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南南,陳 強 (湖北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
教師教育者的情緒表達規(guī)則芻議
尹南南,陳強 (湖北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湖北 黃石435002)
〔摘要〕教師教育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身為準教師的教師,對基礎教育教師的質(zhì)量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影響。伴隨著師范教育向教師教育的轉(zhuǎn)變,關于教師教育者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然而關于教師教育者的情緒表達的研究卻微乎其微。教師教育者道德情緒表達貫穿整個教學中和與學生的交往中,不同的情緒表達對準教師的職業(yè)影響不同,本文從這一點出發(fā)進行闡述教師教育者應該如何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更好的履行“教師的教師”這一專業(yè)角色。
〔關鍵詞〕教師教育者;情緒表達;準教師;教師教育
一、問題提出
教師教育者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中備受關注的研究領域,西方學者率先進行研究。近年來,該領域的研究也引起了我國教育學者的高度重視,關于教師教育者的研究文獻越來越多,比如,分析教師教育者的多元角色、制定教師教育者的專業(yè)標準以及教師教育者的自我探究等等。教師教育者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身為準教師的教師,在教師教育培養(yǎng)體系中,擁有著“教師的教師”這一重要的角色,對基礎教育的師資力量有著重要的影響。關于何謂教師教育者,有學者認為教師教育者是一個泛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師教育者主要包括基礎教育機構中的教師教育者,也包括教師教育機構中的教師教育者,狹義的教師教育者僅指高等教師教育機構中的教師教育者[1]。本文研究的教師教育者僅指在高師院校中擔任準教師培養(yǎng)的一線教育工作者,社會對優(yōu)質(zhì)教師的需求直接影響著準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肩負此重任的教師教育者。
作為教師教育工作的專門人員,毋庸置疑,教師教育者不同于其他高校的一般教師,教師教育者身負著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zhì)、高質(zhì)量的專業(yè)化師資隊伍的專業(yè)責任?;A教育在一個人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人享受高質(zhì)量的基礎教育是20世紀末的重大挑戰(zhàn)之一,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對自己的想象,在基礎教育的早期階段即基本形成,在此階段,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教師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基礎教育呼喚教師的質(zhì)量和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這就對教師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來西亞政府在2006-2010的教育發(fā)展計劃中聲明,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個教育體系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和教育責任,教育部通過提高教師質(zhì)量的政策促進教學的專業(yè)化,以提升國家未來的競爭力和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3]。教師教育者在教師教育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進程中,教師教育者的專業(yè)發(fā)展一直未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教育者不只是教準教師學習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要教會準教師怎樣去教學,而這些都源于教師教育使用自身的教學策略幫助準教師學會“教”。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相繼制訂了教師教育者的專業(yè)標準,促進教師教育者的專業(yè)發(fā)展。
情緒作為人類心理活動的基本因素,伴隨著人的一切活動,對教師教育者來說,無論在教育教學中還是與學生的交往中,情緒表達無處不在。盡管如此,教師專業(yè)化背景下,往往只關注教師教育者的教學行為、教育信念以及教學策略,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師教育者情緒勞動。教師教育者的情緒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準教師的學習質(zhì)量。本文試圖在探討教師教育者角色重要性的基礎上,著重揭示教師教育者不同情緒表達對準教師造成的不同影響,以期引起研究者和教師教育工作人員的關注。
二、教師教育者的情緒
(一)教師情緒與教學
