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揖?/p>
【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合作學習列為內容標準,其主要目的是將學習重心從過去強調學生單一學習向合作學習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它貫穿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基于這一點,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很有必要。本文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有效開展合作學習”提出初淺的設想,有待商榷。
【關鍵詞】初中語文 小組合作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30-02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chuàng)造精神的力量。”實際上我們在第二方面做得較多,為追求步調一致,教師包得過多,統(tǒng)得太死,壓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視了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事實上,語言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語言的交際能力。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學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一、構建平等融洽的合作平臺
平等、融洽、民主、和諧的氛圍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相當重要,這樣也給了老師和同學一個交流合作的好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溫情與友愛。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需要教師改變原有的角色,從權威性的知識擁有者變?yōu)閷W習活動的咨詢者和合作者。其次,合作成功的關鍵在于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和交流溝通的程度。小組中只有每個成員齊心協(xié)力、攜手共同朝著一個目標奮進,才是小組合作的真正含義。而分歧與意見不統(tǒng)一才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弊端,因為這樣會使得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我們在班級中要竭盡全力引導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相互幫助,在班級中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很容易存在自卑的心理,要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重拾失落的自信。如果小組合作學習常常是搞幫派,我們就應該采取別的措施,讓那些優(yōu)等生發(fā)揮他們的長處。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后進生,知識技能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二、采取積極有效的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組合是指圍繞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或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按興趣和愛好自主進行的合作學習組合。任務驅動組合學習一般以2~6人為一組。這類組合一般是同質組合,小組成員之間的個性差異較小,小組成員在共同的學習目標驅動下開展學習活動。任務驅動組合學習的目標可由教師提出,也可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后自主設定,允許各小組的學習任務在難度上有所差異,小組學習的時間上可有一定的靈活性。比如,初一上冊第三單元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在教學時,教師可讓小組學生共同討論,再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整理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并指出其優(yōu)劣,討論交流后,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努力改掉壞習慣,養(yǎng)成好習慣。教師還可根據(jù)教材內容特點,開展任務研究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比如,教學“不要寫錯別字”后,開展找錯別字活動,要求學生到自己的日記本、作文本上找錯別字,到報紙、雜志上找錯別字等;教學“正確使用字典和詞典”后,開展查字、詞典比賽,要求學生制作詞語卡片等;教學說明文時,要求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研究教室里的盆栽枯萎的原因,運用學過的說明文寫作知識寫一篇介紹植物的說明文。為了完成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分頭查閱資料和互相討論,這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語文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小組交流時,教師要發(fā)揮好導學的作用,并要適時地引進競爭機制,對學生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這種以任務為載體的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制定了柔性的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了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較好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主動發(fā)展的教學原則。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師生一道探討,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
三、突出多元結合的課堂評價
對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的評價十分重要。如果說組織工作是合作學習的前提條件,那么科學評價可以稱得上是合作學習成功發(fā)展的關鍵。合作學習的評價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要重視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小組中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前者的評價要注重學習過程,因為過程最能體現(xiàn)小組的合作情況;后者的評價更注重小組集體,因為合作講究的是依靠學生之間的互學、互幫、互補、互促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所以要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分工合作。賞識教育專家周弘說得好,“當學生被鼓舞和被信任時,他們做得最好?!眰鹘y(tǒng)的教學評價把是否“成功”作為衡量學生優(yōu)劣的惟一標準,脫離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實際。有些教師熱衷于在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搞“競賽”的形式,并以分數(shù)的高低作為學習活動的成果。在這種評價下,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大多數(shù)學生則注定是學習的失敗者,這不利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發(fā)展。合作學習應該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境界,注重“基礎分”和“提高分”,指導學生著力點定位在爭取不斷的進步和提高上,自己和自己的過去比,只要比自己過去有進步就算達到了目標。還要對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的見解或出現(xiàn)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火花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使學生都有取得成功的喜悅和體驗。在課堂上多對學生真誠的贊揚,即使學生表達不完整,不夠準確,甚至錯誤的表達,也應該欣賞他們積極思考和敢于發(fā)表己見的品質,對他們敢說,敢問的表現(xiàn)予以表揚,這樣才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方式上,應更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在教學手段上,應克服傳統(tǒng)教學阻礙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弊端,把學生從單一的師生交往和狹小的生生交往中解放出來,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均衡、平等的學習鍛煉機會,真正體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這對培養(yǎng)一代新人來說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