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永強
【關鍵詞】 高效課堂;學習目標;備課;教學活動;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7—0058—01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陣地,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應該首先從課堂教學上予以突破。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教學工作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厭學、課堂違規(guī)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因而,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則是擺在教師面前一項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下面,筆者結(jié)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設定學習目標,注重因材施教
學習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zhàn)勝困難的喜悅。因而,在制訂學習目標時,既要考慮班內(nèi)后進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慮中等生及優(yōu)等生的提高,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zhì)定位的偏差,造成兩級分離。所以,學習目標的制訂必須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jù)因材施教原則,學習目標的制訂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對于優(yōu)等生我們可以做一些略帶挑戰(zhàn)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訂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課前充分準備,提高備課質(zhì)量
打造高效課堂,備好課是重要的一環(huán)。要上好課,必須先備好課。長期以來,部分教師自我感覺備課花了大力氣,查資料,做課件、設計教法等等,可是觀課者評課時總會做出課前準備不充分的定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課前充分備課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學會分配精力,找準備課的黃金分割點。有資料表明:用80%的精力鉆研教材,了解學情,20%的精力書寫教案的教師,是善于成長的教師。優(yōu)秀的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是不急于動筆的,而是先放飛自己的思想,他會先思考從哪里著手。為了防止思維落入固定的模式,他們往往會盡力避免重復性的線性思考,而進入不規(guī)則的“螺旋式”思維狀態(tài)。他們在備課時,不僅關注教材的“厚度”(即文字背后的內(nèi)容,深層次的含義是什么),而且關注教材的“寬度”(查找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補充、拓展資料等),更會關注學生的實際,他們會不斷地考慮:怎樣使自己預設的目標最接近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區(qū);搭建什么樣的平臺才會讓學生最容易走近目標;如果學生在這里出現(xiàn)問題,用什么樣的方式調(diào)整教學變數(shù)才會讓學生走出困境。所以,優(yōu)秀教師在備課時,不是以物化的備課筆記來衡量自己的備課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儲備是否能從容面對學生來作為標準。
備課是教師積累知識和業(yè)務再提高的過程,提高備課實效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打造高效課堂之關鍵。因此,教師必須課前充分準備,提高備課質(zhì)量,為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靈活調(diào)控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不是備受關注的亮點,應該把更多的精彩留給學生,要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nèi)容的距離,使他們從心底愛上語文課,還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增加學生的想象力。另外,教師要“照顧好”每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比如,背誦課文,可以讓優(yōu)等生、中等生背誦并理解運用,而對于后進后,只要求他們讀熟就可以了,此外,教師還要適時鼓勵,使每個學生都有沖勁。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好的教學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為師生提供一種舒暢、融洽的心理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從心理上會形成完全徹底地接納教師的教育教學傾向,使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求教師真正地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在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不斷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千萬不可以諷刺他們,挖苦他們,防止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這時候要針對他們的特點找出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對教師的信賴,也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從而使學生真正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朋友。教師只有真正去愛學生,關心學生,才能讓學生愿意與你交心,愿意把你當成朋友,這樣才能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才能建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