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菊紅
[摘 要]閱讀教學要強化語用訓練,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升。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架設橋梁,在鏈接生活中選擇語用點;以寫促讀,在攻克難點中選擇語用點;言意兼得,在方法遷移中選擇語用點;積累方法,在實踐語用中選擇語用點,從而為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奠基。
[關鍵詞]語用 訓練 價值點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7-063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語用訓練已經(jīng)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流思潮。但在教學中,很多教師唯恐漏過一個語用訓練點,什么都想抓,結果卻是什么都沒有抓實。面對一篇文本,怎樣才能遴選出最適切的語言訓練價值點呢?
一、架設橋梁,在鏈接生活中選擇語用點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因此,教師應該選擇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的語用價值點,讓學生如同走進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進行言語訓練。
例如,在教學《姥姥的剪紙》一文時,教師結合文本中“事實上……立刻變得有聲有色”一段,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語言,感受作者對姥姥的思念。隨后,教師引領學生由文本向生活轉換:我們的姥姥也許并不像文中的姥姥一樣有著一雙巧手,但她們同樣深愛著我們,也許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微小的動作,都是她們表露愛的方式。拿起筆來,將自己與姥姥感人的點滴瞬間記錄下來,讓其成為我們心靈深處的寶貴記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紛紛將思緒伸向自己的記憶深處,一段段充滿真情的文字自然流露出來,溫暖著教室里的每個生命……
這一案例中,教師以教材文本為原點,引領學生從生活中汲取資源并作用于文本,為學生真實、深入的言語表達建立了有效支點。
二、以寫促讀,在攻克難點中選擇語用點
教材文本都是文質兼?zhèn)涞牡浞?,值得學生品析、借鑒的地方很多。這就要求教師要結合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在與編者深入對話的基礎上,選擇適切的語用訓練點,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如在教學《嫦娥奔月》一文時,教師針對逢蒙提著寶劍威逼嫦娥以及嫦娥與逢蒙周旋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已經(jīng)感受到逢蒙奸詐貪婪、嫦娥善良機智的人物形象后,引導學生結合故事發(fā)展的情境,針對“威逼”補充撰寫逢蒙的語言,圍繞著“周旋”想象彼此針鋒相對的細節(jié),并提出要契合人物的本質特點。在這樣的要求下,學生依循著人物的特性,將人物在“威逼”“周旋”中的細節(jié)充分表達出來,不僅在拓展練筆中進一步強化了對文本人物的閱讀體驗,更豐富了文本概述性的表達內(nèi)容,有效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三、言意兼得,在方法遷移中選擇語用點
閱讀教學要關注文本的言語形式,但這些必須要以深入感知文本內(nèi)容、切實體悟文本主題為基礎,從而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言意兼得。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語用訓練價值點的遴選時,要找準文本意蘊和言語形式之間的有機契合點,在語用訓練中既得“言”,又得“意”。
如《桂花雨》中母親說道:“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xiāng)舊宅院子里的金桂。”縱觀全文,這句經(jīng)典的語言就是推進言意兼得的典型例句。既飽含家人對家鄉(xiāng)、對親友濃濃的思念之情,同時其言語形式中也蘊藏著豐富的表達技巧。教師相機引導:一樣的是淡淡的桂花,不一樣的是母親對家鄉(xiāng)濃濃的鄉(xiāng)情……并相機進行拓展練習:如果作者說外地的泉水真甘甜,母親還會說( );作者說外地的生活很舒適,( )……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教師緊扣課文,引導學生深入語言的內(nèi)核,感受母親對桂花、對家鄉(xiāng)、對親人的濃郁情懷,在深得語言意蘊的基礎上,教師則針對文本語言的獨特表達形式,引導學生鞏固句式,進行方法的遷移,在語用訓練中達成了閱讀教學的言意兼得。
四、積累方法,在實踐語用中選擇語用點
隨著閱讀教學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過渡之后,閱讀教學開始了向文本語言的聚焦,各種評析、鑒賞、涵泳層出不窮。這固然凸顯了語文教學“關注語言”這一核心,但指向表達式本位的閱讀教學,還應該注重對文本表達順序和寫作方法的揣摩,充分發(fā)揮教材文本的范例作用,在找準語用訓練點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
例如,在教學《莫高窟》一文時,教師先是引領學生結合文本語言感受彩塑中力士、天王、菩薩的特點,然后引領學生深入語言文字內(nèi)部,感受作者先是快速白描,而后聚焦最具特色事物的寫法。隨后,教師便引導學生回憶了班級中打掃衛(wèi)生的場景,幫助學生先以簡潔的語言描寫幾種學生勞動的姿態(tài),最后選擇一類最具典型價值的人物做細致化描寫。如此一來,學生不僅感受到了莫高窟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結晶的藝術魅力,也感受到了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妥帖,更深入語言當中窺探到了蘊藏其間的表達密碼,可謂一舉三得。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要強化語用訓練,就必須依托文本語言,充分整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文本重點、言意結合和表達策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升。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