教師情緒是教師個人與教學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下產(chǎn)生的心理感受,與教學過程交織在一起,處于教學的核心地位。教學是一項涉及人際互動的工作,這種人性化的專業(yè)實踐不可避免地具有情緒維度[4]。情緒是一種不穩(wěn)定的、感性的心里狀態(tài)?;艉障柕?Hochschild,1990)提出了情緒的四個相關的因素:(1)評價一個情況;(2)生理感覺的變化;(3)抑制或舒展手勢;(4)前三種結(jié)合的一個文化標志。關于情緒的研究中,薩頓(Sutton)和惠特利(Wheatley)給出更為全面的解釋情緒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包括:評價、主觀體驗、生理變化、情緒表達和行動,并且特別之處這些組成部分彼此相互影響而又相互獨立[5]。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緒影響其最后的教學行為,教師的情緒不僅影響到自己的認知、動機和行為,甚至可能影響到學生的認知、動機和行為。在不同的知識背景下的教師和學生,對相同的課堂活動有不同的評價,從而導致不同的情緒反應,反過來,這些不同的情緒又進一步影響教師的教學和與學生的學習,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教學策略受教師情緒的影響,而這些不同的教學策略下的教學效果又反過來影響教師的情緒,兩者之間是一個雙向的關系??偠灾?,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教師情感實踐的過程,教師教育者作為一個特殊的角色,培育未來的教師,身為特定的社會角色,在教育教學方面和管理情緒方面,需要達到一種專業(yè)的水平,教師必須調(diào)節(jié)好情緒與教學行為之間的關系,推動自身的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二)教師教育者的情緒勞動素養(yǎng)
1.教師教育者的情緒規(guī)則
現(xiàn)階段,教師教育標準化是教師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教師教育作為一項專業(yè)的教育,其教學方式必須是專業(yè)的,即教師教育者是專業(yè)的教育者。所謂的專業(yè)的教育者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教某個人,其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明了認識是為了行動——改變他人的心智和生活,負責任地以及正直地為他人服務[6]。從目前世界范圍來看,教師教育者的來源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原來的中小學教師轉(zhuǎn)變?yōu)榻處熃逃?,另外一類就是在研究型大學畢業(yè)直接進入高等教育從教的人員[7]。本文研究的教師教育者是一個不可忽視重要的群體,其在高等師范教育體系中,不僅是準教師的教師,同時也是準教師專業(yè)學習效仿的典范。那么教師教育者在傳授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經(jīng)驗的同時,其隱性的教育觀念潛移默化的影響準教師,首要提出的是教師教育者的情緒勞動。
準教師首先是學生,其次是未來的教師,面對這一特殊的教學對象,教師教育者應該或怎樣表達情緒,情緒的表達可能是積極地,也可能是消極的,這些情緒的表達直接影響教師教育者的工作。特里格維爾(Keith Trigwell,2012)分析教師情緒勞動的三個維度:表面反應(如隱藏他們的憤怒和失望、顯示幽默和熱情);內(nèi)心的行動(例如牢記與學生積極互動、識別不良學生的發(fā)展、感知學生的抱怨);真實性[8]。教師教育者的情緒,影響準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理解和認識,抑或阻止準教師的專業(yè)學習。教學是一種職業(yè),要求教師情緒的敏感性和學習管理、壓抑自己真實感受,以顯示符合人們期望的行為[9]。因此,適當?shù)目刂魄榫w對于教師教育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著準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2.教師教育者的情緒勝任素質(zhì)
教師教育者情緒的變化受時間、地點、和人際關系等因素的影響,情緒影響教師教育者的教學行為,然而教師教育者并不是被動的、消極的表達情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經(jīng)驗。在所有的教育環(huán)境中,尤其是高等師范教育機構,如何控制教師教育者的情緒,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具有情緒控制能力被視為一項專業(yè)能力。不同的社會角色,社會對其的定位不同,特定的職業(yè),應該有特定的情緒表達,尤其是教師教育者在開展專業(yè)的教師教育工作時,教師教育者需對自己的專業(yè)身份有一個清晰地認知,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對于準教師的意義,需要特定的情緒表達作為專業(yè)教學的一部分,即專業(yè)的控制情緒、勝任情緒。
特里格維爾(Keith Trigwell,2012)表述了高質(zhì)量教師的情緒特征:熱情、快樂、自信、自我肯定、激情和對教學的滿意[10]。面對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不同的教學方法的使用,教師教育者的情緒相應的上下浮動變化,而教師教育者的情緒勝任素質(zhì),無論是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解決教學中的問題,還是對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都是教師教育者提升教學效果的必備的能力。凡是順從和接受規(guī)訓的教師情緒,就被認為是合法的、正常的;凡是不愿被權力規(guī)訓的教師情緒,就會被視為另類,甚至教師也會因此而受到懲罰:批評、訓誡、降級任教等[11]。不是所有的情緒都可以公開的表達在準教師面前,教師教育勝任情緒的素質(zhì)既可以維護身心健康,又可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教師教育者即是教育者又是示范者的雙重角色,所以,在高師院校特殊的工作場合,教師教育者要有意識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應避免出現(xiàn)沮喪或憤怒等消極的情緒,或者以一種能夠被社會所接受的情緒表達方式。
三、教師教育者情緒對教師教育的影響及啟示
