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建秀
興趣是一種心理品質和心理發(fā)展,是學生成功的內在起點和學生個性完善發(fā)展的組成部分。興趣能喚起學生對學習,對知識的愛,能喚起學生的自覺性。要使學生樂于學習,只有學生樂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要把課上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生動有趣,因為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學習內在動力、智慧、潛能的充分發(fā)揮,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一、課內活動激發(fā)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思想性,趣味性強,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題材,知識點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興趣。有些課文會在敘述和結尾中留下一些意猶未盡的空白。這些空白,無疑是鍛煉學生口頭表達的好機會。在《烏鴉與狐貍》這首兒歌中,生動有趣地把烏鴉與狐貍的形象描繪出來,特別是兒歌的最后一句,“猜猜后來怎么啦?”學生讀到這,議論紛紛,我順勢引導,要他們展開想象,后面有沒有故事,讓他們編個小故事來賽一賽。學生有了前面的鋪墊,有了說話的欲望,自然一個比一個說的好。即使表達比較困難的同學,有了前面同學的故事為依據,也一定更有話可說。如講《奴隸英雄》一課,因為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劇本,文章情節(jié)感人,所以可讓學生表演,加深對劇本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分析劇本中的人物,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再比如講《鏡泊湖奇觀》時,讓學生“我是導游”帶領“游客”乘著這班“旅游快車”去觀賞幻燈上或錄相中的美麗景色,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理解課文,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培養(yǎng)學生聽說的能力。課內增加適當的游戲內容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里學習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游戲最適合于低年級教學,因為游戲是低年級學生的精神食糧,它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手腦口眼耳齊動,使學生易獲得知識,開發(fā)智力。如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可采用講故事,猜謎語,找朋友,另外,教師可充分利用課中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消除學生的疲勞,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一舉兩得。
二、巧設巧引激發(fā)興趣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有話可說,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自信心,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學生感興趣而又貼近生活實際的話題,讓學生能說,有話說,高興說。語文教師要能夠運用富有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通過繪聲繪色的描繪,精辟透徹的分析,具體準確有刻畫,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講《千里長街送總理》時,學生對于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場景很難入境,更難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了,本課的教學任務,就是要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師必須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與作者有同樣的情感,緊緊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調。我用低沉的語調說:“1976年1月8日,一顆巨星在祖國上空隕落了,一顆偉大的心停止了跳動,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萬群眾自發(fā)云集在十里長街上,在一片淚雨與哀哭中向緩緩而去的總理靈車沉痛告別,直到今天,十里長街送總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們的記憶里……”教師滿懷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氣氛,這樣學生一開始上課,神情就很專注,很有興趣與老師交流,感受到老師情感脈搏。在回答問題中學生也帶著崇敬,愛戴之情。這六準確地感受到文章的寫作基調,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突破了難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不是很呆板接受而是主動積極地獲取。教師還可以采用繪畫這一手段激發(fā)興趣。例如:教古詩《幕江吟》,詩中描寫深秋時節(jié)從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現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教師可針對詩中景色美這一特點,先展示蔚藍天空,水平如靜,岸邊柳樹倒垂,池里荷花開得正艷的背景圖,再畫上日落的太陽,水面一半紅一半綠,在荷葉上畫晶瑩透明的露珠。構成了一幅形色兼?zhèn)涞娘L景圖。就這樣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腦海里浮現一幅美麗的圖畫,進入了詩人描繪意境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從而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不用死記古詩,硬背詩意及中心,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提高了教學質量。另外,教師可抓關鍵的情節(jié),故事的梗概,課文題目等巧設巧引,激發(fā)興趣。
三、用電教手段激發(fā)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然對直觀、形象、色彩鮮明的事物感興趣,而現代電教手段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單一表現手法為多種表現手法。鮮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連續(xù)的動作,極易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每當打出幻燈,播放錄相,錄音機時,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畫面令學生驚嘆不已,優(yōu)美的樂曲讓學生入情入境。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優(yōu)秀的描寫文,通過描寫桂林山水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愛國的情感。學生沒有到過桂林,就文章中的語言文字也難以打動學生的心,對作者描繪的景物抒發(fā)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錄音相片,優(yōu)美畫面展現在面前,再加上錄音機深情的配樂,學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麗的畫卷,真會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之感,他們的熱愛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這也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輕松完成教學任務,提高了教學質量。再如在低年級教學識字時,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一般一節(jié)課可教6~8個生字,而利用了電教手段,則可達到12~14個生字,效率提高了,因為電教手段可以使新授課時間縮短,練習時間大增,練習形式多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時幻燈出現的象形子的“象形”,能幫助記憶,也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尤其對低年級學生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畫面,有利于他們識記。
四、引向課外激發(fā)興趣
課堂教學受空間,時間的限制,有些教學內容在課內教學效果不及課外進行,讓學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再加上實際操作呀,觀察實物呀,聽別人講解呀,興趣就更濃了。經??吹接行┤烁笥?,親人聊天談笑自如,但在公共場合眾多人前說話卻語無倫次,顛三倒四臉紅耳赤。哪怕講稿再熟練,事前準備再充分,也亦如此。歸根結底,膽量不夠,信心不足。因此,一開學,我就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自信心。讓他們按學號逐個上臺介紹自己,哪怕只介紹自己的姓名,只要聲音響亮,讓大家聽得清,就給予鼓勵的掌聲。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就能表達自如了,而對于特別膽小的,在課堂上多請他們回答簡單的問題,及時給予肯定,增強他們表達的自信心。尤其在作文教學中如描寫一景物,讓學生到室外指導他們觀察,就比在教室內讓他們自己想象好多了。再如指導學生寫《國旗在我心中》時,如果組織學生去天安門參加一次升國旗儀式,就會把他們對國旗的崇敬之情寫出來。如寫《參觀×××》,帶領學生參觀一下,經過實地考查,別人的講解,就不難寫出這篇作文。從課內走向課外,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還提高了教學質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國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樂知就是對學生的興趣,興趣是開發(fā)智力的鑰匙,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是最好的教師,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我們教師要想實施素質教育,要想課堂教學中“輕負擔,高質量”,我們必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為它是課堂教學中“輕負擔,高質量”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