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男
(哈爾濱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哈爾濱 150025)
?
新形勢下高校班級文化建設途徑探索
(哈爾濱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哈爾濱 150025)
摘要:對班級文化建設途徑進行科學探索,內容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靈魂,人的因素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關鍵,學風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制度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開拓和提升交流平臺是班級文化建設的著力點,多元文化交流是班級文化建設的“興奮劑”。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班級文化建設;探索途徑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要努力做到:第一,加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幫助大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愛國情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明理守法的人。第二,重視發(fā)揮輔導員、班主任的教育作用。輔導員、班主任應該經常性地深入班級,與學生交流、談心,讓大學生們明確奮斗目標,確立人生理想。同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排憂解難。第三,重視班級活動的開展。班級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各種演講比賽、主題班會、故事會等活動,寓教于樂,培養(yǎng)班級精神文明風尚。第四,重視班級社會實踐活動。班級社會實踐可以讓同學們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解和信心。班級社會實踐活動,應該以紅色教育為主題,進一步提升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一,注重提高班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責任意識。高校應該高度重視班級輔導員、班主任能力的提高,通過制度化的培訓和交流,不斷提高班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責任意識,建立健全班級管理者的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第二,加強學生干部的選拔和培養(yǎng)。建立班級干部選拔機制,讓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干部選拔體現出民主和公平。加強學生干部的培養(yǎng),提高自身組織能力和服務水平。第三,不斷提升普通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老師應該深入了解班級同學,關心同學,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和平臺,加強同學間的互動,增強學生對班級的榮譽感。第四,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班級文化的發(fā)展。
第一,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相結合。課堂能夠集中體現班級學風狀況,要緊緊抓住課堂教學的陣地,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收獲更多的知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應該重視學生的課外教育,通過高質量的班級活動、學生實習、見習,培養(yǎng)能力,拓展視野,豐富學習生活,營造多彩的班級學風。第二,夯實基礎與能力拓展并進。夯實基礎就是要學生扎實地學好專業(yè)基礎課,在強調課堂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習慣,鼓勵大家去圖書館、去教室。能力也不可忽視。既要精專業(yè),也要廣泛涉獵,拓展閱讀的范圍。第三,注重激勵效應。在班級范圍內,通過交流學習經驗、樹立學習榜樣、介紹就業(yè)典范,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獎懲并舉,進一步提升學習成效在班級表彰、獎學金、助學金等評優(yōu)助學的比重。
第一,不斷完善和健全班級管理制度。班級制度建設一定要直面班級存在的問題,改變班級制度“一錘”定終生的現象,推動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不斷完善。尤其是面對諸如班級獎、助學金的分配,入黨選先的推介,學生心理咨詢輔導等事關大學生健康成才、利益分配問題上,應該制定相應的班級制度,以此妥善處理班級矛盾。第二,注重班級制度的產生過程。班級制度的產生并不應該由管理者個人決定,也不應由班級干部集體制定,班級制度的產生應該有其廣泛的“合法”基礎,其制定過程應該有班級所有成員的參與,并且能夠得到班級同學的認同,應該是民主集中的產物。只有這樣,才能掃除班級制度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的阻力,才能為班級文化的營造奠定基礎。第三,正確處理制度的執(zhí)行和班級事務人性化。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面對“死”的制度和學生紛繁的情況,班級管理者往往處于兩難境地,在助學金分配問題上,如果成績和助學金掛鉤,那么助學金是否給予成績偏差而家庭情況困難的學生。
和中小學相比,由于沒有固定的教室、上課時間不多、興趣和理想各異,高校同班同學集中的時候相對較少。尤其是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平時忙于實習、升學和就業(yè),再加上學校幾乎沒有課程安排,班級集中的時間更是屈指可數。所以,高校全班同學能夠面對面交流主要以上課、班級集中以及各種活動的形式進行。鑒于此,應注意教室的布置和教室衛(wèi)生等“硬文化”及班旗、班歌、班徽等設置,“軟文化”在高校班級文化建設中扮演的角色退居次位。高校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必須依賴我們的開拓和提升班級交流的平臺,并以此為著力點,加強班級的文化建設。第一,不斷提升班級交流的“實體”平臺。根據我們對平時工作的了解,其實渴望在一起交流和學習的同學占據著主流,據此,我們應該進一步利用上課、班會、班級活動等“實體”平臺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共同建設班級文化。既要讓課堂成為獲取知識的地方,也要讓它成為增進交流的舞臺。提高班級活動質量,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感受到團結的力量。第二,搭建網絡、移動通信等“虛擬”平臺。針對高校班級集中機會有限以及電腦、手機的普遍使用,特別是畢業(yè)班級的特殊情況,我們應該進一步搭建網絡、移動通信的“虛擬”平臺。建立班級QQ群、QQ空間、微信以及飛信,實習全班互動,在虛擬世界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第三,師生互動,解決實際問題。在交流中實現班級同學的互動,增強相互間的了解,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共創(chuàng)良好的班級文化。同時,在交流中加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了解,多為同學排憂解難,幫助和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校園里的文化多種多樣,作為高校的一種“亞文化”,班級文化應該加強與社團文化、寢室文化、網絡文化等“亞文化”的交流,成為校園主文化的有益補充,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和完善,多元文化交流是班級文化建設的“興奮劑”。班級文化應該是一種開放的文化,并且以開放的姿態(tài)實現文化交流。我們應該鼓勵班級同學參加學校的社團,在社團中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拓展生活空間,豐富大學生活。加強寢室文化建設,提高同學們?yōu)槿颂幨?、生活自理的能力。此外,這種多元文化的交流,不僅僅是人員的交疊,更應該提高有益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心態(tài)的汲取。比如,在寢室的“臥談會”中,大家能夠做到推心置腹,無話不說。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探索和研究,以彌補班級文化的不足。
參考文獻:
[1] 陳國梁. 高校構建班級文化的思考[J]. 當代青年研究,2014,(04):74-75.
[2] 徐新. 論素質教育進程中的高校班級文化[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01):112-113.
[3] 余卉. 談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研究[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05):92-94.
[4] 朱廣生. 高校班級文化建設問題與對策[J]. 世紀橋,2015,(03):47-48.
項目名稱:基于增強大學生學校歸屬感的班級文化建設途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8646(2016)10-0144-02
收稿日期:2015-12-25本文系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學生工作精品項目
Explore Ways of Colleg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U Yi-na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Th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exploration includes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human factor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study style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system construction is infrastructure of class culture,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exchange platform is the focal poi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cultural pluralism is doping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ents'growth.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Explore 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