教學是一種高強度的情緒工作,在此過程中充滿了教師教育者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大量的情緒勞動。教師教育者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其情緒活動產(chǎn)生在特定的人際互動和社會文化情境下。教師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行為包括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非語言行為的產(chǎn)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教育者的情緒狀態(tài)。教師教育者的面部表情、講課時的動作和手勢等非語言行為在教學過程中占據(jù)重要地位,而情緒的兩極性(積極性和消極性)在此過程中呈現(xiàn)兩種不同的作用。
積極的情緒即教師教育者積極向上、樂觀的情緒,顯示的一個人自信和對教育事業(yè)的堅定信念,這些教學行為舉止傳遞給準教師的是一種教學的熱忱和教學的無限樂趣。積極的教學情緒可以說是一種教學智慧,拓寬準教師的學習思維,優(yōu)化教師教育者自身的教學方式,成功的吸引準教師投入教師教育的學習和積極地面對以后的從教生涯。國外學者(Gerda Hagenauer,Simone E. Volet,2014)針對教師教育者在教學中的情緒表達進行訪談研究發(fā)現(xiàn),超過一半的訪談者一致認為積極的情緒(幸福、快樂、熱情和幽默)可以并且應該公開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或者與學生的面對面交流中[12]。所以,教師教育者若想設法維持一個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和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表達積極的教學情緒,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有助于實現(xiàn)特定的教學目標,能夠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消極的情緒又稱為負面情緒,比如教師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尷尬、焦慮、壓力、擔憂、緊張等,這些消極的情緒往往會抑制教師教育者的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而妨礙準教師的學習,除非教學的特別需要,在大部分情況下,教師教育者都需要掩飾其情緒,特別是某些與教師職業(yè)身份不相容的,或者是教師教育者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強烈的消極的的私人情緒。
基于情緒勞動的不穩(wěn)定性、變化性,且情緒易被各種因素影響,別人很難掌控,教師教育者需自覺地進行反思,樹立一定的教育信念,喜歡教學,享受教學。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復雜的和個人情感的投入的過程,教師教育者的態(tài)度和個人的經(jīng)驗,喚起情緒和行為的反應。教師教育者作為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獨特的群體,應理解這一點和明白積極的情緒示范,在培養(yǎng)準教師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地、主動地建構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消極地、被動地建構管理消極的情緒,然而做到這一點并不是容易的。情緒是問題的產(chǎn)物,是由個人的經(jīng)驗和對事件的評定情況而決定的,教師教育者如何解讀自我,以及如何解讀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取決于如何評價自我。在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之間的相互制約下,教師教育者怎樣管理情緒,怎樣有意識的選擇和調(diào)節(jié)情緒,潛在的影響著教育成敗。
適當?shù)那榫w表達是教師教育者高度的專業(yè)身份的認同,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是通過與他人的相互作用不斷的形成的,影響教學實踐。對教師教育者來說,情緒調(diào)控策略應作為提升自我專業(yè)發(fā)展必備素質(zhì)。教師教育者若不去控制自身的情緒變化,則情緒以非語言形式表現(xiàn)出來,容易被準教師觀察到,所以,教師教育者調(diào)節(jié)自己情緒以表現(xiàn)出社會期望的情緒狀態(tài),防止在與準教師的交流中出現(xiàn)過于強烈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失望、挫折等。在某些情況下抑制情緒,例如教師教育者的疲憊、焦慮等隱藏起來,取決于教師教育者的自我認識和人際互動關系。教師教育者盡可能的在與同事和準教師的交往中,掩藏消極的情緒,否則消極情緒有可能無意識狀態(tài)下傳染給準教師或同事,擾亂準教師的學習和同事的教學工作。教師教育者的情緒表達方式取決于教師教育者的個性特征,以及與準教師的關系狀態(tài),在高師院校中,教師教育者和準教師之間是一種專業(yè)的教學關系,教師教育者既有職業(yè)身份的特殊性,又有準教師的教師和準教師效仿的典范的雙重角色。職業(yè)的限定,角色的限定,故教師教育者情緒表達要限定在社會認可的范圍內(nèi)。
四、結(jié)語
在日益強調(diào)培養(yǎng)高質(zhì)量教師的今天,教師教學情緒的控制既是基礎教育教師的難點,也是未來教師教育研究急需解決的問題。首先應該是準教師的教師這一特殊角色的情緒表達問題,關于高師院校教師的研究文獻很多,但對教師教育者情緒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忽視了教師教育者情緒對教育教學效果的現(xiàn)實意義。教師教育者的情緒是其專業(yè)教學的的關鍵因素,應作為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部分,在培養(yǎng)準教師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準教師控制教學情緒的能力。研究教師教育者的情緒表達,旨在提高教師教育質(zhì)量,高師院校可以建立一個情緒分享和表述的平臺,積極地傾聽教師教育者的聲音,通過案例交流,提供大量的支持系統(tǒng),從而建立一個相互信任、尊重、互惠的關鍵關系,這是成功實施教師教育的重大舉措。準教師受教師教育者情緒的影響,更深入地了解教師職業(yè)特點,理解教育是什么,明白即將從事的是什么性質(zhì)的工作和擔負什么樣的責任,知道教師情緒勞動規(guī)則受職業(yè)的限定并接納這些情緒表達方式,對教師教育者情緒表達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質(zhì)量,以更好地應對社會對高質(zhì)量教師的需求,有利于深化職前教師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康曉偉. 教師教育者:內(nèi)涵、身份認同及其角色研究[J]. 教師教育研究,2012(1):14.
