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德 魏斌 李啟迪
摘 要:追求體育“好課”是廣大體育教師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近年來大家所經常關注的話題,然而,什么是體育好課卻眾說紛紜,其影響因素也較為眾多,本文主要從運動技能目標與“課堂氣氛”兩個視角探討什么是體育好課的問題。因為運動技能目標是體育教學的本質特征之一,“課堂氣氛”則與體育教師的人格特質密切相關,而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又與其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態(tài)度、教學策略等有著直接的關聯。
關鍵詞:運動技能;氣氛;人格魅力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2-0032-03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問題已受到了較大的關注,過去大量存在的教學“放羊”問題已逐漸較少,而什么是“好課”卻成了廣大體育教師津津樂道的話題,這無疑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以來的一大進步,也說明了廣大基層教師在體育教學觀念方面有了較大的飛躍。但由于對體育“好課”的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對于什么是體育“好課”,大家說法不一:有的學者從某個細節(jié)上論述了體育好課的標準,導致了體育“好課”評價的窄化現象;有的學者從宏觀角度論述了體育好課的標準,導致了體育“好課”評價的抽象化現象;等等。本文從運動技術教學視角和“課堂氣氛”心理視角探討體育“好課”的要求。
一、“好課”的前期研究綜述
查閱中國學術期刊網資料,獲得有關“好課”的研究文獻1341篇,其中有關“體育”主題的“好課”文章有28篇。閱讀以上前期研究文獻,值得借鑒的主要文獻及其觀點有:
吳潔認為,“‘好課判斷需在分清課的類型基礎上,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運用、教學效果等方面來進行”。[1]
沈斌認為,“好課要具有: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形成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等特征,同時指出要想上‘好課必須處理好健身與技能、繼承與創(chuàng)新、面面俱到與亮點的關系”。[2]
陳榮成認為,“好體育課的評價標準: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不是讓學生學練、課堂上有沒有讓學生‘動起來,學生是不是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切合學生的客觀實際、課堂教學能否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3]
裘松杰認為,“一節(jié)優(yōu)秀的體育課必須以體育技能教學為核心,以運動練習為手段,追求課堂和諧、師生和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盵4]
毛振明從“好的體育課必須有好的教學目標”“好的體育課的核心是好教材”“好的體育課必須伴隨著正確有效的評價與激勵”“好的體育課首先要像體育課”“好的體育課必須是教法選用得當”“好的體育課應是主導和主體相輝相映”“好的體育課應是精心設計的課”等角度詳盡地闡述了“好課”的具體特征。如他指出好課的標準之一是:“教學設計科學,教學分段合理,教學組織嚴密,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步驟清晰;教學負荷適宜,對各項練習的時間、次數及強度能做出科學具體的安排;場地、器材、教具及現代技術手段的利用經濟、實用、有效,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盵5]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有關體育“好課”的前期研究較為豐富,且來自一線教師的文章與觀點較多,他們從不同的視角探討了體育“好課”的評價標準,對深入討論體育“好課”提供了值得借鑒與參考的研究基礎。
二、以運動技能目標為切入點論體育“好課”
為什么要把運動技能目標作為評價體育好課的切入點之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動作技術教學是體育教學的本質特征。眾所周知,身體練習是體育教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本質特點之一,缺失身體練習的體育課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體育課。因此,新課改前期所出現的那些諸如“電子競技游戲”“掃把飛翔”“多米諾骨牌”等非身體練習類內容都是我們應該規(guī)避的。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堅持運動技術的教學內容,從課時、單元、學期、學年等各類教學計劃中實施各項運動技術的教學,使學生通過體育課程教學,獲得運動體驗,掌握幾項運動技能。所以,我們需要把運動技術教學成效作為考察體育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一般而言,運動技術教學是體育課堂教學的本質特征,但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學習的并不是正規(guī)的運動技能,而是一些非正規(guī)的運動技能,如并不是學習籃球各種技術,而是把籃球作為一種工具,做各種籃球滾動、持球跑步、跑動傳遞等動作。因此,對于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運動技術教學”并不完全適合,而主要是指“身體動作”的學練。
