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在明
(青島遠洋船員職業(yè)學院,山東 青島 266071)
參與式教學在“船舶管理”課程中的應用
賈在明
(青島遠洋船員職業(yè)學院,山東 青島266071)
摘要:根據(jù)目前“船舶管理”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結(jié)合用人單位對航海類人才培養(yǎng)素質(zhì)的要求, 從情景模擬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兩方面探討參與式教學在“船舶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船舶管理”課程;參與式教學;教學模式;情景模擬;案例分析
一、引言
“船舶管理”課程在航海技術(shù)專業(yè)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教學質(zhì)量的好壞,對培養(yǎng)學生在生產(chǎn)實踐中的管理、決策能力有著重大的影響[1]。由于航海職業(yè)的特殊性,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時雖然已經(jīng)掌握了部分航海基礎知識,但是缺乏具體的航海實踐經(jīng)驗,缺乏對某一具體事件的整體把握能力,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難免對一些實際問題難以理解或產(chǎn)生模糊認識。而本課程涉及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職責、規(guī)章制度、公約、法律及法規(guī)等,知識點相對散亂,看似容易懂卻不容易記,轉(zhuǎn)換成實踐技能則更不容易;同時本課程還是海事局駕駛員適任考試科目之一,在授課時間一定的情況下,要想更多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和決策能力,實際操作中有一定的難度。本文結(jié)合“船舶管理”課程教學實踐,探討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利用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生上課愿意學和上船能夠做的目的。
二、現(xiàn)行“船舶管理”課程教學模式的不足
“船舶管理”課程理論性知識較多,長期以來, 教師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體,以教材為中心,學生是被動接受者,教師向?qū)W生傳遞知識信息,控制學生掌握知識信息的過程。從教師教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灌輸式”的授課方法;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說,它是一種被動式的接受方法。[2]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控制和對重點難點的把握,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大量的知識,因而被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教學所采用,特別是需要參加海事局駕駛員適任考試的學校,此種教學方式更是首選。
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固然能在短期內(nèi)取得一定的成效,尤其是應對考試,教師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穿插考綱的重點和難點,方便學生復習掌握。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強調(diào)按計劃進行, 教師一味的講解,很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尤其是本課程的知識點比較散亂,大部分內(nèi)容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不參加海事局駕駛員適任考試的學生,沒有了考試的壓力,上課不聽講的事情時有發(fā)生。盡管教師在教學中也強調(diào)理論聯(lián)系實際,也會適時地增加某些船舶實務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是畢竟時間和課程的安排受限,不可能在課上穿插太多的實踐知識。此外,部分教師自身的實踐經(jīng)驗比較缺乏,如果教案上沒有具體實例,就很難在講解的過程中穿插船舶實務。久而久之教學方法會越來越死板, 教師習慣于用教科書去框定學生的思維空間,無法促使學生主動思考,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和領導能力。長此以往,學生課上不愿意學,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也受到影響,照本宣科,該擴展的地方也不擴展了,然后學生做題,應對考試。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船舶管理”在內(nèi)容上應該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yè)課,它除了那些應對考試的條條框框外,更多的是將其他專業(yè)課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上船后能夠用這些知識獨立完成一項任務,而不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一個簡單的測定錨位,操縱課只告訴學生怎樣確定錨位,航海課只教會學生怎樣在海圖上畫錨位,而管理課就應該解決這二者的融合問題,不是僅僅告訴學生三副應該在駕駛臺記錄錨位。因此應該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既能提高學生課上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達到上船能夠做的目的。
三、參與式教學在“船舶管理”課程中的應用
1.參與式教學的教學過程
“船舶管理”課由于理論性強、內(nèi)容相對枯燥,因此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特別是對于無任何實踐經(jīng)驗的在校學生更甚。[3]為了提高學生課上的學習興趣,筆者嘗試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通過鼓勵學生課前預習、課上提問,應用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的整個過程,在此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可以提問,可以討論,更可以突發(fā)奇想表明自己的觀點,其學習興趣大增。
