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寶山
摘 要:高中英語課程改革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將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本文結合筆者的英語新課程教學實踐,從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注重預制語塊教學這幾個方面探討了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英語口語的教學的問題。
關鍵詞:英語學科;口語教學;師生關系;小組合作;預制語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121-01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英語教師必須學會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材料所提到的3點中,都提到了“活動”,活動就是一種交流,合作,一種使用英語的機會,就是講話,用英語講話!因此,教師在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前提下,我們也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去探索和研究英語口語的教學。
一、英語口語的重要性及現(xiàn)狀
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在國際上的影響越來越大,英語也因此被越來越重視。具有一定的外語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人際交往需要的基本素質(zhì),而看一個人是否掌握一門外語,很大程度上是看該人能否用這門外語進行交流。新一輪高中課改也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將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到了新的高度。然而,在口語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由于受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思維的影響,一方面,它形成了學生被動聽課的習慣,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動,口語課也習慣多聽少說,幾乎成了英語聽寫課或英文背誦課;另一方面,受此影響,學生越來越看重考試的分數(shù),而不是看能用英語表達多少東西,因此有些學生考試常常能拿高分,但要讓他流利地說幾句英語卻很難。
二、英語口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課程與教學系的教授,小威廉姆·E.多爾(William E.Doll,Jr.)在《后現(xiàn)代課程觀》中提出,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新型的關系就是要在思想上樹立新的教學觀念,通過師生間的對話,通過教學反思來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這種理念對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口語教學來說至關重要。新課程也強調(diào),教學是師生間的交往,教學互動,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師生分享彼此的經(jīng)驗知識。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是領導者,指導者,但決不是獨裁者,教師起的是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師也是參與者,教師與學生一起進行互動,能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能讓課堂氣氛更和諧。比如學完牛津英語模塊三Unit 1 Advertisements這篇課文后,筆者在課堂上組織了一次題為“生活離不開廣告”的辯論,由于辯論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也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一起參與,與學生共同完成這次辯論。筆者通過親身經(jīng)歷所得到的體驗是:①學生的參與異常積極,在老師沒有要求準備的情況下,在辯論中可以看出學生的課前準備非常充分,特別是好像為了打敗老師,他們甚至有臥薪嘗膽的決心;②學生沒有平時上課那種緊張的表情,因為老師不在講臺,坐在他們中間,成了他們中的一員,所以有些人在講話的時候甚至有咄咄逼人之勢。
2、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與互動為基本特征。小組活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是最常用的一種方式,特別是在中國的中學生中,一般每個班平均有四五十個人,很難進行互動,這時分小組是最佳方案。新課程標準下,在每一新單元的開始首先都是“Welcome to the unit”,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是根據(jù)所給的圖片和問題進行討論,所以每一次教師都可以把學生分成四個人一組,或者以宿舍為單位,或者由學生自由組合進行。課文學完后post-reading 也有問題的討論,后面的Task, project都會以各種形式出現(xiàn)要討論的東西,所以,很多時候都可以用小組討論形式完成。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必須要有教師的指導和督促,實踐證實,如果沒有教師在一旁督導,學生就會很自然的用母語交流,也很有可能教師給的討論問題是“What kind of role do you think music plays in our life?”而學生卻津津樂道的在討論 “Who is your favourite football star?”結果學生既沒用英語交流,也沒完成教學任務,成果也無法展示。
3、注重預制語塊教學。學生利用英語進行交流但并不順利,很多時候是因為詞匯的缺乏,或者說是一些固定結構運用不熟練而造成的。這時,我們應該注重預制語塊的學習。對于口語學習來說,教材中出現(xiàn)的預制語塊是必須要掌握的。牛津英語模塊三Unit中給出了如:I dont think…;I dont believe…;In my opinion,…用來發(fā)表自己觀點的語塊,這些都是要求學生掌握的,這種方式能給學生一種總體的印象,記憶起來也比較方便。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對每種句式都給予最簡單的情景,讓學生生根據(jù)情景即興脫口而出造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它們的用法,然后對于每一個句式,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想說的話說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在乎自己能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機會,當然也就非常積極地參與了。在適當?shù)臅r候,教師很有必要在教材的基礎上補充一些常用的語塊,如表達“喜愛”的有I(dont)like…,I(dont)enjoy…,Other favourite hobbies are…,My interests are…,此外,還可以增加Im fond of…,I love…,My favourite… is…等最基本的結構。在掌握了基本句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分項操練的材料,根據(jù)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提高學生的連續(xù)表達能力。
學習英語口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師教口語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教與學都需要時間、毅力、環(huán)境。不管用什么方式,我們的目的是一樣的:讓學生能講出流利的英語,讓學生愛上英語這門語言。
參考文獻:
[1] 張文軍,李云淑,王俊.高中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實踐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7.
[2] 鐘啟泉等.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25-226.
[3] 陳琳等.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4.
[4] William E.Doll,Jr.后現(xiàn)代課程觀[M].王紅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24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