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凱英
【關鍵詞】上思縣 互動合作 教學實踐 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A-0016-02
“互動合作”課堂教學模式是防城港市上思縣學校教師在學習梧州市蒙山縣“361課堂教學模式”,即“三環(huán)(課前預習、課上互動、訓練反饋)、六步(編導學案——吃透教材;課前預習——自主學習;互動展示——還課堂于學生;教師點撥——幫助學生解決難題;課后訓練——堂清日清,鞏固雙基;及時反饋——周清月清,不留盲區(qū))、一貫穿(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自主、合作、探究、競爭)”,研究出的一種合適本縣農村教學實際的新型課程改革模式,是以“獨學——對學——群學——展示——總結”為教學環(huán)節(jié)。自從我校開展“上思縣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互動合作教學實踐”課題研究以來,筆者對“互動合作”這一課堂教學模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運用“互動合作”教學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養(yǎng)和鍛煉。語文課堂“互動合作”的具體教學實踐過程如下。
一、構建科學的互動合作學習小組
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即生生互動學習。生生間的互動是課堂教學互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當中,生生互動的意義顯得尤為重要。合理地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既是學生合作的基礎,也是“互動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筆者按照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出科學的分組方案,把班里的54名學生分成9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6個人,并指導學生給小組起組名,如“夢想組”“起航組”“奮斗組”等等,每小組由1名膽子大、組織能力強、頭腦靈活的學生擔任小組長。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筆者分別將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安排在同一個小組,注意將文靜內向的學生與善談外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并兼顧男女生比例。筆者特別注意培養(yǎng)小組長的個人協(xié)調能力,因為小組長是關鍵者,是課堂互動合作活動實施的“領頭羊”,教師要指導小組長組織好本小組成員學習,懂得怎樣進行群學、怎樣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應當如何評價同學們的解說等,讓他們在具體工作中建立起與集體的直接聯(lián)系,使他們感受到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產生自豪感和責任心。對于組內其他成員,筆者及時表揚他們的進步,同時通過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致,保持學習的熱情,以確保全組學生主動參與、互動有效,共同實現(xiàn)小組學習目標。
二、組內互動學習,形成互補式合作意識
合作交流學習是以小組互動、團結協(xié)作、合作交流為學習活動的途徑,以完成學習目標,最終獲取成功的有效教學方法。為了讓優(yōu)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組間同質”互動學習使小組成員產生互補合作意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時,學生根據筆者精心設計的導學案進行“獨學”“對學”“群學”。在“獨學”環(huán)節(jié),筆者完全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只是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接著是“對學”環(huán)節(jié),即各個學習小組中的“學習對子”相互交流“獨學”的情況,一般由“學困生”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組內的“學習對子”幫助其解決,生生互動使課堂教學熱鬧起來。在“群學”環(huán)節(jié),各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進行群學,即在各小組內組織互動合作交流學習,如開展小組討論: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組內展開討論時,學習能力稍弱的同學要將課文中的外顯材料提取出來,如“諸葛亮利用第三天四更時大霧漫天的氣候條件向曹操‘借箭”。能力一般的同學也能提煉較明顯的外顯材料,如“由于了解曹操用兵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諸葛亮胸有成竹地叫軍士們擂鼓、吶喊,讓船只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這說明,諸葛亮了解曹操也是借箭成功的原因之一”。但對于一些潛在的材料,能力一般的同學不能輕易地把材料組織起來分析總結。這時,組內能力較強的同學就發(fā)揮其特長,闡述自己的見解,例如“諸葛亮之所以能借箭成功,魯肅也有功勞。盡管魯肅是周瑜手下的大將,但諸葛亮看出他為人忠厚,誠實守信,于是決定讓他幫助自己實施借箭的計劃,向魯肅借船。結果,魯肅果然守信用,對周瑜絕口不提此事,使借箭的計劃得以實施。說明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另一方面是善用人”。這樣,不管是優(yōu)等生、中等生還是“學困生”,他們在互動學習過程中都感受到了獲取知識不是被動學習,而是一件快樂的事,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心。
三、組間交流互動,激發(fā)合作學習熱情
小組的劃分使得原本分散的學生凝聚成了一個個小團體,組間交流就是兩個相鄰的學習小組之間進行交流,使每個學生分享不同小組的收獲,合作氣氛相當熱烈。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一課的“展示”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學習小組在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展示,此時課堂已經熱鬧非凡,生生互動到了最精彩的時刻,筆者再讓各學習小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說話內容一般表現(xiàn)為:“我組經過學習、討論一致認為,《草船借箭》的主要內容是……故事告訴我們……”“請第X小組為我組進行點評?!薄罢垎柛餍〗M還有什么疑問嗎?”“對于這個問題,我認為是這樣的……”“這個我不會解釋,誰幫我補充?”“我代表第X小組來點評……”課文《草船借箭》有一道課后作業(yè)題要求分角色朗讀,筆者讓各小組先自由分角色練讀10分鐘,再進行全班展示。接到這個學習任務后,各小組馬上行動起來,小組長和組員先討論角色的分配、語氣的讀法,接著課堂上朗朗的書聲此起彼伏,人人都想表現(xiàn)得最好,為本小組爭光。經過這樣的組間互動式學習,學生激發(fā)了學習的熱情,人人都能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四、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合作
課堂上師生的關系是平等、民主的,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fā)、探討、豐富課程的過程。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遇到不能自行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進行交流探討。在《草船借箭》的教學展示環(huán)節(jié),各小組長展示了本小組的學習成果后,對教師說:“請老師給我們小組點評?!边@時,教師可以更深入地就具體授課內容重點、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點評完畢后再詢問:“還有什么不懂嗎?”這樣教學,通過師生彼此互動、言語交流、質疑問難,完善了對知識學習點的學習,使課堂更加生動、有效。師生之間的互動還體現(xiàn)在合理的評價上,如:“你預習得多好呀,理解得這么明白?!薄澳愫軙治觯 薄澳愣谜娑嘌?,課外書一定讀得不少?!薄跋氩怀鰜聿灰o,待會兒想到再說?!睂W生得到老師中肯的評價,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會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去學習。課堂互動的過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思維的意識,而且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感受,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各小組成員都當一回“小先生”,讓得到幫助的學生自信心倍增。
隨著新課程互動合作式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應有的體現(xiàn),教師角色真正演變成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討論。教師結合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從本地區(qū)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引導學生探索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打造了高效的語文課堂。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成果《上思縣農村小學語文課堂“互動合作”實踐研究》,立項編號:2013c401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