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英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yè)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變易理論(variation theory)起源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的“現(xiàn)象圖式學”研究,是關于學習的一種理論,認為“學習”便是要改變人對事物或學習內容的看法。為了認識某個事物,必須注意到這個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不同?;谧円桌碚摰恼n堂教學研究經驗告訴我們:有審辨的學習和能夠審辨到學習的變易性質的教學,才是有意義的、有效的學習和教學。
在變易理論的指導下,結合課堂學習研究的方法進行高?!皥F隊合作”課程的開發(fā)與設計,從探究學習本質入手,呈現(xiàn)真實的課堂教學:學生是怎樣認識學習內容的,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以前的經驗對當下的學習內容有什么影響,產生了哪些變易。教師對學生以前的經驗是怎樣認識的,是否意識到變易,如何有效運用這些變易組織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和提高相關能力。通過研究,為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教學提供實踐依據(jù),同時為教師教學和專業(yè)發(fā)展提供理論與行動策略的支持。盡管變易理論所指的學習內容包括學科知識和能力兩項屬性,但到目前為止,變易理論的課堂教學應用研究主要以知識性為主,技能或態(tài)度方面的課題還未有涉及,在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也很少。因此,本項研究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拓展和創(chuàng)新性的嘗試。
變易理論所指的學習內容有兩種屬性:專項屬性,是指某種我們希望學生學到的學科知識(短期目標);通用屬性,是指我們希望學生如何去應用學到的學科知識,及通過學習這門學科知識培養(yǎng)學生建立及發(fā)展某種特定的能力(遠期目標)。如以“團隊信任”這一學習內容為例,我們認為它的專項屬性指的是“以過去的經驗為根據(jù)對一個人的行為作出預測”這一概念;通用屬性則是指“通過學習團隊信任的概念和針對性的訓練,團隊成員相互之間能養(yǎng)成承認弱點和錯誤、主動尋求幫助、贊賞并且相互學習各自的經驗和技術等各項能力”。此處所指的學習內容,不單是一個概念或理論,還包括教師希望學生可以獲得的某種技能、態(tài)度或價值觀。并且學習內容可以隨著師生的互動而改變,預設的學習內容會在課堂中根據(jù)學生的反應而變通,目的是使學習內容變得更有價值。
目前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改變課程實施過程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團隊合作”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科知識與教學經驗,參考相關的學術文獻,通過訪談學生,以及在課堂上仔細觀察及聆聽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看法等方式,找出需要攻破的學習難點,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和立場出發(fā)來尋找學習內容的關鍵特征。
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特定的學習內容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進行的總體考慮。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策略是根據(jù)學習內容的需要而運用的,不是因為硬要用某個教學策略而盲目使用。基于變易理論的課堂學習在設計及運用教學策略時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讓學生體驗到關鍵特征的變易。在明確關鍵特征的基礎上,設計具體的變易圖式,根據(jù)變易圖式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教師在課前輔導,明確學習的內容、目標,提供教具和活動材料等經費保障,控制課堂教學進程;學生根據(jù)分組,輪流備課、制作課件、籌備過程訓練的教具、組織課堂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協(xié)作,使之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獨立思考、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自主學習能力。
考核評價改變傳統(tǒng)方式,實行過程評價和期末筆試相結合,權重為:過程評價65%,筆試35%。過程評價在每一節(jié)課結束進行,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當堂授課的團隊進行書面和口頭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團隊凝聚力、團隊學習力、團隊業(yè)績、團隊協(xié)作性、團隊素養(yǎng)、團隊精神面貌和社交禮儀等七個方面,評價參考標準分為優(yōu)秀(10分)、良好(8分)、一般(6分)、較差(4分)、差(2分)五個等級。筆試在學期結束進行。
[1]李樹英,高寶玉.課堂學習研究實踐手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2]林英.基于“全程式”實踐模式的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J].中國電力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