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霞+施玉珍
摘 要 以教師美讀、引導學生欣賞為開端,激發(fā)一年級新生閱讀的興趣。然后,與家長相互配合,引導學生盡早開始閱讀,積極發(fā)展細讀、朗讀,使學生喜歡閱讀,享受閱讀。培養(yǎng)學生速讀、泛讀能力,實施泛讀、精讀相結(jié)合,最終實現(xiàn)得法與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的終極閱讀目標。
關(guān)鍵詞 及早閱讀 美讀 精讀 速讀 泛讀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1.062
Master the Method in Class, Benefit outside Class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for Guiding Student Reading Early and Extensively
LIU Caixia[1], SHI Yuzhen[2]
([1] The primary School Attached to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2] Jiankang Road Primary School of Lanzhou City, Lanzhou, Gansu 730050)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eacher aesthetic and guiding pupils appreciation, inspire the reading interest of grade one pupils. Working together with their parents, guide the pupils to read early. Develop intensive reading and aloud reading to let the pupils like and enjoy reading. Train pupils the ability of fast reading and extensive reading. Combining extensive reading and intensive reading, implement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mastering the method in class and benefitting outside class.
Key words early reading, aesthetic, intensive reading, fast reading, extensive reading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平均每天約為600字。①這只是小學生閱讀量的最低限,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知道,那些閱讀能力強,寫作能力強,考試輕松取得高分的優(yōu)秀學生都是及早開始閱讀,每天能抽時間大量閱讀的學生。作者就曾有這樣一位鮮活的學生實例:五年級上半學期時一位平時酷愛閱讀的學生隨父母去美國三個月,回來跟班學習一個多月,期末語文考試竟然仍是全班第一。究其原因就是她的及早閱讀和每天大量的閱讀。 所以,如何讓班上所有的學生及早閱讀、大量閱讀應(yīng)是教師的工作重點。
1 美讀、欣賞為開端
小學一年級新生大多認識的字不多,個別學生連自己的姓名都寫不全,何談閱讀。其實不要忽略這些睜著好奇的眼睛注視著老師一舉一動的學生,閱讀興趣的種子隨著老師對一篇篇童話、故事、美文的欣賞在心中深深扎根、發(fā)芽。他們聽著老師繪聲繪色的范讀,看著老師陶醉的神情,多媒體上播放的畫面都一一吸引著他們——故事多有趣啊,接下來發(fā)生了什么……不知不覺,心神完全沉浸在了故事情景中。如果此時教師戛然而止,學生心癢難耐是必不可免的。學習拼音的一個多月中,筆者每天給學生讀、講或欣賞一篇小故事,使故事書的魅力悄悄綻放。拼音學習結(jié)束后,布置任務(wù)——學生和家長一齊到書店買一本喜歡的帶有拼音的圖畫故事書,(新生剛開學的家長會上對家長已經(jīng)說明了及早閱讀的重要性,而且家長QQ群中將平時開展閱讀欣賞的情景大致交代,說明開展閱讀的目的和策略,以取得全體家長的認同和支持。)每天晚上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或是給爸爸媽媽讀一篇故事,由父母對當天閱讀的內(nèi)容、方式和用時簽字說明,第二天交老師檢查。經(jīng)過這樣引導—督促的方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也逐漸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同時這項活動還成為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專項訓練”。
2 細讀、朗讀為發(fā)展
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朗讀、細讀成為可能。課堂上逐字逐句地細讀和表情朗讀是教師授課之重。這種訓練,不僅使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建立起音、形、義三者之間牢固而統(tǒng)一的聯(lián)系,而目通過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形象理解,發(fā)展他們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②為了繼續(xù)引導學生課外也能表情朗讀,每天布置不少于半小時的閱讀,由家長簽字確認,并每天抽查兩名學生兩三分鐘朗讀自己前一天閱讀的部分內(nèi)容。為了引導學生閱讀面的擴展,可以是“說新聞”“講故事”“好風景”“覽名勝”“奇聞異事”等等。每周的固定一節(jié)閱讀課, 或是每人帶一本喜歡的書來閱讀;或是推薦本周自己最感興趣的書;或是比賽看誰讀得篇目多(寫出所讀篇名);或是分組表情朗讀比賽……在班級營造了濃濃的閱讀氛圍中,大部分學生逐漸自覺閱讀,習慣閱讀。一年級結(jié)束時,有的學生已經(jīng)開始喜歡閱讀,享受閱讀。僅僅一年,閱讀的成績是驕人的:班上學生平均閱讀量為6萬字;期末測試最后一題的看圖寫話,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洋洋灑灑寫了百字以上(漢字夾雜拼音式的敘述);一年閱讀內(nèi)容涉獵童話、神話、民間故事、百科知識、當?shù)匦侣劦取W生課堂回答更為積極,每周一次的寫作小練筆也精彩紛呈。endprint
