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敏
【摘 要】在英語教學中,為了有效地安排教學活動,高質(zhì)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除了要遵循教育學里所提出的一般教學原則外,還要貫徹英語教學的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反映了英語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也突出了英語教學中的主要矛盾。正確理解和全面貫徹這些原則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英語教學中的基本原則有:交際性原則;階段性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原則等。本文將著重闡述交際性原則是如何指導英語教學活動的。
【關鍵詞】交際性原則 ? ?英語教學 ? ?語言實踐 ? ? 語言交際
語言是人們用來交流思想的工具,英語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英語進行交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將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教,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學以致用,逐步用英語交流。然而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面臨著很多難題,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就造成了一些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如灌輸式,教給學生很多語法知識以應付考試,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常見詞匯和基本語法,但不能將所學的英語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中,這就違背了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而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英語這個交際工具。因此,教師在工作中處理教材、選用教學方式方法時,一定要遵循英語教學中的一個基本原則——交際性原則。
一、交際性原則要貫穿于教學過程中
英語教學中的交際性原則,是指教師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教,學生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學,學生在課堂內(nèi)外把英語作為交際工具來用。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力求英語課堂教學交際化。在教學中,要將教和用統(tǒng)一起來,首先考慮學生能用什么和要用什么,根據(jù)學生的需要來教,而不是單純地教英語知識,要通過師生間的互動積極操練,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掌握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在歐洲興起了一種新的教學法——交際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該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能力,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強調(diào)句單位教學,主張通過句型教學加情景來學習語言的用法。結(jié)合目前中職英語教學現(xiàn)狀來說,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造適當?shù)那榫?,讓學生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用英語進行交流。中職英語書第二單元聽說部分的對話是一個面試(job interview)。在處理這個對話時,可以先講授對話中出現(xiàn)的單詞和短語,讓學生了解了相關的詞匯后,再加以反復操練,直到學生能自己運用這些詞匯。列舉和對話相關的句型:“May I know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at do you do?”這些句型要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反復練習,可以采用問答的方式,直到學生能運用自如。在學生掌握了基本詞匯和口語句型后,教師設立一個面試的場景,讓學生身處其中來模擬一個新的對話,提醒學生用到之前所學的單詞和句型。這樣,學生不僅學得有興趣,而且掌握了當堂的知識點,并能將新知為自己所用??梢姡褂糜⒄Z交際是英語教學的中心問題,要貫穿于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之中。
二、語言知識講授和語言實踐結(jié)合
英語教學中常常會要求講練結(jié)合。講是指講授語言知識,練是指進行語言實踐。前面說到的英語交際能力就是在語言實踐中培養(yǎng)出來的,這體現(xiàn)了英語教學的實踐性。適當講些語言知識,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練習。講練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但是講練的地位是不同的,要做到精講多練。在英語課上講授語言知識要占用一定時間,但是課堂上必須以語言實踐為主。而語言講授的內(nèi)容、方法、難易度都是由語言實踐的需要來決定的。
英語學習有個誤區(qū),很多學生認為掌握了語法知識就是學會了英語。在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有限的情況下,學習語法知識對學生提高英語水平幫助不大。而隨著教師講授的語言知識增多,學生理解的詞句增多時,學生才能從一些語言材料中總結(jié)出一些語法規(guī)則。學生不是單個地去學習單詞或句子,而是從一個句子中看到詞與詞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能掌握同一類型相似結(jié)構(gòu)的句子。教師在教學時,還是要注重知識的講授,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后,再去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則。學生學會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養(yǎng)成一定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xiàn)了語言的實踐能力。語言專家曾提出:人有學會語言的天賦。對這句話人們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為:人只要通過相關的刺激都能學會語言。有人則理解為:人有學習語言的天賦,而動物沒有,人相比于動物有更高度的思維能力。在學習語言上,尤其學習外語還要多依靠人的思維能力。前面提到英語教學中的精講多練,指學生主要通過語言實踐來學習語言。但隨著學習向前推進,學習的內(nèi)容越發(fā)復雜,適當講授一些語言語法知識促使學生多發(fā)揮思維理解能力是有必要的。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將語言知識講授和語言實踐恰如其分地結(jié)合起來。
三、語言操練和語言交際的辯證統(tǒng)一
英語教學的交際性原則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語言交際。根據(jù)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與反應學說,在外語教學中培養(yǎng)語言習慣要靠反復的語言操練。但僅有語言操練是不夠的,語言操練并不等同于語言交際。語言操練著重的是語言本身的形式,而后者強調(diào)的是語言的實質(zhì)內(nèi)容。如在課堂上,教師拿著一支鋼筆問:“What is this?” 學生回答說:“It is a pen.”這不是交際,而是操練,是在練習句型和單詞的使用。又如在上完中職英語第一單元課文《友好的加拿大人(Nice Canadians)》后,教師問學生:“What do you know about Canadians? How does a stranger feel in Canada? What about the people in your hometown?” 這就不是操練句型,而是在交流思想了。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不是單純掌握英語的語言形式。但是通過語言操練掌握語言形式卻是學生學會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必經(jīng)之路。語言操練和語言交際在教學里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兩者既有不同,又相互聯(lián)系。
語言操練有很多形式。有機械練習,如跟讀、朗讀;也有有意義操練,如圍繞教學材料進行問答、復述、模仿等;還有交際性操練,如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運用學過的詞句表達思想、口頭交流等。這些練習一種難于一種,對學生的要求逐步提高,體現(xiàn)了從操練到交際的過程。教師要看到操練和交際的聯(lián)系,并將操練逐步推向交際,要盡量把生活中的交際形式搬進課堂,讓學生操練并模仿。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形式有很多,如見面問候打招呼,求助他人,打電話,談論天氣,邀請或拒絕他人等。教師鼓勵學生在說英語時面帶表情,伴以動作,像演戲一樣投入到這些交際場合中。也許剛開始學生會覺得不好意思,但是經(jīng)常這樣練習下來,學生就會習以為常,用英語進行交際時更加自然。在英語課上還有其他一些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講解單詞課文、布置作業(yè)、抽問學生時都可以用英語進行,學生也可以用英語回答問題或提問。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把要教和要學的英語都用在師生間的交際中去,這樣學生運用英語的習慣才能得以養(yǎng)成,英語的交際能力才能得以培養(yǎng)。任何形式的語言操練都是為了使用語言,而正確地使用語言又是對操練的擴展。將語言操練和語言實踐統(tǒng)一起來,才能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
語言是表達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英語教學要教給學生的,不外乎說什么和怎樣說兩個問題,說什么是說話的內(nèi)容或人在交際當中要表達的思想,怎樣說即各種思想的表達方法或常用話語。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生活實際,把交際中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研究歸類,收集表達各種思想的常用語句,并有計劃地教給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操練,從而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得以提高??傊?,交際性的原則是教師在工作中選用教學方法、處理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依據(jù),也是檢查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指針。作為教師,要正確理解和貫徹這一原則,讓學生能學會英語,并用英語進行交際,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陳琳.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李庭薌.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D.A.Wilkins.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Teaching.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