[2]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編. 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2.105.
[3]Pauline Swee Choo Goh .The Malaysian Teacher Standards: a look at the challeng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ors[J].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Policy and Practice,2012(2):73-87.
[4]尹弘飚. 教師情緒研究:發(fā)展脈絡與概念框架[J]. 全球教育展望,2008(4):77-82.
[5]Rosemary E. Sutton,Karl F. Wheatley.Teachers'Emotions and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3(4):327-358.
[6]李·舒爾曼,黃小瑞,崔允漷. 標志性的專業(yè)教學法:給教師教育的建議[J]. 全球教育展望,2014(1):4.
[7]鄭丹丹.教師教育者及其專業(yè)標準的國際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8][10]Keith Trigwell.Relations between teachers' emotions in teaching and their approaches to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J].Instructional Science,2012(3):607-621.
[9]Rebecca Saunders.The role of teacher emotions in change: Experiences,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Change,2013(3):303-333.
[11]尹弘飚. 教師情緒勞動:一個象征互動論的解讀[J]. 全球教育展望,2011(8):27-33.
[12]Gerda Hagenauer,Simone E. Volet.“I don't hide my feelings, even though I try to”: insight into teacher educator emotion display[J].The Australi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4(3):261-281.
(責任編輯:胡喬)
Discussion on teacher educators' emotional expression
YIN Nan-nan,CHEN 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China)
Abstract:Teacher educators as a special group, as a prospective teacher of teachers,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With normal education to teacher education, the study of teacher educators also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research on emotional express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however, very little. Teacher educators throughout the teaching moral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tudents, different emotional expression o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nfluenc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is point on teacher educators should be how to express and manage their emotions, so as to better fulfill “teacher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role.
Key words:teacher educators; emotional expression; prospective teachers; teacher education;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1.021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4733(2016)01- 0088- 04
[作者簡介]尹南南,女,河南駐馬店人,湖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在校研究生。陳強,男,湖北蘄春人,湖北師范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高等教育管理與教學。
[收稿日期]201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