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明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第一中學
“參與式”教學方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趙嘉明
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第一中學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面臨著日益嚴峻的考驗與挑戰(zhàn)。本文立足于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主要就“參與式”教學方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具體實施方案進行探討。
參與式教學;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用策略;優(yōu)勢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的“灌輸式”教學法已經難以適應新的教育要求,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及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都構成了較大阻礙。作為一種靈活、開放、互動的新型教學方法,“參與式”教學改變了以往“師講生受”的課堂格局,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展,為新課標下的中學語文教育提供了一條十分可行的改革途徑。
“參與式”教學法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本質突破,不僅使中學語文教學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也在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和全面健康發(fā)展上表現出巨大優(yōu)勢。首先,“參與式”教學強調尊重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交流、討論或爭論的平臺,解放了學生的個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唯一“當局者”,課堂學習的選擇權與主動權回歸學生手中;其次,“參與式”教學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效率。一方面,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使學生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明顯提高,長期以往就會養(yǎng)成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轉化為持久的內在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方式較以往更加自主、靈活,有利于其發(fā)散思維、增強學習能力,特別是實踐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這使得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效果得到有效改善。此外,“參與式”教學法還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交流,要求教師關注、傾聽學生的“心聲”,并積極融入到學生群體中展開民主化交流,為構建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奠定了良好基礎。
綜上述,“參與式”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法的不足,使中學語文課堂煥發(fā)了新的生命力,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科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重視研究如何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來體現該教學法的價值。
(一)以故事表演形式展開“參與式”教學
中學語文教材文本多樣,內容豐富,一些文學作品更是有著深刻的思想內涵或情感意向,為了便于學生感知,我們可以嘗試用故事表演形式來“還原”書中情景。比如在學習《鴻門宴》一課時,了解作者以個性化的語言和行為描寫所刻畫的人物特點是一個重點。教師可以在講解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角色飾演,尤其是在“劉邦謝罪”、“范增示意”、“項莊舞劍”、及“樊噲闖帳”等情結,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深層次感受?!胺对鰯的宽椡酰e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苯處煈プ 皵的俊?、“舉玉玦”和“默然”這些關鍵詞語,引導學生對此進行模仿表演,其他學生來做點評。通過課堂情景再現,學生們很容易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動向和性格特點,感受到鴻門宴上的勾心斗角、驚心動魄。
這樣的故事表演環(huán)節(jié),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加深了學生的文章印象與理解,還在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同時,學生在自我表現與認真傾聽的表演過程中,鍛煉了具體語境下的語言運用能力,對于不同句式的掌握更加牢固。
(二)以自主合作形式展開“參與式”教學
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開展“參與式”教學也應將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作為突破口。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和中學生學習現狀,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重點提煉成問題式或話題式的討論,并組織引導學生以小組、班級為形式進行自由討論與合作交流,既能敢于提發(fā)表見解,又懂借鑒他人,從而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必須及時把控討論方向,合理把握討論時間,避免離題萬里或流于形式,同時確保學生能夠深入問題本質。
如在學習《拿來主義》一課時,文章提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主張,即批判的繼承一切文化遺產。但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將拿來主義片面理解為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態(tài)度,不能以現代眼光去考慮拿來主義的時代內涵?;诖?,教師首先結合實際,與學生共同分析了一些當今中外文化現象,讓學生懂得在文明交流與碰撞中必須保持自主意識,懂得如何選擇外來文化的有利因素;然后,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日常生活中,你自己是怎樣看待拿來主義這個問題的?”并進行總結匯報。最終,使學生真正領會理解拿來主義的含義,能夠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三)以班級辯論形式展開“參與式”教學
不同于數理化等學科,語文學科所包含的知識、觀點等很多都是開放式的,并非固守不變。及時面對同一個問題,學生也可能會提出截然相反的意見。教師應該尊重和培養(yǎng)學生個性,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求異,同時可以采取辯論形式展開教學,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如在學習《論語》后,教師可以擬定“論語在當今社會是否依舊完全適應”為辯題,組織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要求有輪據充分,條理清晰,最好結合實際案例)這樣的參與式式教學中,學生不僅認真思考、搜集資料,培養(yǎng)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分析能力,還在熱烈的辯論過程迸發(fā)出思維之火,提高了認知水平。
現階段,“參與式”教學方法已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應緊密聯系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參與式”教學法的實施細則,時刻確保其適用性與可行性。
[1]烏力吉.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03)
[2]蒙璇.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良好習慣培養(yǎng)初探[J].文理導航(上旬),2016(09)
[3]馬紅梅.試論問題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書文摘,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