二是,運動技能目標是體育課程目標的核心目標。從體育課程四大目標來看,運動技能目標是核心目標,其他目標皆由此展開:如運動參與目標直指體育課具體的運動技術教學內容;身體健康目標也因體育課運動項目的不同而體現差異性;心理健康目標與社會適應目標更是需要結合體育課運動項目特點進行設計、展開教學,如果脫離了運動技術教學的心理健康輔導與社會適應促進,那便是遠離了“體育教學”的本質。
三是,“運動技能目標”既是體育教師對教材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分析、結合學校場地器材等方面的結果,又是體育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的邏輯起點。換而言之,體育課堂任何教與學的活動都是圍繞運動技能目標而展開的。體育課堂教學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四是,運動技能目標具有一定的可測量性。運動技能目標能成為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觀察點,另外是它與其他目標相比更具有可測量性,如投籃10次中幾?連續(xù)運球幾分鐘?蛙泳能游多少米?近年來,廣大基層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運動技能目標的制定科學性、準確性、操作性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也進一步說明了人們對運動技能目標可測量性已逐漸達成一定的共識,同時可為今后定量評價課堂教學運動技能目標打下一定的基礎。
三、以“課堂氣氛”為切入點論體育“好課”
“氣氛”是彌漫在空間中的能夠影響行為過程的心理因素總和。氣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卻是客觀存在的,這有點類似于物質的電場、磁場、力場,物質之間相互作用,有時不需要直接接觸,通過看不見摸不著的場就能產生作用。
“課堂氣氛”特指某教學班級中師生共同形成的一種心理氣場,而這種“氣場”的特點主要是由班級授課教師的人格魅力所決定的。
體育課堂是所有學科教學課堂的一個組成部分,體育課堂氣氛可以運用“秩序、參與、交流”三個指標作為考察其不同的類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對抗的還是和諧的?是活躍的還是沉悶的?學生在積極的、和諧的、活躍的體育課堂氣氛中可表現為積極參與各種身體練習、身體練習井然有序、學生之間交流頻繁、師生之間相互信任。而學生在消極的、沉悶的甚至是對抗的體育課堂氣氛中則可表現為師生之間互不信任,大部分學生不相信體育教師、很多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上課時學生注意力渙散、課堂秩序混亂、教學目標無法達成等。
影響體育課堂氣氛的因素很多,如教師、學生、教材、教法、手段、評價等。我們認為,在眾多的因素中“教師”對體育課堂氣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影響體育教師的因素又有很多,如教師知識水平、技能水平、教學理念、業(yè)務水平、教學態(tài)度等,這些因素都是構成一名合格體育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假如體育教師的知識匱乏、運動技能缺失、業(yè)務水平較低等,那么他就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但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學生喜歡的教師,僅僅于此是不夠的,筆者認為,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或者是學生喜歡的教師,他必將具備與眾不同的特質,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因此,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影響體育課堂氣氛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教育力量只能從人格的活的源泉中產生出來,任何規(guī)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yè)中教師人格的作用?!?/p>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首先,什么是“魅力”?它主要是指“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特性,形容一個人的個性之美有著很強的誘惑力與吸引力。其次,“個人魅力”是由某人的語言、動作、氣質所表現出來的、得到別人感性認可的,對他人的情感活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特性。最后,體育教師的個人魅力是指由體育教師身上散發(fā)出的、具有個性化的特性,它既與其他眾多的體育教師有一定的共性,但更具一定的特殊性,其共性在于大多數體育教師所具備的特性:直爽、坦誠、干脆、簡單、公正、公平等。它的特殊性在于每一個體育教師身上所特有的、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人格特質指的是在不同的時間與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對一致的行為方式的一種傾向)。其人格特質既有正面的,如聰明、樂觀、謹慎、熱情、果斷、直率、盡職等;也有負面的,如的孤僻、抑郁、多愁善感等,還有冷酷、敵視、怪異等。
