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芳
摘 要:識字是低年段學生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順利識字可以為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新一輪課程改革充分體現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使學生更好地識字也就成了擺在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如果能讓學生主動識字,就能更好地推進識字教學的進程,也使教師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動力,同時從中提取識字教學的理論價值,才能為以后的識字教學搭橋鋪路。
關鍵詞:識字教學;主動性;生活資源
語言發(fā)展和思維發(fā)展是小學階段初入學兒童的重要內容,他們的口頭語言和思維認知能力與其識字能力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說,其識字能力跟不上語言的發(fā)展和智力的發(fā)展。如果能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并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進而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不僅對于識字、對于學好語文,而且對于終身學習,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根據現代教育心理學及對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研究表明,只有讓學生主動地、獨立地去識字才是識字教學最大的優(yōu)化。
一、創(chuàng)造識字情趣
識字是學習書面文化的開始,它標志著兒童從此由現實世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符號世界,這是人類生命質量和生活境界的大提升。但低年級學生的識字不能成為學生被動的無目標的行動,而應是一種充滿積極主動的、有目的的活動。也就是說,識字活動要接受學習者自身內部心理動力的驅使,而此動力就是學生的興趣,這完全可以從學習過程中被激發(fā)出來。有情趣的學習過程應該成為興趣的發(fā)源地和棲息地,但我們過去把學習看得過于嚴肅,忽視了兒童的情感需要,使學生的學習成了一種被動的、沉悶的活動,讓兒童的識字學習過程充滿情趣,不僅順應了低學段兒童的心理需求,也是教學自身的要求。
為此,我在班級里專門將板報黑板制成“識字天地”。每人都有一塊“識字田”,可以將平時認識的新字及時地粘貼上去。每月評比一次,適當頒發(fā)獎品,孩子們樂此不疲;兒歌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在識字課上,我就指導孩子們將課本中的生字編成一首首有趣的兒歌童謠來進行識記。如教學“閃”時,我和孩子們把它編成“門洞里面坐一人”;教學“回”字,我把它編成“大口張開,小口進來”;我還指導學生在每課的生字表后面建立了一個“課外生字表”,將課外認識到的生字寫在表中,到課堂中共同交流。一段時間下來,同學們的識字量迅速增長,我的課堂情趣也提高了很多,同學們的識字積極性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創(chuàng)新識字方法
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的方法。我們在識字教學中要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尋找適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方法,讓學生去認識自己想認識的字。各種識字方法可以相互融合,堅持多啟發(fā),少硬灌;多認字,少寫字的教學理念。我們相信,識字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必然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識字的難度。同時,多種識字方法的開發(fā)也充分調動了孩子的各種感官,提供多樣化的刺激,激發(fā)了學生更多的識字潛能。
1.生活與識字結合
識字教學必須將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與識字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體驗,還深化了學生的認識。在口語交際“我愛吃蔬菜”中,我先組織學生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蔬菜進行展示,讓大家認識記住各種蔬菜的名稱,然后將寫好名稱的卡片貼在上面,讓大家一起來認識。識字教學雖然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但一旦融入生活中,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難題自然迎刃而解。
2.充分利用生活資源
學校的校牌、宣傳標語、校風學風、宣傳欄、名人名言等都是學生每天見到的文字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班會、晨會等時機進行識字教學。這樣既讓學生游覽了校園,又認識了常見的漢字。食品包裝袋、家中的各種物品的包裝上的信息也可以成為學生識字的又一塊田地,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隨時發(fā)現,隨時詢問老師或家長。
3.同學交往,共同識字
認識姓名是低年級學生識字的又一絕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認識更多的字,我讓孩子們自制姓名卡,到臺前自報家門,或是“猜猜我是誰”,大家一起喊出他(她)的名字,或者張貼在黑板上,讓大家來共同認讀,這樣形象又直觀地進行識字。班級的各科作業(yè)也不斷地更換人員來發(fā)放,讓學生在發(fā)放作業(yè)本的過程中認識學生的姓名。此種方法還可以延伸到平行班或其他年級,在互動中既鞏固了識字,又增進了友情。
總之,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更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種文化。因此,學生識字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文化傳承的過程。其次,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及能力可以通過富有情趣的活動加以喚醒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識字還可以讓學生盡快進入閱讀理解,并對其口語交際和閱讀寫作產生重要的影響。最后,學習語文是為小學生的后續(xù)發(fā)展甚至終身發(fā)展打基礎。教師只有引導學生掌握終身發(fā)展所必需的技能、方法和習慣,才能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才能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苗潔.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識字效率方法舉隅[J].新課程學習:中,2013(07).
[2]章海莉.提高小學低年級識字能力的幾種有效方法[J].考試周刊,2013(0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