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紅蘭
摘 要 怎樣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很多信息技術教師認真思考的課題。將自身的教學情況和摸索相結(jié)合,從幾個方面談談對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感受。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素質(zhì)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3-0140-02
新課程改革在不斷地深入推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備受每位教師的關注。一個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獲取必備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同時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作為教師,如何結(jié)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特點,采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是每位教師認真思考的課題。本文從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等方面作出膚淺闡述。
1 更新教學理念,變革課堂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可以采取項目引導和主題活動等不一樣的模式來進行展現(xiàn),使得學習的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還有非??鞓返捏w驗。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必須更新教學理念,變革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富有生命力的課堂探究中饒有興趣地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課堂教學方式。合理整合教材,靈活運用主題任務的方式來實施課堂教學。同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課堂的引入可以采用多媒體手段,采用形象逼真的導入方式,合理整合教學內(nèi)容,靈活運用多樣化的呈現(xiàn)形式播放素材,對學生進行引導。改變以往死板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更加靈活生動。
如此一來,鮮明的設計使得學生對課堂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新穎的教學手段也會讓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深入的激發(fā),也會讓學生有更強烈的創(chuàng)作意愿。
2 集中性演示和個體化探究進行結(jié)合
在目前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常運用電子教室里的教學軟件來組織課堂教學,演示操作步驟。這一類演示方法也是目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手段。在給學生解答困難和疑惑的時候,采用這種集體性演示的方式教學效果顯而易見。學生在最短暫的時間之內(nèi),按照教師的演示步驟,迅速領略到操作的要訣。
但是,集中演示的方法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實踐操作往往局限于教師的思維方式。如果教師充分放手,采用集中演示和學生的個性化探究相互結(jié)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教學效果會更勝一籌。比如對圖像的處理、文字格式的變化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更加活躍。所以,教師在對探究任務進行教學時,要采用集中性演示和個體化探究相結(jié)合的方式,從跟隨教師進行模擬化的演示,再到自主實踐的過程,從簡單技能的訓練到實踐創(chuàng)新,從而實現(xiàn)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學生要有親身的體會和經(jīng)歷,才能進一步處理好知識的掌握。這不單是一個知識再加工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探究的過程。
3 開展形式多樣的小組活動
小組之間開展競賽也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之內(nèi)經(jīng)常會使用的方法,這也可以對學生學習的熱情進行一定程度的激發(fā),使得學生可以主動參加到信息技術實踐過程中。但是這一類的評比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會導致很多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有很強的失落和差距感。因此,可以讓小組之間的評比和小組之間的合作進行一定的結(jié)合,對學生的參與程度和成就感進行充分融合,有利于樹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師在設置任務的時候,先要注意執(zhí)行的命令,還要讓學生在小組之內(nèi)互相合作,在小組之內(nèi)相互評比,如此一來可以評選出優(yōu)勝的小組。
每個學生所具有的知識本來就有一定的差異,所完成的學習進度也有所不同。通過小組之內(nèi)互動和競爭的方式,不但能激發(fā)小組內(nèi)的學習氣氛,也提供給小組成員取長補短和相互學習提高的機會,增加了學生對互相之間合作和競爭的認識。
4 自主性學習和同桌間交流相互結(jié)合
有位知名的教育家這樣說過,一個好的老師不但要奉獻真理,還應該教會學生怎么發(fā)現(xiàn)真理。教師不但要對學生起到教授現(xiàn)成知識的作用,也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挖掘過程,這樣能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也能有更為深入的學習方法,如此一來,學生就能主動進行學習。而且在學習的基礎上,把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和其他的人進行溝通和共享。因此,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書本里進行鉆研,仔細閱讀每一個操作步驟,自我學習之后,再與同桌進行交流。在這一過程之中,完成很好的參與度。
教師要求學生閱讀書本也有深刻的意義,研究操作步驟也是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可以形成有問題和困惑先讓書本來幫忙,自己想辦法解決困難的思路。這也可以讓學生在自主進行學習的基礎之上,使用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將自己的困惑和他人進行溝通和共享,培養(yǎng)學生資源相互溝通、信息彼此共享的態(tài)度,讓學生學會和別人進行溝通與學習。這也為學生之后的學習歷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5 總結(jié)上升和反饋評價互相結(jié)合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及時掌握總結(jié)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準確的總結(jié)不但可以掌握知識點,幫助學生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可以幫助學生有下一步學習的鋪墊。但是總結(jié)不單應該由教師來完成,還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學習。這樣能融入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體驗,使得總結(jié)與反饋都能進行有機結(jié)合。
因此,在完成每一關的操作之后,都讓學生在講臺前進行操作,也讓別的學生做出一定的評價,總結(jié)需要注意的要點;任務完成之后再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在學生進行討論之后,可以進一步得出應有的結(jié)論。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相互評價在學習中所取得的進步和收獲。在最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成果進行總結(jié),也對學生提出下一步的希望。
課堂總結(jié)和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結(jié)合,不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也從多個角度和層次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評價,提升了學生的表達和認知能力,也讓學生對學習過程中的體驗進行反思。教師的總結(jié)性評價也來自于學生自我評價的補充,作為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反饋,為學生提供許多借鑒和參考的機會。教師的感想和收獲也會對學生的認知空間進行一定的拓展,對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豐富,讓學生形成合作與交流、共享和共贏的認識。
6 鞏固練習和拓展性延伸互相結(jié)合
在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還需要為學生安排一定程度的鞏固練習,以增強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將鞏固練習和課堂之外的拓展互相結(jié)合,使學生學會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問題的解決,也會幫助學生素養(yǎng)的上升,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因此,教師最后進行鞏固練習的設計,使學生在美好的音樂中對自己的藍圖進行美化,將自己所喜歡的場景復制到相應的位置,并把自己的成果和同桌交換欣賞,也更希望學生在課后時間多多練習和觀察,擁有更多的電腦繪畫技術,進行美麗自然與幸福生活的描繪。
在學生運用學會的知識和技能進行自己的設計完成之后,在一派和諧的氣氛中結(jié)束學習任務,也可以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與自己親手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充分發(fā)揮了想象力和自我個性的展示。同時開啟了新知識的大門,提升了自我的基礎素質(zhì)和專業(yè)素養(yǎng)。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不斷進行有關知識的提高和學習,更新自己的觀念和素養(yǎng),及時作出補充和調(diào)整,適應時代需要,改變教學理念,運用有關學科特點,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和提高,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出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厚德.基礎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29-30.
[2]馬建華.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行為研究[J].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4.
[3]陳曉端,馬建華.淺析新課程標準指導下有效教學行為的基本特征[M].教育科學研究,2006(2).
[4]楊秀清.淺談有效教學的心理能力[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3(S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