行為管理學家東尼·亞歷山卓和麥可·歐康諾把“人格特質”分為四種:指揮者、社交者、協調者、思考者。結合體育教學視閾,我們認為,體育教師的“人格特質”主要有四種類型:(1)指揮型的體育教師。此類教師具有較強的控制欲,具有領導的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各類學生操控自如,有較強的自信心、強調效率、注重目標,但他們比較霸道、缺乏耐性。(2)社交型的體育教師。此類教師比較外向、善于人際、對人友善、喜歡表現、關心別人,因此,課堂教學氣氛融洽、師生關系和諧,但他們喜歡照章行事、謹慎做事。(3)嚴苛型的體育教師。此類教師對人嚴肅、對事嚴格、注重邏輯、關注細節(jié)、保守內向,但經常吹毛求疵、蠻不講理。(4)幽默型的體育教師。幽默大師卓別林曾經說過:“幽默是智慧的最高表現,具有幽默感的人最富有個人魅力,他不僅能與別人愉快相處,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斌w育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最高領導,學生是被領導者,在處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系時,教師的態(tài)度至關重要,幽默型的體育教師可使教學過程變得輕松自在,會讓學生解除戒備心理、緩解緊張對抗情緒,增強團隊凝聚力,幽默型體育教師能通過輕松風趣的方式來化解許多尷尬、窘迫局面。
結合上述體育教師“人格特質”的四種類型,筆者認為,每一類型的體育教師各有特點與優(yōu)勢,可在不同的情境中發(fā)揮不同的作用,但筆者傾向的是幽默型的體育教師,因為對于學生而言,與具有幽默感的體育教師相處沒有壓力與畏懼,容易形成一種“平等、寬松、活潑、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并易于實現“育人”目標。
四、以運動技能目標與“課堂氣氛”為切入點論體育“好課”
1.小學體育好課——小學的體育課堂是以身體動作練習為載體的“好玩”課堂
小學生由于其身體素質條件的限制,不宜學習一些成人的運動項目技術,但其身體活動還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必要的身體活動有助于身體生長發(fā)育;另一方面,小學生天性好動,通過必要的身體活動,可加強小學生與大自然、小伙伴之間的交流與接觸,有助于情商與智商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宜進行成人化的運動技術教學,特別是小學低段學生與中段學生,更應以發(fā)展小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的內容作為教材內容,如簡單的走、跑、跳、投、攀爬、支撐、負重等,其中的跳也是簡單“跳”的組合,而不是挺身式跳遠或背越式跳高等;籃球也可以作為小學生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但它只是作為一種手段而存在,如可以把籃球作為一種工具做各種滾動、手對手傳接練習,而不是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的技術,如成人化的投籃、急行運球上籃等。對于小學高段的學生而言,因考慮到小學與初中學段的銜接,此階段體育教學可以適當進行一些較低難度的運動技術教學。
另外,由于小學生天性率直、天真活潑,課堂教學氣氛易于調動,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運用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學與管理,避免嚴苛、呆板的教學,運用體育教師的個人魅力有效組織各種競爭類運動游戲與身體活動,讓小學生感覺“好玩”,讓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成為“好玩”的課堂,并使小學生從“玩”中體會運動樂趣、從“玩”中獲得健康、從“玩”中學會簡單身體動作。
2.初中體育好課——初中的體育課堂是以多樣化運動技術為載體的“活潑”課堂
