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霞
摘 要:《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币虼?,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對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主體;導學案;教學手段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該實施怎樣的教學策略才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呢?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對此問題進行闡述。
一、制定預習導學案,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預習導學案的設計,能夠使學生對新知內容進行初步感知和了解,并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數(shù)學教師,我們就可依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特點,制定預習導學案,以此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比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中“圓的認識”時,我就為學生制定了這樣一份簡單的導學案:(1)圓這種平面圖形,是由什么組成的?(2)生活中哪些地方或者哪些物體上有圓形?(3)對圓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進行了解和認識。(4)嘗試用圓規(guī)畫圓。待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預習之后,我們則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驗,這樣既為本節(jié)內容的教授做好了鋪墊,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
二、運用合理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
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指揮者,我們還要有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參與課堂學習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課堂上不是被動者,而是有著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從而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學習數(shù)學知識。
比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中“軸對稱圖形”時,我們就可在課前讓學生留意有關軸對稱圖形的圖片,如楓葉、京劇臉譜、七星瓢蟲、蝴蝶、飛機、鼠標等,課堂上,讓學生拿出一張白紙,將它對折,在折好的一側畫一個圖形,用剪刀減下來,觀察得到圖形的特點,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所搜集和剪好的圖形,嘗試總結軸對稱圖形的定義以及它所具有的特點、特征。這樣,我們就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調動了學生的主體參與熱情,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此,我們才能使班里的每位學生都獲得良好的數(shù)學教育,數(shù)學教學質量也能由此獲得大幅度提高!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