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慶行
【關鍵詞】 《月光啟蒙》 教學案例 賞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A-
0060-01
蘇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月光啟蒙》一文以優(yōu)美的筆觸、豐富的想象、恰當?shù)那苍~為讀者描繪了柔美的月色,刻畫了母親善良智慧的形象,是蘇教版教材中的經典范本。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緊扣文本中月光、母親、啟蒙三大要素,引導學生領會“月光啟蒙”的真正內涵,感悟作者對母親的深深感激和懷念之情。
一、依據源頭,了解“啟蒙”的含義
師:“啟蒙”是什么意思?同學們預習了課文,查工具書了嗎?
生1:意思是剛剛學習時得到基本知識。
(課件出示“蒙”字的古體字圖片)
師:那“蒙”字的古意是什么呢?你從“蒙”字的古體字聯(lián)想到了什么?
生2:下面像只鳥,上面像一頂帽子。
師:用帽子蓋著、擋著小鳥,這就是“蒙”??!那么,“啟蒙”連起來是什么意思?
生3:那就是將鳥兒頭上的帽子摘掉,什么都能看到了。
生4:我知道了,就是幫助別人進行最基本的教育。
【分析】在這則案例中,教師讓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對“啟蒙”一詞形成初步的認知,然后從象形文字的字形本源出發(fā),了解“蒙”字的含義,并結合推理感知整個詞語的意涵。這樣教學,學生獲取的不僅僅是工具書中的原始概念,而是結合之前對“啟蒙”一詞的感性理解,形成了更為感性的認知,即由原始的“混沌”逐漸向“豁然開朗”過渡。
二、悉心品味,體悟母愛的圣潔
隨著教學的深入,學生的關注力聚焦在文中對“月光”和“母親”的描寫上,并形成了自身的閱讀體悟。例如文中有一段話“她用甜甜的嗓音……芳香的音韻”,這段文字以精妙的比喻、遣詞,展現(xiàn)了母親演唱歌謠的甜美和深情。教師可結合句中的“芳香”一詞引導學生品味思考。
師:“芳香的音韻”這個句子為什么用表示味道的詞語來形容聲音呢?
生1:“芳香”讓我們感受到了母親歌聲的甜美、深情,很有感染力。
生2:歌聲太甜美了,不僅讓作者聽到了,而且還刺激了讀者的味覺,母親的歌聲可以用來聽,也可以聞呢!
師:還有哪些詞語可以用來形容母親的歌聲呢?大家從不同的感官進行感受。
生3:從視覺上可以是“鮮明的音韻”。
生4:從觸覺上可以是“光滑的音韻”。
師: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5:在皎潔的月光下,母親顯得如此美麗,如此圣潔,讓人感覺十分溫馨。
生6:母親在文中講述了神話故事,這給予作者啟發(fā),把自己的母親看成雕像。
師:是?。≌悄赣H的故事和歌謠的浸潤,此時作者看到的不僅僅是母親,而是一位圣潔的神人。
【分析】教師從學生閱讀文本的視角出發(fā),挖掘文本中看似平淡卻意蘊豐富的詞語“芳香”,為學生品析語言提供有效資源,教師引導學生模仿文中采用通感的手法,將“音韻”拓展到視覺、觸覺等層面,學生在遷移實踐中強化了對這一寫法的認知。
三、依循軌跡,感受作者的情感質變
師:作為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母親運用什么方法啟蒙作者呢?
生1:唱歌謠。
生2:講故事、猜謎語。
(出示句子“混沌的心豁然開朗”)
師:作者究竟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從母親的故事、歌謠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3:從歌謠中明白了勞動致富的道理。
生4:母親還用歌謠教育作者,要讓自己的生活充滿美好的向往。
生5:還有神話、謎語充滿了樂趣,母親是在向作者滲透人生的美好。
師:是??!母親什么都沒有講,但這些道理都蘊涵在故事、歌謠、謎語里,這就是最好的生命教育課。
生6:最后作者之所以成為作家,跟兒時母親講的故事、唱的歌謠也有很大的關系。
生7:歌謠這么優(yōu)美、謎語這么有趣,作者形成創(chuàng)作的沖動,這是母親為作者種下了文學的種子。
生8:讓一顆“混沌的心豁然開朗”。
師:母親就著月光,給予了學生最好的生命教育,這正是課題所說的——
生(眾):月光啟蒙。
【分析】教學片段引導學生從內容入手洞察作者生命成長的質變,從側面強化了學生對母親這一形象的深度認知,學生真正走進文本,體悟文本的內蘊,破解了“月光啟蒙”的深刻要義。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