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政治教學過程中,政治教師要拋棄"一本正經(jīng)"、"鐵面無私"的臭架子,采用情感教學,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在課堂上教師講授要充滿激情,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情感教學;充滿激情;針對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9-0041-01
提起"政治"一詞,人們會有"一本正經(jīng)"、"鐵面無私"、"正經(jīng)八百"的感覺。作為政治教師,在很多學生眼里也就是那種"一臉正氣"中呈現(xiàn)"冷若冰霜"、"不近人情"的嚴肅。 其實不是這樣。筆者認為政治教師當然要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如堅持原則,堅持正義,守法護法等。也要有開放的、多樣的教育觀念和較強的業(yè)務水平,知識面廣,能引經(jīng)據(jù)典;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有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才會深受學生的喜歡。而更重要的是情感滲透,試想,如果一個教師雖有扎實的基本功,但對學生沒有友好和善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過失、過錯不能很好誘導,不能尊重、寬容學生,甚至譏諷、挖苦、打擊學生,學生心理受到傷害,能對教師所教的科目感興趣嗎?教師會在教學中取得好成績嗎?當然不能。因此,教師的情感滲透,對推進教師的勞動決定教育的成敗有重要作用。
1.充滿激情的教師形象,為上好政治課作鋪墊
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教師通過正面教育,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增強政治意識,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因此,政治教師走進課堂充滿活力的精神風貌對學生有很重要的影響。
記得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一句話:"身體衰弱的教師不能感動你的學生,因為他自己本身就缺少生命活力與熱忱。"這話說得有道理,當老師的就應該注意這種無聲的影響,而政治教師更應該在教學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熱情、開朗、微笑、自信、豁達、有生機、穿著得體等,這是吸引學生對政治課感興趣的無形力量。學生受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染,不會在課堂中總是無精打采,精神委靡,能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旺盛的精力。
政治知識的課堂學習,需要教師的正面誘導,教師的授課語言對上好政治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課堂中不能平鋪直敘,甚至有氣無力,應做到語言流暢、鮮明、生動、準確、形象、有震撼力。這種有聲的影響,學生會產(chǎn)生振奮、激動、興奮、愉悅等心理狀態(tài),使其保持良好的學習勁頭。如筆者引導學生理解"對國家統(tǒng)一、民族團結的強烈企望"的時候,為了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激起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筆者利用課文中一位旅美臺灣學者寫的《我只有一顆心》的長詩和當前臺灣問題的局勢宣傳,最后用簡練的語言:"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國家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命運,我們決不容忍他人的侵犯和干涉,決不讓國土流失,那就需要你們學好知識,鍛煉本領,共同為之努力"。開始時,學生們用專注的眼光看著教師,教室里一片寂靜,當說完之后,教室里已經(jīng)群情振奮。
2.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上好政治課的關鍵
新課程改革倡導,放棄教師的權威態(tài)度,放棄師道尊嚴,努力創(chuàng)造民主、融洽、和諧的師生合作氛圍,以學生為本,這是每位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 《教育藝術》一書中說:"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shù)場合下都是在于教師忘卻了: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相互關系決定的。"可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奠定教學成功的基礎。
在政治課教學中,筆者很注意與學生"合作"和引導學生如何"合作"。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使學生除去對教師的神秘感和權威感,更加與教師親近。如在講發(fā)展趨勢友誼中"以恰當方式表達男女同學的友誼"時,引導學生懂得男女相處時,在某方面(學習、為人等)值得對方愛慕,是很正常的,沒有這種心理那才叫不正常,但是要以恰當方式表達同學情感。這時有學生問:"老師,你上中學時有過這樣的體驗嗎?你是怎樣處理的?"對這種學生最敏感的話題,如果予以拒絕回答,當然會產(chǎn)生負面的效果。于是暫停下面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來到學生中間,找了一張凳子坐了下來,學生們馬上圍了過來。筆者敘述了自己的處理方法,其中引用了一部影片里一位老師的一句話:"當你乘一輛車要去某個地方的時候,走到半路看到路邊的風景很美,于是你就下車欣賞、滿足你的心理需求,但你已錯過了乘車的機會,能到達目的地嗎?"學生們領會了老師的話意,帶著微笑回到了座位。從那以后,與學生們的距離更近了。在引導學生間的合作時,多在教學中設計活動,也利用教材中的"議一議",通過小組討論,輪流發(fā)言,然后學生對比評價,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
當然,和諧的師生關系,也體現(xiàn)在課堂的每個細節(jié)上,如學生在回答問題或其它形式的學習中,有偏頗的想法和認識,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勇氣和膽量,并耐心誘導,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用情感化、有針對性的教學,能促使學生學好政治課
學生愿不愿意上課,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學生是否尊敬教師、親近教師。如果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是冷淡、厭惡的,那么學生不僅對老師本人反感,更會對所教的科目也產(chǎn)生反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對學生是熱愛的,學生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就會從內(nèi)心受到鼓舞、激勵、信賴,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誨。
平時在課堂休息和課堂活動中,筆者很愿意并善于和自己的學生接觸,平等對話、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學習、家庭情況,以便在教學中能對其所好,對其所需,讓學生的正當動機和愿意在課堂的交流中得到強化,潛在的能力得到發(fā)現(xiàn)和引導。如在上"努力塑造良好性格"中加強自我教育時,讓學生找一找自己有哪些不良性格,寫在紙上,有針對性的指名有典型不良性格的學生來說說,并談談怎樣加強自我教育?其中一位性格暴躁,好發(fā)脾氣的學生很誠懇地說了他的不良性格,并表示在日常的生活中用意志加以控制。這時用鼓勵的口吻說:"老師相信你一定能以實際行動克服不良性格,把自己塑造成性格剛強、活潑向上的人。"經(jīng)過這次課堂交流后,這個學生的暴躁性格有明顯好轉。
在課堂中,教師的眼神和動作也要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關愛。對上課不專心的學生,用親切的眼光多關注,會使自己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一種默契,學生會認為這是一種厚愛的眼神。有時候可以采取走到學生身旁,朝著學生友好的微笑,用恰當?shù)年P切方式撫摸學生的腦袋等。這種真誠的體態(tài)語言的運用體現(xiàn)了教師的寬容,寬容雖然有遷就,但更多的是老師的關愛。學生在愛的沐浴下,會促使他們好好學習。
總之,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保持飽滿、高漲的工作熱情,對學生表現(xiàn)出關切、尊重、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隨時以積極健康的情緒、情感去感染、影響學生,就一定能使學生好學政治,樂學政治,反之,則難以提高政治教學的質量。endprint
讀與寫·下旬刊2015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