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金涵
【摘要】我國古代的大教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里的好之、樂之,其實指的就是興趣了。特別是地理科目發(fā)展到今天,地理不再是中考科目,地位不是很高,學生難以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能運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種方法和手段,激起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學生學習會熱情高漲,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在有張有弛、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將不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理解知識,消化知識的速度與程度將會大大提高。
【關鍵詞】高中地理 學習興趣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60-02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fā)生興趣時,他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主動地、積極地、執(zhí)著地探索該事物的奧秘。地理學科一向不被學校和學生重視,要提高地理成績,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過程本身和教學內容的興趣,應努力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巧妙運用具體的激趣方法。
一、利用直觀手段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各種直觀教具,或者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對象由小變大、化遠為近,可使反應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可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用計算機演示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先模擬兩億年前直到現在的大陸漂移過程,再演示板塊運移過程,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F代媒體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實現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地理教師要盡可能地將電教、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中實踐應用,發(fā)揮其良好的輔助教學作用。如學“地球的運動”這一難點知識時,播放利用電腦制作的模擬演示教學軟件:地球在自轉的同時,繞太陽公轉,黃赤交角的存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配上簡潔的解說詞,再輔以一些形成性練習加以鞏固,學生注意力集中,印象很深,學得興趣十足,掌握的也比較牢固。這種效果是過去洋洋萬言的描述、僅僅用地球儀演示無法取得的。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
地理感性知識鮮明地體現著地理興趣培養(yǎng)的趣味性特點。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空間廣大性,直接觀察必須走出教室,大量的間接感知又須借助特定的教學手段、地圖等圖像和教師、教材的直觀性描述,以形成再造表象。正是由于感知困難,使地理事物總是顯得那樣新奇、生動。地理感性知識是興趣源泉的源頭,它既是地理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獲得理性知識的基礎。面對學生缺乏表象的頭腦,不可能喚起探究的熱情。滿足了學生感知的需要,就在培養(yǎng)興趣的道路上邁出了有力的第一步,并且往往由此直接產生探究理性認識的需要。因此,感知教學對于興趣培養(yǎng)乃至整個教學的成敗至關重要。地理理性知識以綜合性為其特點,蘊藏著地理環(huán)境中形形色色的奧秘。對其趣味性的體驗在于進行成功的思考。地理概念是概括而來的,區(qū)域特征是比較而來的,規(guī)律和成因是分析綜合而來的。如果要求學生在思考失敗的情況下去死記硬背結論,勢必抑制興趣的形成。知識的意義在于運用。只有通過運用,才能進一步獲得對知識需要的體驗,"感到知識具有使人高尚起來的力量--很難找到比這種感覺更強烈的刺激來推動求知的興趣了"。地理技能使地理操作活動(智力的、動作的)進行的又快又好,令人欽羨。例如,當學生看到軍人、探險者或考察隊僅憑地形圖即可在陌生的地區(qū)活動自如時,自然要激發(fā)出掌握讀圖技能的需要。熟巧的技能又往往是學生學好新知識的條件,使學生在獲得順利完成操作的滿足的同時,獲得新知識學習的成功。
三、掌握學生學情
1.學生對處于自己"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知識最感興趣,因為用力跳夠得著的果子不僅能使他體驗到需要,而且能使他體驗到成功的可能,從而產生躍躍欲試的興奮,獲得果然成功的快樂。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是我們確定其"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依據。如果不了解、不顧及學生的基礎,盲目地照本宣講教材,就往往要在教學失敗的同時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存在著個別差異?;A不同,形成興趣的興奮點也不同。有的學生興奮點在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上,有的學生則會在努力獲得了及格分數后高興得跳起來。承認并照顧到這種差別,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學習。
2.學生對掌握著主動權的學習感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成功歸根結底要靠學習者自己對學習活動的主動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導,還需要閱讀檢索、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向教師質疑、發(fā)表見解等主動方式的活動。這些活動能使學生感到自己能力的意義,增強自信心并提高學習成功率。
3.學生對地理野外觀察、地理觀測、參觀訪問等室外教學活動感興趣。室外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采的最直觀的感性知識,激發(fā)出多方面多層次的探究需要,解答許多在教室內難以徹底解決的問題
4.學生對具有游戲性質的教學活動感興趣,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征決定的。
5.過重的負擔抑制學習興趣,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疲勞、煩燥聯(lián)系在一起。
6.地理學習的反復失敗能引起學生對地理課的厭惡,會使學生把地理課與枯燥的死記硬背和糟糕的成績聯(lián)系在一起。
7.對成功的學習進行恰如其分的鼓勵、表揚,能使學習興趣得到強化。
總之,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為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于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不是負擔,而是享受,才能加強地理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興趣,是教師在教學研究中應永遠值得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