參與式教學大體分為兩個階段,一是課前預習,二是課堂討論。由于大部分學校的課時都是固定的,如果課上加入討論環(huán)節(jié),勢必要占用理論知識的講解時間,好在本課程的知識點雖然比較散亂,但是不難理解,大部分學生能夠通過自主學習預習主要知識點。因此要求學生課前對本堂課要講授的理論知識進行自學,找出難點重點,列明不懂的地方和需要了解的相關知識。課上教師不再對理論知識一一講解,而是教師和學生相互提問,教師提問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學生提問告訴教師他們哪里不懂和想要知道的相關知識,教師予以重點講解。這樣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進行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也分為兩個大的板塊,分別是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情景模擬主要是將船上實際工作的某些場景在課堂上模擬,讓學生模擬船員參與其中,切身體會;案例分析主要是精選部分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自己分析緣由,并假定如果是自己經(jīng)歷同樣的事情應該怎么做,最后由教師統(tǒng)一講解。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教學中要合理把握教師作用的主導性與學生參與的主體性,真正把學生當作主體,教師主導作用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學會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的腦子真正動起來[2]。通過分組討論、上臺發(fā)言等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訓練應變能力,掌握對事態(tài)全局的掌控能力,激勵學生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得到心理的滿足,激發(fā)學習熱情,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
2.參與式教學的教學要點
在航海類院校“船舶管理”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強調(diào)理論教學而忽視實踐教學的現(xiàn)象。其實,該課程具有很強的規(guī)范性和實踐性,強調(diào)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以及規(guī)范向行為實踐的轉(zhuǎn)化[4]。從調(diào)研反饋看,用人單位提到的畢業(yè)生常見的問題是動手能力差,而且是越簡單的事情越做不好,比如說升掛國旗、航海日志的記錄以及錨位的畫定等,即基礎動手能力差。
在設定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的時候,一定要解決好規(guī)范向?qū)嵺`轉(zhuǎn)化的問題。課堂上所精選的模擬場景和案例一是要完全契合課本的理論知識,相互貫通,并教給學生上船后應該怎么做。所以教師在課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寶貴時間,引導學生逐步由淺入深,由表象到緣由,由實際到理論,做到既有實踐又有理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掌握了相應的理論知識。如果教師的選題不當,或者課堂上沒有做好引導,這樣的討論課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場PARTY,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只是目的之一,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做到上船后能夠做。
為了更好地規(guī)范課堂討論的內(nèi)容,我們配套編寫了《船舶管理(實務篇)》,其主要內(nèi)容就是精選的案例和船舶實務,另外包含適量的練習題。案例挑選注意要有代表性,比如導致SOLAS公約出臺和生效的“泰坦尼克號”事件和對MARPOL公約有深遠影響的“阿莫科-卡迪茲”輪船體斷裂油污事件等;情景模擬主要設定和二三副工作有關的內(nèi)容,比如交接班、靠離碼頭和應急部署表的編制等,這些都是學生上船后用得到和必須會做的項目。通過這樣的訓練,每個學生都能達到上船能夠做的標準。
四、結(jié)語
由于“船舶管理”課程知識結(jié)構(gòu)的特點,加之海事局駕駛員適任考試的需求,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還是要占主導地位,情景模擬和案例分析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點都包含進去,時間上也不允許。課程改革的目的一是通過各種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將還在睡夢中的學生喚醒,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解決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的問題,使其能夠具備最基本的適應崗位需要的動手能力;三是作為其他專業(yè)課的補充,將各門課中零散的知識進行匯總,訓練學生整體把握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秋妹.於健.知識更新與“船舶管理”課程教學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07,24(4):42-43.
[2]鄔遠和.試論“船舶管理”課程的案例教學法[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6(3):65-69.
[3]郭慶永.基于BRM培訓的“船舶管理”課程教學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0,27(4):46-47.
[4]汪益兵.航海類高職院校“船舶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10,31(1):13-15.
收稿日期:2015-10-14
作者簡介:賈在明(1970-),男,船長,講師,主要從事船舶安全管理的教學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U67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724(2016)02-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