?本人認為有以下六個原則。
(一)全員參與原則
現(xiàn)代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表明,要讓一個組織積極主動、“高效運轉”,需要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所以,推行班級自主管理的首要原則是要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管理中來,人人都成為管理者——無論是班級各項工作計劃的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臺,還是一些具體事務的貫徹執(zhí)行、檢查監(jiān)督……都要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發(fā)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在全班掀起“明星素人齊爭艷、人人為班級獻青春”的高潮,才能將班級自治真正落到實處。
(二)重點培養(yǎng)原則
不是每顆樹苗都能長成參天大樹。盡管老師對每一個同學都傾注了心血和汗水,但畢竟人和人的性格特點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盡管悉心“栽培”,仍然難當大任。因此,在全面推行學生自主管理,將所有同學都用起來的同時,班主任還要有針對性地重點培養(yǎng)一部分具有“先天”管理特質學生,然后將他們用在主要崗位上,讓其發(fā)揮榜樣引領作用,這樣就能很好地帶動其他“小官小吏”。同時,重點培養(yǎng)一批精英,還有利于班干部的隨時調換,能有效避免一部分班干部因任職太久而產(chǎn)生消極懈怠的思想,形成驕奢蠻橫的態(tài)度。
(三)協(xié)調一致原則
所謂協(xié)調一致即在推行學生自主管理過程中,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要統(tǒng)一思想、達成共識,大家都本著鍛煉孩子的原則,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將這項工作做好做實。如果家長或其他科任教師害怕因此而耽誤了孩子的成績,對這項工作不支持或消極對待,這種管理模式是很難達到預想效果的。所以,班主任在推行這一管理模式時,要不斷與其他科任教師、學生家長交流溝通,達成共識,力爭得到科任教師和全體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四)場外指導原則
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多大人看起來很容易的事,學生做起來不見得就能做好。班級管理也是如此,在剛開始試行學生自主式全員管理時,許多以前沒有當過班干部的學生做起工作來似乎無從入手,不知道該怎么辦,效果自然可想而知。這時候班主任卻不能急躁,需耐下心悉心指導,唯有如此,學生管理的能力才會逐步提高。如果一看學生吃力、工作不到位,自己又親自上馬、包辦代替,學生則永遠不會進步。踐行自主管理的過程就像一場足球賽那樣,教練無法替代球員,教練要做的僅僅是做一個好的場外指導,這恐怕是班主任們需要謹記的一個原則。
(五)貴在堅持原則
任何事情要干出名堂都不容易,立竿見影的事情畢竟很少。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非一日之功,要把他們“帶上道”,讓他們熟練掌握并自如運用“管家理事”的本領,需要堅持堅持再堅持。因此,在開展這項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切不可有早上栽樹晚上乘涼的思想,要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只有像文火煲骨頭湯那樣慢慢熬、慢慢燉,才能熬出最佳的味道,才能將每一個孩子培養(yǎng)成打理班級的一把好手。
(六)反思總結原則
俗話說“有反思才有提高”。班主任要想不斷提高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真正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還需要對自己在推行學生自主式班級管理中的做法不斷進行反思總結。通過反復的思考與總結,發(fā)現(xiàn)工作中的失誤和不足,并且及時予以矯正,才能讓班級快車沿著正確的軌道順利前行。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總結,才能將那些成功的做法整理提煉成一套完備的體系,為下次接手新的班級,為高效而快捷地推行班級自治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推行學生自主管理是一項既有利于教師又有利于學生的好舉措。作為班主任,要本著為自己負責、為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在班級管理的實踐中不斷嘗試并大大推行這種管理模式。相信在班主任的堅持下,學生的自我管理會帶來精神層面和學習成績的巨大變化。
(作者: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東關小學紀檢主任)
[責任編輯:劉斌]
G625.1
B
1673-9949(2016)12-0019-02
*本文系2016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小學生自主式班級管理的研究與實踐》(GS-2016GHB1112)系列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