由于快速的生長發(fā)育,初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與身體機能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此階段的學生已基本具備學習運動技術的身體條件與心理條件,如果此階段的體育課堂教學再次重復小學階段的各種游戲,那么,我們將無法完成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體育教學的銜接性,從而導致一些運動項目低水平教學的重復現象。因此,初中階段可謂全面、初步學習運動技術的較好時機,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安排一些具有一定難度的運動項目進行較為正規(guī)化的教學,當然這還涉及到多樣化運動項目如何精選的問題、單元教學學時和學生能不能學會與掌握運動技術的問題,這些問題較為復雜,本文暫不討論??傊?,初中學生已基本具備學習一些較為復雜的運動項目技術,這是我們正確的理性思考結果,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初中體育經常被“中考”項目所牽制,導致“考什么、學什么、練什么”的不正?,F象,當然這是暫時的,我們最終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處理好中考與初中常態(tài)教學之間的關系。
另外,初中學生較為叛逆,情緒不穩(wěn)定,邏輯思維不成熟,課堂教學管理較難,如果體育教師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處事不公、管理松懈,那么學生的課堂教學紀律就會一落千丈;如果體育教師過于嚴格,那么課堂教學氛圍就會很壓抑,因此,對初中體育教師來說要求更高、難度更大。筆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人格素質就是“公正”與“公平”:既要滿足學生一定的興趣愛好,又不能過于放縱學生;既要嚴格對待學生,又要避免過分壓抑。這樣才能使初中學生對體育教師產生尊敬感、信服感與依賴感,使體育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活潑”的課堂、“有效”的課堂。
3.高中體育好課——高中的體育課堂是以專項化運動技術為載體的“認真”課堂
高中生的身體發(fā)育已基本接近成人,身體素質也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因此,此階段是進行專項化體育教學的最好時機。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要求高中階段實施選項課程教學,此策略是符合人體生理學、心理學原理的,值得提倡,但由于在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踐過程中遭遇了各類難以解決的問題,如學校教務處排課難的問題、各班學生交叉上課管理難的問題等,導致了很多學校放棄了選項課程的教學,從學理上分析,這是不合理的,也是應該糾正的??傊咧畜w育是學生進行專項化學習運動技術的好時機,也是學生收獲最大的階段:此階段的體育教學內容集中、模塊教學學時充足、學生學習態(tài)度認真。
另外,高中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fā)展,運動興趣也基本趨于穩(wěn)定,相對于初中學生而言,更容易明白道理,他們的運動興趣不僅僅是建立在對運動項目的感性與表層的認識上,而且是建立在對運動項目技術的實實在在的提高上,因此,高中體育教師不僅要用高超的運動技術吸引學生,而且要以多變的教法、靈活的手法教會學生運動技能,讓高中學生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獲,這樣才能調動高中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認真”學習運動技術、互幫互助,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五、結語
“好課”是近年來人們關注度較高的話題,但因每一個人看課的視角不同,對于什么是體育“好課”也各有說法,本文從運動技能目標與課堂教學氣氛為切入點,探討了體育“好課”的一些要求,雖然我們努力在各家之言中尋求其共性,但其遺漏之處也在所難免。筆者所欲闡述的“好課”本質在于體育教師個性化教學的“成功體育”授課方式:第一,體育的成功是體育學習的基礎,失敗的運動只能給學生帶來“習得性無助感”,最終導致學生討厭甚至離開體育,因此,體育“好課”必須是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的課;只有成功的體育才能使學生獲得快樂,也只有讓學生體驗運動的快樂,學生才會堅持運動。第二,體育教師是教學班級的首任“領導”,他或她賦予了教學班級的靈魂,體育教師的人格魅力為班級課堂教學注入了“生命”,他們的一舉一動不僅影響著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還潛移默化地營造著一種近乎神秘的、獨特的課堂氛圍,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課堂氣氛深深地吸引著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吳潔.基礎教育體育課程“好課”的判斷[J].體育學刊,2013(02):62-64.
[2]沈斌.新課標下體育“好課”標準的思考[J].浙江體育科學,2005(01):73-75.
[3]陳榮成,陳志芳.什么樣的課才是好課——論體育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J].體育教學,2003(07):6-7.
[4]裘松杰.我眼中的好課——從第五屆全國中小學體育展示課談起[J].體育師友,2013(05):45-46.
[5]毛振明.好的體育課應是精心設計的課[J].體育教學,2007(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