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傳英
【摘要】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產(chǎn)生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走班制的教學形式。走班制教學模式是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給學生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關(guān)鍵詞】 ?初中英語 分層教學 走班制
【中圖分類號】 ?G633.4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5)10-024-01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看到學生的不同和差異,不能對學生進行千篇一律的教育,那樣,有的學生會感覺“吃不飽”,有的學生會感覺“吃不了”。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感覺到學習的快樂和樂趣,從而在課堂上都主動地進行思考和交流,實現(xiàn)英語語言技能的提高和進步。學生感覺到課堂教學內(nèi)容能夠?qū)W會、聽懂就會積極地進行練習和鞏固,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各層次學生的進步和提高。
一、科學對學生進行分層,進行走班制教學
為了實現(xiàn)分層走班制教學,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分層時教師要全面地考慮學生,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績、表達能力、聽說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考慮,使學生能夠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在這個環(huán)境中,學生彼此能力相當,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平等、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這樣的學習氛圍會讓學生感覺到彼此之間的能力相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學習競爭性,促進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
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后不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坐到同一個教室,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層次讓學生自己來選擇班級,到不同層次的班級進行學習和探究,使學生能夠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如果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英語成績和學習能力都有提高,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申請,通過教師的考察和觀察來進行調(diào)整,給學生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班級。
二、教師來實施因材施教,做到從實際出發(fā)
在分層走班制教學中,不同班級對于學生英語教學的要求是不同的。A層次是最好的層次,這里教師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學生必須能夠熟練地應用英語知識并進行流利地表達。這個層次學生接受的訓練難度會更大一些,練習也會更多一些,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吃得飽”,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和探究。B層次學生相對A層次的要降低一個難度,學生能夠?qū)λ鶎W的知識進行表達就可以了,當然也要添加一些恰當?shù)挠柧毢途毩?。B層次的學生相對于A層次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英語沒有太大興趣,學習上總有困難。面對這些學生,教師要從學情出發(fā),對他們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指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能夠完成最根本的訓練和練習,完成學習目標和教學任務。
例如在學習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時,對于B層次的學生,教師要求他們能夠掌握本課的基本詞匯和短語,并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學會使用常用的句型就可以了。例如本課中的:go on vacation去度假,go to the mountains去爬山,go to the beach去海灘, stay at home待在家里,visit museums 參觀博物館......學生要對這些基本的表達熟練應用。對于A層次的學生則有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組織學生在掌握以上知識和能力的基礎(chǔ)上進行對話練習,使學生能夠用學習過的英語知識來進行溝通和交流,實現(xiàn)對于英語知識的掌握和靈活應用。與此同時,學生需要在掌握以上知識和能力的基礎(chǔ)上進行廣泛地閱讀。了解有關(guān)度假的更多知識。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著名度假勝地的英語短文,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并指導學生在閱讀和學習后動手寫一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三、全面的作業(yè)分層模式,形成明確的認識
教師在實施走班制教學中,不論面對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要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地探究,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中,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親歷了學習過程學生才能夠形成自己的英語思維模式,進而對英語知識更加靈活、熟練地應用。教師要多于學生進行啟發(fā)和鼓勵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作業(yè)。在作業(yè)的設置上,教師也要采用分層的模式,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深化知識,加深理解提高技能。因為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都不同,所以作業(yè)也應該是不同的。B層學生:基礎(chǔ)題加鞏固練習題或綜合題;A基礎(chǔ)題加能力提高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恰當?shù)淖鳂I(yè)會激發(fā)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感到英語學習的快樂,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悟出英語的規(guī)律和學習方法。
四、分層評價模式來管理,增加學生積極性
由于學生的基礎(chǔ)和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分層次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體會到成就感,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在對于學生的評價中,這里主要對考試測評進行了分析和探究。教師也要采用分層次的原則。在試卷的設置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分三個層次,使基本題:提高題:綜合能力題的比率是6:3:1.通過這樣的試題設置,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有成就感。B層次學生通過學習能夠達到最根本的學習目標,在考試過程中經(jīng)受了“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體驗,會產(chǎn)生更大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A層次的學生能夠在綜合能力測試題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實力,展現(xiàn)“英語本色”。不同的練習給所有的學生都帶來了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快樂地進行探究和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總之,分層次走班制教學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這里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潛能,積極地探究英語知識和規(guī)律,實現(xiàn)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充分發(fā)揮,促進學生靈活熟練地應用英語知識,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
[ 參 ?考 ?文 ?獻 ]
[1]陳玉云.分層走班制——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新模式[J].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2]倪志剛.初中“走班制”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