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熟練地利用互聯(lián)網,獲取、分析和加工信息,是信息時代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的主要能力之一。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利用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在語文的課堂內外,指導訓練高職學生進行瀏覽型、程序型、選擇型、主題型等網絡閱讀,從而幫助學生掌握網絡閱讀的主要方法,培養(yǎng)有目的、高效的網絡閱讀能力。
關鍵詞:網絡 信息 閱讀教學 語文 閱讀能力
當今是一個互聯(lián)網高度發(fā)達的時代,里面的信息呈現(xiàn)幾何級的爆炸式增長,人們利用電腦、手機、ipad等各種電子工具聯(lián)通網絡,閱讀獲取文字圖表、圖片、音視頻等各種各樣的信息,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娛樂休閑等越來越離不開它。那么,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更應具有很強的信息獲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高職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如何順應時代,快速、有效地培養(yǎng)這種能力呢?本文試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談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網絡閱讀能力的必要性與方法。
一、信息時代的網絡閱讀現(xiàn)狀
(一)網絡閱讀在中國越來越普及
2009年4月22日,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課題組發(fā)布《第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包括在線閱讀、手機閱讀、手持式閱讀器閱讀等方式的數(shù)字圖書閱讀開始普及,國民各類數(shù)字媒介閱讀率為24.5%。在各類閱讀媒介中,“網絡在線閱讀”排第一(15.8%),其次是通過“手機閱讀”(12.7%)……調查發(fā)現(xiàn),獲取便利是國民選擇數(shù)字閱讀的主要原因,比例為60.1%,其次是方便信息檢索,比例為30%[1]。網絡閱讀的普及,促使教育界人士將其納入研究的范疇,特別是在對青少年的教育方面。
(二)青少年的網絡閱讀存在弊端
調查顯示,全國共有1億多的學生上網而看動漫、看電影、下載音樂、玩網絡游戲等娛樂追求是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網絡成癮。北青網、東南網《調查稱中學生網絡閱讀娛樂化,六成認為信息雜亂》(2011/01/21 10:22)一文指出:超過六成的學生選擇了“信息雜亂,判斷困難”,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網絡閱讀還存在“閱讀浮淺,印象淺淡”“閱讀心態(tài)浮躁”“耗費時間,效率低下”等弊病。
一方面,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社會進步,互聯(lián)網的普及,無論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中國國民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手段進行閱讀的技能不斷提高,特別是青少年跟進時代的速度更快;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由于缺乏引導和自制能力,青少年的網絡閱讀還存在不少問題,娛樂化、淺閱讀、無目的性、效率低等都在困擾著他們。
網絡文本現(xiàn)已漸漸發(fā)展成為一種無所不包的態(tài)勢。紙質文本閱讀需要教師加以指導,網絡文本閱讀同樣需要教師指導。唯有如此,才能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信息時代高素質人才。
二、網絡環(huán)境下閱讀教學的內涵、目標、特征與類型
(一)閱讀教學的內涵
閱讀是人從符號中獲得意義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過程,是信息知識的生產者和接受者借助于文本實現(xiàn)的一種信息知識傳遞過程。從語文的角度來理解,閱讀既是對文字信息進行感知和理解的復雜的認知過程,又是對文字信息進行情感體驗并產生共鳴的復雜的情感過程,還是對文字信息內化吸收并將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語言、轉化為思維工具和表達工具、形成語言能力的復雜的語言實踐活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閱讀教學是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感知、理解、應用和鞏固的心理過程;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它是實踐(預習、自讀或自學)—認識(講習、教讀或討論)—再實踐(知識轉化為能力)—再認識(復習或復讀)的認識過程;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它就是一個信息的獲取、加工和創(chuàng)造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徑。
