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旭
我所在的學校是所民工子弟學校,在校的學生,他們的父母大多數(shù)是進城打工的民工。這些學生,從小就十分懂事,他們知道父母在城里打工掙錢不容易,平時從不亂花一分錢,生活很簡樸。
為了減輕這些孩子的家庭負擔,我們在教學中盡量不再讓學生購買不必要的課外讀物,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濟狀況,學生們可以有選擇性地自行購買。家長和學生們對這一做法十分歡迎。
孩子們很懂事,他們學會了一個十分簡單、實用的學習方法,那就是抄資料。只要能借到一本資料,他們就互相傳抄。盡管很辛苦,但孩子們從這種摘抄中,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快樂。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抄資料的方法,看似繁瑣,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們不僅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和印象,提高了學習成績,而且練就了一手漂亮的鋼筆字,且書法作品多次在比賽中獲獎。這一點,連城里的孩子也自嘆弗如。
一天,我在學生萬卉卉的摘抄本里看到一些小插圖。這些小插圖幾乎都是一樣的:一個小姑娘彎曲著身子,睡在媽媽的懷抱里,正做著甜美的夢,夢中還在輕輕地呼喚著:想媽媽。
萬卉卉很有繪畫天賦,她畫得畫,還刊登在許多少兒雜志上呢!學畫畫需要錢,她便將父母給她的零用錢,都用在購買畫畫的油彩筆墨上。為了節(jié)約每一張紙,萬卉卉還常常撿拾一些廢紙畫畫。這小姑娘,真的很勤奮、很努力。
我看著這些小插圖,心里頓時溢滿了柔軟。孩子們雖然學習很刻苦,但是,在孩子們的內(nèi)心深處,始終縈繞著一個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愿望,而他們和父母卻是聚少離多,他們渴望和父母在一起生活,這是他們最大的夢想。
我忽然感到,這是籠罩在孩子們心中的一層陰影,這層陰影,增加了孩子們的心理負擔。如何將這層陰影淡化,使她們丟掉包袱,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對我們老師來說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wù)。我們這些當老師的,不僅要教孩子們讀書寫字,讓他們長知識,更應該給予孩子們關(guān)愛,像父母一樣關(guān)愛這些孩子,使孩子們不再感到親情的缺失,這才顯得十分重要。
我在萬卉卉的摘抄本里,寫上了這樣一段話:孩子,你并不孤單,我不僅僅是你的老師,也是你的姐姐、你的兄長、你的親人,你永遠不缺溫暖和愛。你的父母遠離家鄉(xiāng)、遠離你外出打工,他們的夢想,就是想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你托起一個美好的明天。我想對你真誠地說一句:孩子,我愛你,就像是愛自己的孩子!
萬卉卉看到了摘抄本里的留言,一下子激動地哭了起來。她臉上淌著淚水,將她本子上的留言給同學們看。同學們互相傳閱,看著看著,一個個都哭了起來。孩子們哽咽地說道,老師的話說到我們心里去了,我們能夠有這樣一個知我、懂我、愛我的好老師,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我愛和孩子們做游戲、講故事、打球、跑步……我們還在一起聚餐、包餃子,哪個孩子過生日了,我都會給他(她)辦一個簡樸、歡樂的生日聯(lián)歡會,大家在一起又唱又跳,十分熱鬧。孩子們真正地把我當作他們的親人,他們有什么憂愁和煩惱,都愿意跟我說,我也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安慰他們、幫助他們、關(guān)心他們。
時間長了,孩子們變得開朗、樂觀、自信起來,幸福和喜悅的笑容在孩子們的臉上蕩漾……看著孩子們一點一滴的變化,我從心里感到欣慰。
一天,我從萬卉卉的摘抄本里,看到她畫了這樣一些插圖:老師在講臺上講課,他的心里,裝著許多孩子;孩子們在老師的心里歡呼雀躍,載歌載舞。
看到這樣的插圖,我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我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和義務(wù)……
我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些民工子弟的孩子們,孩子們身上彰顯出的那種真誠、善良、純樸的品格,在我心里像鮮花開放一樣,散發(fā)出醉人的芬芳……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