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芳
摘 要:一堂“好課”的精華應集中體現(xiàn)在教學價值層面,而教學價值又集中體現(xiàn)在“三維目標”的達成度上,尤其體現(xiàn)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達成度上,這正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附加增值的標桿。情境教學法的巧妙運用,能夠讓課堂教學處于一種自由、開放、互動和創(chuàng)造性的良好狀態(tài)中,它更是關注個性、增智益能和善教樂學的“夢工廠”。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打造充滿激情和思辨的智慧課堂是提升教學價值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教學情境應從生活情境、科技情境、問題情境、表演情境上進行合理創(chuàng)設與運用,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關鍵詞:高中政治 有效策略 情境教學法 實踐與思考
現(xiàn)代認知學認為: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分為智力型和非智力型(又叫情感型)兩大類,兩者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密切關系,即合則共榮、分則互損。情感因素雖然不直接參與學習過程,但往往以情趣、動機、習慣、毅力和個性等形式發(fā)揮著其不容忽視的正強化作用,從而贏得無可比擬的情感智力效應。情境教學活動的工作原理就是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且形象生動的具體場景,以引發(fā)學生自主、積極、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幫助他們理解教學內容并從中獲得情感體驗。高中政治課堂情境教學活動的展開,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附加值。
一、生活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與合理運用
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說前者是后者的集中體現(xiàn),那么后者則是前者的源頭活水。如果高中政治教學被孤立或者獨立于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之外,它就不可避免地會變得簡單而機械、枯燥而生硬,進而出現(xiàn)“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的現(xiàn)象。與此相反,如果有了社會生活的滋養(yǎng),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則會越發(fā)變得鮮活豐富和形象生動起來,并能從中獲得源源不斷的活力元素。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課“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內容時,我沒有直接進入課堂教學程序,而是首先讓學生回憶并梳理“學習和生活中所遇的挫折或煩惱主要有哪些?自己是如何應對這些問題的?都有什么樣的體會或感悟?”這些問題一提出,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高中生來說,引起了學生的很大反應。雖然學生說的問題現(xiàn)象比較多,但他們都有相同的體會,那就是當挫折或困難來臨時感受壓力很大,但過了一段時間后,就覺得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了,反而有種欣然的感覺。學生有了這樣的學習情境和心境后,再進入教材內容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就會僅有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親切感,而且能從興致盎然的學習情境中贏得寓教于樂和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科技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與合理運用
以多媒體為主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以來,以其圖文并茂、音像和諧、儲藏海量、動靜自如、操作簡捷等方面的優(yōu)勢功能,在激發(fā)課程學趣、優(yōu)化過程結構、豐富學習內容、拓展學生視野、開發(fā)學生潛能和促進實踐創(chuàng)新等方面,發(fā)揮著無可比擬的良好支撐作用,日益贏得了廣大師生的認可與青睞。如今多媒體教學模式已逐步成為一種普遍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加以利用。例如,在教學“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一課內容時,我借助多媒體技術適時地播放了我國1998年夏天發(fā)生的那場“大江保衛(wèi)戰(zhàn)”的畫面:在頻繁出現(xiàn)大暴雨的惡劣天氣下,奔騰不息的長江瞬間變成了一條狂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著長江的千里之堤。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人民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朝著大江挺進。在九江賽城湖大堤塌陷處,四百多名人民解放軍官兵肩扛沉重沙包,奮不顧身地在泥水中穿梭。面對瘋狂肆虐的洪水,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道人墻,和人民群眾一起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wèi)戰(zhàn)。這驚心動魄、震撼人心的真實場面,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在特大災難面前所顯現(xiàn)的一種“敢與天公斗,不畏牛鬼神”的偉大氣魄和奉獻精神,從而使他們的內心深受觸動,深深地被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所感動,同時也對民族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
三、問題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與合理運用
學校教育是一項充滿情感的藝術實踐活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強調指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古語云:“學起于思,而思源于疑?!眴栴}是思維的核心元素和內在動力,人的探索活動往往是伴隨著問題而進行的,因而問題不僅是學生探究式學習的核心,也是引領學生思維和學習活動的有力引擎。問題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既是一種智慧,又是一種藝術,更是一項有利于促進教學相長的實踐性課題。問題情境可以適用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充分發(fā)揮引人入勝(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憤啟悱發(fā)(學生困惑之時)、意造景生(學習高潮之中)和再接再厲(教學收尾程序)等作用。例如,在教學“尊重群眾與參加實踐”的內容時,我根據教學內容編排了如下問題,創(chuàng)設了一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情境:什么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在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如何看待都市建設大潮中的農民工力量現(xiàn)象?知識分子屬于人民群眾么?請簡要說明理由。這其中既包括了理論性層面,又包含了現(xiàn)實性層面;不僅凝練了教材知識,而且解答了學生的困惑。然后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元,圍繞上述問題在文章閱讀中展開以“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為形式的自主學習活動。問題情境教學又稱為“問題導向式”學習,往往能夠收獲出乎意料的教學效果。
四、表演情境的有效創(chuàng)設與合理運用
在目前教育領域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我聽了就會忘了,我看了就能懂了,我做了也就會了?!边@與宋代陸游倡導的“知行論”即“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表演情境是眾多活動情境類型中的一種,同時也是集手、口、腦于一體的且最具實踐效果的一種活動形式。什么是表演情境呢?它是指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通過語言、環(huán)境、音樂、繪畫、活動和設備等多元化手段(也可簡單聯(lián)合使用),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制造的一種教學情境,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習思維,讓學生從中獲得共鳴并進入學習角色的一種課程活動形式。例如,在“競爭與合作”內容的教學公開課上,有位教師任意抽選一些學生,并把他們兩人一組地靠近綁腿形成一個“人”字,然后讓他們完成路長為20米的雙人競走比賽。在剛開始時,由于組員之間的相互不適應和各自為戰(zhàn)的緣故,只有一個小組能夠勉強地艱難行走,而其他小組都先后摔倒在地。當他們重新站起來后,很快就找到了感覺,于是一起吶喊著“一二一”的口號再次行進,最終到達了終點。接下來讓所有參賽的學生說說體會、談談感想,自然地引入“合作成功”的主題,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競爭與合作”內容的教學活動。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總之,情境教學法的有效創(chuàng)設與合理運用,不僅符合新課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而且也順應了學生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形勢。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施教者和促進者,政治教師應與時俱進、勇于實踐、善于創(chuàng)新,努力為教育工作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郭鵬.高中政治情境教學探析[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23).
[2]史璟.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9(1).
[3]曲烽.淺析高中思想政治課分層次教學[J].林區(qū)教學,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