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陽光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
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改革探微
周建華
(陽光學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當前,高校公共音樂教學不容樂觀,針對這一狀況,高校應當明確素質教育背景下公共音樂教學的目標與意義,提高對公共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健全公共音樂教學的管理體制,加強公共音樂教學中的軟硬件設施。
【關鍵詞】素質教育;高校公共音樂; 教學改革
隨著經(jīng)濟文化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社會對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場所,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都在高校完成,所以高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高校公共音樂教學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也是綜合素質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對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校音樂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地發(fā)展。音樂教育恰恰在這些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1)高校公共音樂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音樂創(chuàng)作者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生活感悟、精神情懷都融入到了音樂中,高校音樂教學將這些內容傳遞給學生,使同學們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升,內心世界得到充盈。(2)高校公共音樂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通過在反復聆聽和吟唱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3)高校公共音樂教學能夠幫助學生釋放壓力。高校學生課業(yè)雖沒有高中生繁重,但面對專業(yè)性非常強的課程,面對日漸復雜的人際關系,面對即將踏入社會的現(xiàn)實,精神壓力是比較繁重的。音樂優(yōu)美多變的旋律有利于學生釋放壓力,愉悅身心。
(一) 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在當前高校公共音樂教學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就在于重視程度不夠,具體主要表現(xiàn)在許多高校的音樂課程設置的隨意性比較強,具體是按照現(xiàn)有音樂教師的特長來設置音樂課程,卻沒有考慮音樂素質教育這一教學目標來合理設置課程教學安排。比如,在實際的高校公共音樂教學過程中,主修聲樂的老師會偏重聲樂方面的教學,主修樂器的老師會偏重樂器方面的教學,所以音樂課程設置是非常不完善的。這種課程的設置方式看似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但是卻極大地影響了公共音樂教學體系的構建和教學秩序的管理。因此,加強相關管理者的重視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管理體制有待優(yōu)化
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是規(guī)范音樂教學秩序,提高音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但是當前的音樂管理體制卻同實際的運用之間具有較大的差距,以至于實際的管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從而對音樂課程和教學目標的安排產(chǎn)生了影響,這實際上也是造成當前音樂課程設置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當前的高校音樂教學也都是“自成一家”,沒有建立專門的小組或者機構來全權負責音樂教學活動,從而影響了實際的教學效果。
(三)教育投入有待加強
通常而言,音樂教學方面的各類軟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是確保高校音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物質基礎,并且這些重要物質基礎的建立均需要借助教育資金來加以維持。但是當前大多數(shù)的高校音樂教學卻常常忽視在音樂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以至于實際音樂教學中所用的鋼琴、二胡等樂器以及音樂教室等硬件設施常常出現(xiàn)短缺的問題,從而無法使老師切實完成相關的音樂教學任務,那么實際的學習效果也自然可想而知。此外,當前大多數(shù)高校音樂教學過程中所配備的音樂教師也常常出現(xiàn)不足或者整體音樂素質不高的問題,這實際上也是由于教育方面投入力度不足所造成的。
(一)明確公共音樂教學意義,強化重視
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美育價值,對全面推行、實施素質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學生的音樂素質需要得到培養(yǎng),為此高校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就必須要提高。首先,高校領導要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正確、深刻的認識,了解音樂素質在綜合素質中的重要性。然后高校領導要將正確的思想認識傳達給教師,從而引起教師對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重視。當然,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實施主體是高校學生,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都是影響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重視程度是非常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高??梢酝ㄟ^組織講座等方式,讓學生了解音樂教學,讓學生體會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組織與音樂教學相關的活動,讓同學們積極參與,切身體會音樂教學帶來的益處。高校的學生、教師、領導對音樂教學的重視是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音樂教學改革順利實施的必要保證。
(二)健全公共音樂教學管理體制,落實指導
任何活動的開展進行都離不開管理。教學的順利開展必然也離不開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一、建立科學的公共音樂教學管理體系,對音樂教學的目標規(guī)劃、課程設計進行科學的統(tǒng)籌安排。二、成立教學研究小組,針對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和研究,小組成員要定期總結教學經(jīng)驗,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三、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對音樂教學中的必要活動進行負責。四、設立專門的學生組織,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距離感,所以學生組織對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宣傳更具有親和力,更能吸引基層的學生,進而更廣泛地傳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更有效地組織音樂教學活動。
(三)加強公共音樂教學中的軟硬件設施,提升水平
高校在購置硬件設施時,針對公共音樂教學的硬件設施(比如:各種樂器、音樂教室等)要適當增加。只有具備了完善的硬件設施,音樂教學才能順利高效的開展。學生不僅能對音樂進行欣賞,還可以親身實踐,理論學習和親身實踐結合起來,學生的音樂素質必然會得到提高。此外,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會大大的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對音樂教學而言,要求教師既要有專業(yè)的音樂知識,同時也要掌握必要的教學技巧。所以各高校應該聘請專業(yè)素養(yǎng)較高的音樂教師。只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巧,才能更好的進行音樂教學,正確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因此,高校要增加音樂教學方面的教育經(jīng)費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加強音樂教學的軟、硬件設施的建設。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高校公共音樂教學的效率,高??梢栽O置相應的教育資金來培養(yǎng)和提升相關音樂教師的整體音樂素養(yǎng)。比如,可以派遣學校內部那些具有潛力的青年音樂教師到相關音樂院?;蛘邌挝贿M行進修等,從而不斷提升高校音樂教師隊伍的整體音樂素質。
無論是文化中的音樂,還是從音樂中的文化視角出發(fā),音樂課程中的藝術作品和音樂活動,都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創(chuàng)作者、表演者、傳播者和參與者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主張,具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文化發(fā)展脈絡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現(xiàn),具有鮮明而深刻的人文性。高校公共音樂教育就是通過傳播滲透這些寶貴的文化和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素質的綜合性更高,發(fā)展更全面。
參考文獻
[1]阮俊宇.關于如何在理工科高校推行“音樂教育新體系”的思考--以廈門理工學院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5):22-24.
[2]劉德崇.對高校公共音樂教育課程的思考和建議[J].學術論壇,2014,(7):62.
[3]謝建洲.高校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大眾文藝,201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