有人將閱讀教學水平的發(fā)展概括為三個遞進的層次:認知、審美和應用。認知是指淺層次的對文章字詞,文章的外顯意義、結構脈絡及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意圖的認知。審美是讀者對文篇形式和內容進行鑒賞、評價、體悟,并形成自己獨特理解的過程。它要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認知結構、認知策略,運用閱讀策略進行比較、推理、概括、想象、聯(lián)想,把自己的整個心靈灌注到作品中去,實現(xiàn)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交感,具體有妙筆、蘊意、感悟、風格等幾個方面。應用是為了深化課文教學的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包括運用課文閱讀過程中習得的知識、技能和獲得的情致感受等進行遷移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
(二)網絡閱讀教學的目標、特征與類型
1.什么是網絡閱讀
網絡閱讀是一種由文本變化帶來的新的閱讀方式,專指網絡文化語境中的閱讀活動,即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來獲取包括文本在內的多媒體合成信息和知識,完成意義建構的一種超文本閱讀行為。它是在傳統(tǒng)的紙質文本閱讀基礎上的一種發(fā)展延伸,是基于現(xiàn)代科學成果的一種新的閱讀形式,但是它的本質還是閱讀。
2.什么是網絡閱讀教學
網絡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網絡文本為閱讀對象,以培養(yǎng)學生網絡閱讀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的閱讀教學活動。
3.網絡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
其核心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網絡閱讀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培養(yǎng)信息意識,即對信息的需求、認知和觀念等;二是瀏覽、搜集、篩選和甄別信息的能力;三是品讀能力和審美情趣;四是心智能力,主要是要通過網絡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意志力等心智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數(shù)人的網上閱讀只是停留在瀏覽、搜集等淺層次上,沒有體味、品嘗等深層次的閱讀,所以還不能稱為真正的網絡閱讀。
4.網絡閱讀教學的特征
有人對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與網絡閱讀教學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區(qū)別,網絡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量大面廣,方便迅捷;點擊鏈接,開放互動;平等參與,張揚個性。
5.網絡閱讀教學的類型
有人依據(jù)教學重點不同,將網絡閱讀教學大致劃分為瀏覽型網絡閱讀教學、程序型網絡閱讀教學、選擇型網絡閱讀教學、主題型網絡閱讀教學等幾種類型。
瀏覽型網絡閱讀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培養(yǎng)瀏覽、搜集、篩選和甄別信息的能力,練習網絡閱讀的基本技能,拓展知識面,豐富學生知識儲備。程序型閱讀教學指的是教師事先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步驟,學生按程序操作,熟練網絡閱讀的基本方法,其間,教師要進行個別點撥,規(guī)定閱讀的具體內容和要求,并且必須進行閱讀效果的檢測,以保證閱讀質量。選擇型網絡閱讀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在“博覽”的基礎上,選擇某一點進行“精讀”。主題型閱讀教學指的是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按照點圓式信息傳輸路徑閱讀大量有關信息,以達到研究主題、理解主題、創(chuàng)造主題的目的。
三、運用網絡教學平臺來進行高職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探索
下面結合我校語文教師在“職教新干線”網絡平臺的一些成功的探索,來談談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注重因材施教法。網絡文本是各式各樣的,而每篇或每次課的教學目的是不同的,所以教師要進行因材施教法,綜合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認知——審美——應用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目的。如在“應用寫作”中講《面試技巧與求職禮儀》時,就綜合運用了瀏覽型網絡閱讀教學、選擇型網絡閱讀教學等閱讀教學方法。首先是讓學生根據(jù)兩個關鍵詞(“面試技巧”和“求職禮儀”)進行搜索,學生們發(fā)現(xiàn)網絡上關于這兩個方面的信息很多,不知道怎么篩選;然后再要求學生根據(jù)性別尋找信息,學生有了稍微不同的感受;再就是要學生根據(jù)不同專業(yè)(視覺傳達、動漫、服裝、室內設計等)的就業(yè)方向再去尋找,學生的目的性更加明確。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篩選兩三個網站,選擇幾篇好的文章復制粘貼,進行對比閱讀,找出面試時最要掌握的技巧,最需要注意的是服飾、神態(tài)、行動等方面的禮儀,最后寫出自己的閱讀心得報告。如在講唐詩《春江花月夜》時,就主要以程序型閱讀方法:音樂的情境導入-詩人及時代背景的介紹-朗誦體會-文體解讀-賞析-延伸拓展“月”的文化意蘊-有關本詩的名家賞析文搜集與閱讀-個人的賞析習作。
