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彬
摘要:本文首先從知識轉移效果的影響因素出發(fā),分析了雙語教學的特殊困難。然后指出案例教學法所具備的情境模擬性、師生平等性和合作互動性特點將對雙語教學效果的改進發(fā)揮作用,但是基于案例教學法在自身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建議應對案例教學法進行一定的調整與改進,以適應雙語教學的需要,才能切實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案例法;雙語教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078-02
近年來,在高等學校進行雙語教學一直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在《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上用“雙語教學”作為題名關鍵字進行搜索,1995-2000年查出論文共156篇,2001-2005年迅速提高到1644篇,增加10倍多;而2006-2010年增加到5227篇,而僅在2013年,這一數(shù)字就達到了5076篇。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經濟學專業(yè)課的雙語教學被認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形成雙語概念、了解國際前沿,形成雙語解決問題能力(王靖和陳衛(wèi)東,2011)。盡管如此,雙語教學方法在經濟類專業(yè)課雙語教學中的應用還遠遠稱不上“完善”,實踐應用當中存在不少嚴重問題,以至于有學者甚至認為雙語教學的“輸出專業(yè)、英語雙料的復合型人才”的最終目標大大高于當前許多普通高等院校的實際能力,短期時很難實現(xiàn)(高芳英,2007)。如何解決雙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雙語教學的目標,就成為擺在所有從事雙語教學研究的研究者和實踐者面前的一個難題。本文認為,在適當?shù)陌才畔拢瑢咐虒W與雙語教學相結合,可能會顯著提高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
一、知識轉移效果的影響因素及雙語教學的特殊困難
知識轉移是在一定情境中,從知識的源單元到接受單元的信息傳播過程,Albino等將轉移過程中影響知識轉移效果的因素歸納為轉移主體、轉移內容、轉移媒介以及轉移情境四個方面,知識轉移效果影響因素的理論與實證的研究多據(jù)此開展。回顧以往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學者們分析了轉移主體的意愿(包括知識源的轉移意愿與知識受體的學習意愿)、轉移主體的能力(包含知識源的轉移意愿與知識受體的學習意愿)、轉移主體的能力(包括知識源的轉移能力與知識受體的學習能力)、轉移主體間的關系(包括信任程度、溝通強度等)、轉移主體間的差異、轉移知識的自身特性、知識轉移的方式與過程以及知識轉移所依賴的情境等因素對知識轉移效果的影響。雙語教學的核心特點就是“雙語”,即同樣的專業(yè)知識要用兩種語言來傳授,關于雙語教學的授課語言安排問題,有不少爭論,但是基本有一個共識,即雙語教學中使用外語授課的比例要達到相當大的比重。僅這一點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知識轉移量增大,由于存在著專業(yè)課教學和外語教學兩方面的屬性,雙語教學中知識轉移內容量的要求迅速擴大;二對知識轉移主體和受體的能力及意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語”造成的上述兩個問題使得雙語教學法從一開始就面臨著傳統(tǒng)教學所不用面臨的困難,國內諸多研究指出了當前國內雙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如下幾方面。一是師資水平問題,康淑敏和崔新春(2009)表明,承擔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受過正式培訓的僅有7.5%,海外留學、工作或訪學經歷的只占13.2%。半數(shù)以上認為“說”的能力較弱,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而外籍老師講授比較膚淺,無法深入分析(陳思本,2007),這使得師資問題成為雙語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瓶頸。二是學生水平與學生的心理因素,如李桂山、馮晨昱(2009)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外籍老師集中授課或有外國留學生的班級中,近70%的學生接受全外語教學模式;而當國內教師用全外語式教授同一門課程時,接受程度明顯下降,作者將這一問題的原因歸結為學生的外語接受能力及其他心理因素。三是課程設置缺乏系統(tǒng)設計,教學方法與資源不足。有學者認為英語教學結束過早,使雙語教學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王建光,2009);雙語課程設置隨意性大,課程單薄沒有形成體系,很難保證教學效果(陳志祥,2010);另外,雙語教學的環(huán)境與資源不夠理想,網絡資源和課外閱讀資源較少;原版教材往往與我國實際國情脫節(jié),學生現(xiàn)有的英語能力又很難理解書本中的專業(yè)內容(陸諍嵐和吳俊,2007)。綜上,筆者認為,當前雙語教學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一個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溝通問題,這需要根據(jù)教師和學生的背景、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環(huán)境的條件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安排,才能切實提高雙語教學的效率。
二、案例法對雙語教學效率的改進
案例教學法是指以案例作為教學媒介,以案例撰寫、案例問答、角色扮演、專業(yè)講座及問答、實地參觀等多種方式出現(xiàn)的一種旨在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并增強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F(xiàn)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法”主要指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最早應用于法學教學中,后被廣泛應用于其他學科。戴方博和朱方偉(2013)將案例教學法的特點歸納為情境模擬性、師生平等性和合作互動性。從這幾方面看,將案例法引入雙語教學,將對雙語教學效果起到促進作用。
