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開始將出發(fā)點定義為數(shù)字本身,通過幫助學生掌握漢字規(guī)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主體參與;教學策略
要想促使學生對不同漢字產生學習的興趣,并加深對其的記憶,應積極從漢字本身出發(f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定的漢字結構規(guī)律,不斷提高漢字學習課堂的趣味性。以下重點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掌握漢字規(guī)律入手,探討了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漢字教學水平。
一、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歷史,同時漢字自產生之日起就有不同的內涵,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其形象也開始變得越來越有特點。新時期我國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文化特征是漢字最主要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盡量對每一個漢字的含義及構成進行描述,促使學生增強對其的了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還能夠對生字的掌握更加牢固。
我國漢字根據不同的音、形、義,擁有多種不同的典故,教師在介紹典故的過程中,能夠對漢字進行更加形象的描述,小學生在積極的狀態(tài)下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內容。例如,在講解“盒”字的過程中,可以以小故事的方式進行,古時候皇帝收到了“一盒酥”,有一個聰明的臣子將其解釋為“一人一口酥”,并同朝廷上其他臣子一起分吃這些酥,由于皇帝沒有吃到而非常生氣。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非常集中,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掌握了“盒”字的寫法,記憶更加深刻。
二、引導學生掌握漢字規(guī)律
我國漢字歷史悠久,從產生之日起至今,出現(xiàn)了四種構字的方式,其中包括會意字、形聲字、指事字和象形字。每一個漢字都擁有不同的構字規(guī)律,從這一角度出發(f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以總結漢字構字技巧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漢字識字能力。例如,“江、河、湖、?!钡葷h字都是同水有密切聯(lián)系的,而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都擁有“氵”這一偏旁。因此在看到擁有該偏旁的字時,就可以大膽地同水聯(lián)系起來;再如,“桂、樹、森”等都同“木”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總結,將具有相同含義或結構的字歸納在一起,能夠促使學生增強對漢字的了解,從而更加熟練地掌握生字。這種教學模式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學生在學習一個漢字的時候,能夠順便大量掌握相似的字,在不斷的積累中,學生對于漢字學習的信心越來越大,也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學習樂趣,有利于打下良好的漢字學習基礎。
同時,在小學語文漢字教學中,還包含了大量的象形字。例如,山、火和土等。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識別的過程中,就可以運用圖片等具體形象,促使學生加深對漢字的印象。例如,在對“門”字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能夠對教師中的“門”進行充分利用,首先引導學生仔細對其觀察,然后引導學生觀察“門”字的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將二者的外形有效聯(lián)系起來,從而深刻記住“門”字的寫法。
三、創(chuàng)設和諧課堂氣氛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構建和諧課堂氣氛成為小學語文漢字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融入學習中,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教師在《我們愛祖國》一課的講解過程中,對“祖國”進行講解,從傳統(tǒng)的角度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對其死記硬背,學生很可能已經掌握了這個詞的寫法,但是并沒有真正了解其含義。此時教師就應當構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氣氛,逐漸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了解。教師首先可以提問,有沒有學生了解“祖國”的含義。此時,有的學生會回答“祖國就是南京”,很多學生會感到非常有意思,他們雖然知道祖國不是南京,但還是無法準確對其進行解釋。此時教師應耐心對學生進行引導,告訴學生祖國指的是一個國家,那么學生的思路就會更加深入,通過列舉一些國家,最終得出結論,我們的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一過程中,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對這一詞匯的掌握也將更加深刻。
綜上所述,語文教學是我國小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漢字的學習是能夠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因此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我國小學語文漢字教學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及模式,即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增加了對漢字結構、含義的講解等內容,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這種教學方法同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教學方法相比,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樓琦君.文化視野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4.
[2]陳利.《中華字經》教學法在提升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方面的可行性及相關問題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