3 速讀、泛讀為過程
學生二年級下時,就可以逐漸培養(yǎng)他們速讀的能力。在閱讀時,以詞組和句子為注視單位,一眼掃過去,可以捕捉到一個詞組、句子或者一行,這叫線式閱讀法。線式閱讀法的閱讀廣度大,速度比較快,數(shù)量較多。要提高閱讀能力,就要學會由逐字逐句的點式閱讀,改為逐句逐行的線式閱讀法,意在追求對作品的整體理解以及閱讀速度,而不注重一些詞句的含義,也不會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具體訓練過程則是課堂上下發(fā)閱讀文章,學生盡量不出聲或小聲讀,爭取最短的時間內(nèi)讀完,然后教師檢查學生閱讀效果,或是完成針對閱讀內(nèi)容的小練習;或是分組匯報讀書收獲;或是引導學生提綱挈領(lǐng)式的復述課文;或是總結(jié)文章的中心內(nèi)容等多種方法強化速讀效果。這一階段的課外閱讀爭取家長配合,每天在家長聯(lián)系群中發(fā)布閱讀的書名及篇章,讓家長督促孩子或默讀或小聲讀,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讀完布置的內(nèi)容,且根據(jù)老師布置的兩三道考查題來檢驗孩子是否用心,假如三道題有兩道題不知答案者則重新閱讀。如速讀《木馬計》時的三道題為:木馬計是誰想出來的?龐大的木馬肚子里裝的是哪一方的軍人?木馬被推進特洛伊城后發(fā)生了什么?速讀《丑小鴨》的三道考查題為:丑小鴨剛出生時家人怎樣對待它的?丑小鴨離開家后都經(jīng)歷過哪些遭遇,說出一二件來;丑小鴨最后變成了怎樣的?家庭速讀的書剛開始一般選取的是故事情節(jié)刺激引人,線索單一清楚,人物關(guān)系簡單,適合學生一遍讀過后印象較深的書,如《精忠岳飛》《中國民間故事》《湯姆·索亞歷險記》《古希臘羅馬神話》《魯賓遜漂流記》《木偶奇遇記》等。學生在家中的速讀不僅由家長考查,學校每周的閱讀課采取各種方法進行考查,評判,獎勵優(yōu)秀,鼓勵后進,帶動中間應(yīng)付任務(wù)式的學生。
當學生速讀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后,三年級時就開始注重泛讀。泛讀,即指廣泛的閱讀。泛讀著眼整體,是一種廣泛的涉獵和吸取,不追求文法細節(jié),以掌握文章大意為目的,以開拓自己的閱讀面和知識面。讓學生明白,“開篇有益”,只要在內(nèi)容是否健康方面加以把關(guān),至于是科幻,是文藝,是應(yīng)用,是常識還是新聞均可涉獵;名人傳記、歷史故事、長篇小說、百科全書、報刊雜志可憑喜好。當課外大量的閱讀時,差、中、優(yōu)各等級的及經(jīng)歷、喜好不同的每一個學生都可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特點的讀物,能夠持續(xù)很長時間地以濃厚興趣閱讀自己喜愛的讀物。這樣就較易刺激、形成他們的閱讀的持久興趣。③可不要小覷這種訓練效果,《三國演義》、《明朝那些事兒》、《地心游記》、《指環(huán)王》等一些巨作已經(jīng)在班上(四年級)風行。
4 泛讀、精讀相結(jié)合為目標
泛讀時對語言領(lǐng)悟的速度是細讀或聽課時速度的2~3倍,能有效地促進少年兒童的領(lǐng)悟力和對語言文字的直覺——語感。語感強,同樣的內(nèi)容,一遍讀過就可以感知到文章的主旨和內(nèi)涵。而語感差的人讀好幾遍也只能感知到文章內(nèi)容的表象。這種現(xiàn)象在語文、英語等語言學的考試卷上比比皆是。
泛讀可用較少的時間瀏覽大量書刊,但人生只有泛讀是不夠的,有些內(nèi)涵深刻、蘊意無窮的書是需要細細研讀、反復品味的。尤其是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泛讀基礎(chǔ)后,泛讀與精讀相結(jié)合才是正確的讀書方法。泛讀是海納百川,精讀則是細飲一瓢。宋朝的宰相趙普對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庇谑蔷陀辛恕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 的說法。此例深刻地說明了精讀的好處。魯迅也稱:“讀書要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腦到。”泛讀是基礎(chǔ),精讀是提高。泛讀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增加了知識量,增強了領(lǐng)悟力,提高了思維敏捷性;精讀則使學生了解了文法章法,積累了豐富的好詞佳句,感知了遣詞造句的魅力,提高了寫作能力和文章分析能力。二者結(jié)合,學生既享受了閱讀的愉悅,也提高了應(yīng)試能力,是教師、家長、學生皆大歡喜的結(jié)果。
根據(jù)小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有步驟、有策略地開展及早閱讀,大量閱讀,這樣做不但每學段的閱讀量大大超過《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甚至是數(shù)倍的;這樣做不僅使學生現(xiàn)階段受益,更是受益終身。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要認識到開展這項活動的意義,還要身體力行,堅持不懈地推而廣之。
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5]GHB0955)
注釋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② 李伯棠.試談小學閱讀教學的階段性[J].課程·教材·教法,1984(4):56-59.
③ 余存?zhèn)?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共同化傾向——盡早開始閱讀、大量閱讀[J].周志友.教學理論與實踐,1989.9(3):2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