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時鐘
摘 要:“學案六步導學·小組合作探究”課堂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一種開放性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以導學案為依托,以學生自學、自練、自悟、自得為課堂教學主線,把任務交給學生,時間還給學生,方法告訴學生,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結論讓學生自己得出,困難讓學生攻克,規(guī)律讓學生發(fā)現(xiàn),精彩讓學生充分展示,課堂呈現(xiàn)為一種開放、民主的狀態(tài)。教師真正成為了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整個活動過程的調節(jié)者和局部障礙的排除者。
關鍵詞:語文教學;導學案;合作探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教學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痹谡n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造就了學生思維的惰性。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而教師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皩W案六步導學·小組合作探究”課堂模式改變了這種現(xiàn)狀,它以導學案為依托,課堂以“導入明標、自學質疑、小組交流、展示點撥、拓展延伸、小結反思”六步為教學流程,有效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上的“灌輸式”學習,使教師成了知識學習的引領者和組織者;學生成了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xiàn)了對學生主體的尊重,也較好地解決了課堂上講得多,學生的課外作業(yè)多,加重了學生負擔的問題。
導學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性航標,是教師用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媒介。因此,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突出學生主體性、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教學過程中的多邊互動原則。在設計學案時,要從學生易學、想學、會學、樂學為出發(fā)點,考慮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如何精心設計學習過程來幫助學生克服疑難,引導學生學習。靜寧縣教育局組織教師編寫的初中語文導學案有學習目標、溫故互查、設問導讀、自學檢測、鞏固訓練、拓展延伸等內容。因此要依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依據(jù)學情,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啟發(fā)性、趣味性,要通俗明白而準確,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統(tǒng)籌兼顧。語文教學問題的設計在導學案中針對每一個問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教師依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設置。經過教師的層次性和系統(tǒng)性處理,形成一個嚴密完整的整體和訓練體系。教師根據(jù)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步加深,使學生認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徹也不行。在這樣的學案引導下,學生不僅要自學課本,還要小組討論交流,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記憶能力、應用能力、同時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保證導學案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具體操作在“學案六步導學”模式的指導下,從教學內容和學情出發(fā),在教法與學法的最優(yōu)化方面動腦筋設計。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方法,留給學生“動”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讀、主動說、主動議、主動練,指導學法,使學生會讀、會說、會議、會練,通過靈活點撥、啟發(fā)指導,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結合起來。如七年級語文上冊《綠色蟈蟈》導學案,在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先讓學生自學,默讀課文,想想隨著作者介紹蟈蟈的生活習性,畫出對蟈蟈的食性印象最深的地方,再讀一讀;然后讓學生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接著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和自己的體會,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學、交流以及教師的層層引導,學生也感受到了作者細致觀察大自然以及通過細致觀察并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的表達方法。整堂課學生就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讀、說、議、練而順利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在課堂上,通過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相互質疑探究加之的適時點撥,使課堂真正成為了學生自己的課堂,充分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導學案的運用受到了學生的高度擁護和贊成。
導學案要致力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教與學的優(yōu)化組合。但在課堂教學中也要因人而異,因生而定,不能全部拿來照搬。使用導學案上課的宗旨是依托導學案,但不能讓導學案牽著走,這樣的話,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為了做題而做題。我認為拿到導學案以后,要認真研究,必須進行二次備課,備課要達到兩個目的:一是針對本班學習情況,對導學案進行合理的、選擇性地使用,達到導學案的最優(yōu)化;二是將自己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與學案中的具體環(huán)節(jié)有機整合,進行整合、嫁接、創(chuàng)新。靈活使用導學案,扎扎實實地開展語文教學,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24字教學模式操作手冊》.張四保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3]《課堂觀察: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沈毅 ?崔允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本文系2015年度靜寧縣教育科研課題JNJK【2015】159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