注重技能技巧。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網絡閱讀習慣并教給學生搜索信息、閱讀信息、加工創(chuàng)造信息的方法(如精讀、略讀、速讀等),教育學生從眾多的信息中汲取有益的知識。如“大學語文”講《經典電影欣賞》時,就重點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方面的技能技巧。在給定的時間內,一是要求學生利用關鍵詞(經典電影、世界名導等)搜集電影誕生以來的經典電影有哪些,并按電影的類型各舉出五例,最出名的電影導演有哪些,舉出中外各10個人,他們的代表作有哪些。二是快速閱讀《影視藝術鑒賞》一書(電子版),找出電影欣賞的幾個關鍵詞:蒙太奇、鏡頭畫面、角色、聲音,并舉例子來詮釋它們。三是精讀《紅高梁》《天堂電影院》等幾篇影評,要求學生分析影評寫作的角度、影評寫作的結構安排等,總結歸納影評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四是布置看最新的影片的任務,在此基礎上,遷移性閱讀創(chuàng)作一篇影評。
注重品讀審美。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目標在網絡閱讀教學中同樣適用。網絡閱讀的優(yōu)勢主要是信息容量大,包含了紙質文本上一般沒有或不全的內容,但它的閱讀應該是在傳統(tǒng)閱讀基礎上的擴展延伸,而不是替代。我們要避免因網絡而帶來的快餐式閱讀、替代性閱讀等課堂淺閱讀,致使學生越來越“不知道品味”“不懂得鑒賞”,造成學生依靠網絡而人云亦云、缺乏思考的現(xiàn)狀;不要搞課堂討論參與轟轟烈烈,聲、像、畫精彩好看的課堂,卻落得收獲廖廖。如“大學語文”講《黛玉葬花吟》一詩時,播放《葬花吟》歌曲、電影劇的相關情節(jié),營造氣氛,引導學生進入對《葬花吟》的感情審美和文學審美之中。一方面教師課前布置好預習閱讀原著《紅樓夢》的任務,另一方面教師示范朗誦,學生個人仔細品讀,使學生對林黛玉這個人物形象的身世遭遇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對她為何寫出這樣凄美的詩有切身的體會,對其中的文字魅力、手法技巧有深入的研究。
注重互動創(chuàng)造。閱讀教學是互動的過程,是師生、生生、生本之間都要進行一個閱讀對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針對課文意蘊、感悟,在講授、討論中,產生思想感情的碰撞交流,使得閱讀進入內化的階段,能夠達到審美的層次?!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文學欣賞的經典名言。教學不是培養(yǎng)工廠流水線上的產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有個性有獨特見解的高級精神活動。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進行整體性閱讀,不搞肢解性講解,另一方面要使學生在主要閱讀文本及拓展資源的基礎上,完成對文章語言形式的個性化賞析和體悟,體味到課文字里行間所暗含的深層意蘊,基于課文內容形成超越文本之外的獨特感悟,能夠對閱讀中生成的感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如“大學語文”講《俄狄浦斯王》這一戲劇節(jié)選時,先布置學生網絡閱讀全本劇,搜集作者索??死账沟南嚓P情況,對作品的歷史背景作仔細的了解。課堂上教師對這一人物作較全面的分析,對這一悲劇的成因發(fā)表個人的見解,組織學生在課堂進行討論,課后布置學生看電影《俄狄浦斯王》,拓展閱讀《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研究》等著作,然后在職教新干線的教師個人空間里組織“‘俄狄浦斯情結之我見”的討論。反復的閱讀、講授、討論,使學生對俄狄浦斯王這一人物形象有了深切的感悟。從討論發(fā)言來看,閱讀教學的效果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有學生的發(fā)言為:“我認為,不應該將這種感情稱之為戀母情結,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所娶的是自己的母親。希臘神話中有原文,好像是這么說的:他意識到這或許是神或者什么惡魔的安排,他懊悔萬分,為自己的亂倫行為懲罰自己,要求將自己放逐,用金針刺瞎自己的雙眼,并且終身流浪??梢娙⒛赣H并不是他自己的選擇,所以戀母情結也無從說起?!边@個分析說明學生的閱讀面較廣,能夠將知識綜合運用、正確表達自己的見解。
四、結語
雖然,網絡正在日新月異地發(fā)展,閱讀在不斷地進行,閱讀教學的研究理論也在不斷進步,但是更主要的還是要將網絡閱讀教學進行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閱讀教學理論。期待網絡閱讀教學能在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信息能力上能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注釋:
[1]人民網:《第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網絡閱讀率為15.8%,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9178994.html。
參考文獻:
[1]王張萍.網絡閱讀教學探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2]俞錦莉.大學生網絡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調查及辨析[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0,(4).
[3]孫益祥,陳琳.青少年的網絡閱讀及其模式[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0,(4).
[4]袁華莉,余勝泉.網絡環(huán)境下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7).
[5]周立群.網絡閱讀教學:源于課程論的視角[J].中國電化教育,2010,(6).
(洪華平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 4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