1.師生平等的教學關系,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引導與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黃勁松,2009),即不管案例教學法具體采取什么形式,它必然涉及到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往往會被給予一個具體的任務,這就極大的降低了學生“搭便車”的心理,將督促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情境模擬似的案例介入可以高效率的強化理論知識,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專業(yè)課理論知識學習對學生的理解能力造成挑戰(zhàn),而雙語教學中語言的不熟練或者障礙,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學生對理論知識正確理解的難度。而與理論知識相比,案例往往距離學生的生活更近,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通過案例可以充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以及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收集撰寫案例以及案例任務完成過程中對雙語文獻的接觸與掌握也會提高學生對雙語文獻的把握能力,提高學生雙語課程的聽課效果。endprint
3.互動合作式的教學模式,提高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溝通強度,也提高了效率。雖然根據(jù)教學目的、背景以及資源掌握等方面的不同,案例教學法可能采取不同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但是無論如何,案例教學法都會涉及到師生或生生之間的互動。研究表明知識主體(教師)和知識受體(學生)之間的溝通強度是影響知識轉移效果的重要因素(戴方博和朱方偉,2013),案例教學法合作互動性特點極大的提高了師生間的溝通強度,對于運用包括非母語在內的雙語進行教學的過程而言,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手段,因為只有在互動溝通的過程中,師生才可以對雙方提出的信息加以證實,了解對方是否對自己的信息做到了真正的理解。
三、案例法與雙語教學結合可能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上述分析表明,案例法情境模擬性、師生平等性和合作互動性的特點有助于克服雙語教學面臨的實際困難。然而,案例教學法本身在中國的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不能合理的把握和應用,由于案例法實施過程中本身存在的困難,它不但可能不會改進雙語教學的效果,反而對教學效果起到反作用。從案例教學法在中國的實踐情況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案例質量不高。二是合格的師資缺乏。三是學生被動學習的習慣;四是教學設施不足,五是案例教學效果及滿意度有待提高。可見,在中國實行案例教學法本身也存在很多問題。案例教學法要想充分發(fā)揮作用,似乎需要滿足如下一些條件:一是有認真負責且水平較高的師資,且很專注于案例教學,能夠有興趣有能力撰寫案例并對學生的案例分析進行高效率的引導;二是學生要積極轉變角色,要習慣于成為學習過程的主動實施者;三是要有足夠的案例資源??紤]到當前許多高校的實際情況,要滿足上述三個條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想使案例法在雙語課堂上得到高效率的使用,并提高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必須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為中心,對案例法的實施過程進行一定的改進。為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降低案例教學的期望值。一般人們一提到案例教學法,似乎就想到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似乎就想到哈佛商學院畢業(yè)的精英。其實,案例教學只是一種加強學生主動學習的一種手段,考慮到當前的實際條件,如果對案例教學法的培養(yǎng)目標定得過高,反而會得不償失,因此在與雙語教學結合時,應當適當降低案例教學法教學的教學目標,將目標定位于提高學生參與度,幫助學生強化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成為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輔助方法。
2.靈活安排案例教學的具體模式。案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方法有很多,比如企業(yè)實地考察調研、學生收集資料撰寫案例、學生小組合作匯報、專家講座討論等,應該根據(jù)實際教學目標、授課資源、教師與學生的基礎和能力,靈活的安排案例教學的模式。
3.循序漸進的進行課程建設。比如一門課程在授課伊始,由于缺乏合格的案例資源,可以采取要求學生分組收集資料,自行編寫案例、報告,教師點評與修改的方式初步建立起案例庫。這一過程本身也是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的過程,同樣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閱讀文獻、收集資料、撰寫及演示報告的能力。而第二輪授課時,就可以利用之前學生參與的案例,作為授課資料,供學生進行更為正式的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1]戴文博,朱方偉.案例教學知識轉移機理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3,6(6).
[2]何志毅.中國管理案例教學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