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江蘇省新沂市高塘中學,江蘇 新沂 221400)
試論《傷仲永》的教學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徐艷
(江蘇省新沂市高塘中學,江蘇新沂221400)
摘要:《傷仲永》是北宋名家王安石的名作,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在這篇短短的散文中,蘊含著后天教育對人的身心發(fā)展有著決定性作用這一人生至理。文章就《傷仲永》的課堂教學展開討論,論述如何讓學生學會欣賞文言文的簡潔之美,揣摩作者的寫作技巧,并讓學生明白后天教育對個人成才的重要性。
關(guān)鍵詞:初中教育;文言文教學;后天教育;成才
《傷仲永》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王安石寫的一篇散文。王安石在這篇短短的文章中言簡意賅地完成事件敘述,并深刻地闡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文章簡潔明了,用詞恰到好處。這篇文章不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還具有引導學生重視自己學業(yè)的現(xiàn)實意義。
(1)文言文詞匯?!秱儆馈肥浅踔猩钤缃佑|的篇幅較長的文言文之一,在文中有很多用法靈活的文言文詞匯,這些詞匯的含義和詞性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的區(qū)別??梢酝ㄟ^本課的教學,讓學生掌握這些詞匯,并通過揣摩這些詞匯的用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愛好。例如,“傷仲永”的“傷”,在現(xiàn)代漢語中,人們習慣性地將其理解為傷害,然而學生在學完本文后,無需教師的提醒就會自然而然地總結(jié)出:這個“傷”應(yīng)該理解為“為……傷心、感傷”。學生能夠理解到這樣的程度,就已經(jīng)很接近真正的含義了,接下來,教師再指導學生總結(jié)出真正的含義應(yīng)該是“哀傷、嘆息”。
(2)領(lǐng)會全文。讓學生學會文言文詞匯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領(lǐng)會全文,進而領(lǐng)會文言文的簡潔之美,增強學好文言文的信心。例如,作者在文中前兩段記述了方仲永,先是耳聞后為目睹,在方仲永展露天賦和最后的回歸平庸之間,作者分別用三句話作為概括、點睛之筆??梢酝ㄟ^讓學生總結(jié)方仲永從聰穎到平庸的三個階段,考查學生是否理解文章。學生多數(shù)能獨立翻譯全文并總結(jié)出這三句話:從“指物作詩立就”到“不稱前時之聞”,直至最后的“泯然眾人矣”。
(3)領(lǐng)會作者的表達方式?!秱儆馈烽_題指出了對仲永遭遇的“傷”,很多學生讀完文章卻會提出疑問,“為什么文中沒有出現(xiàn)一個嘆息相關(guān)的字?”這是因為學生雖然學會了文言文詞匯,也能把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文,但卻沒能在更深層次理解文章,沒能領(lǐng)會作者表達手法的巧妙。文章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傷”字,但是卻處處流露出“傷”。作者對仲永的遭遇的嘆息,正是通過對仲永在鄉(xiāng)人心目中的地位對比來實現(xiàn)的。在仲永幼年“指物作詩立就”時,作者以“邑人奇之”點明童年的仲永在人們眼中是神童,但作者自揚州返鄉(xiāng)之后,作者舅舅的一句“泯然眾人矣”,描繪出成年后的仲永在鄉(xiāng)人眼中已變得平庸。從“邑人奇之”到“泯然眾人矣”,鮮明生動地指出:當年的神童已淪落為平庸之輩。文中雖然不見嘆息,但仲永的結(jié)局之悲慘讓千年之后的我們讀起來都不禁在內(nèi)心為其哀嘆、惋惜。教師可以通過深入剖析文章,讓學生反復揣摩作者通過間接描敘事件、直接表達觀點的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
(4)對學生寫作的指導意義。該文的描寫和議論都很平和,但作者在文中采用的描寫手法和表達方式,很值得學生在學習中細心揣摩和借鑒。例如,作者通過“邑人奇之”對比“泯然眾人矣”,描寫仲永在鄉(xiāng)人心目中地位的變化,突出了仲永結(jié)局的悲慘。雖然只是平平淡淡的描述,卻能夠達到拷問每位讀者心靈的效果,使當代的人們?nèi)匀挥X得方仲永最終的遭遇對我們具有警示作用。作者在點出仲永悲劇的原因時,僅僅用“世隸耕”交代了仲永的家世,隱晦地指出造成仲永悲劇的根本原因。后面提到仲永父親“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點出他貪圖小利卻耽誤了兒子終身的可悲,一個“扳”字深刻表達出仲永在成名后身不由己地成為父親謀取小利的工具?!安皇箤W”三個字雖然平淡,卻是仲永從神童淪為常人的關(guān)鍵。這三種因素湊在一起,就入木三分地揭露了方仲永悲劇的根源。在文章整體安排上,前兩段客觀描述了作者見聞,向讀者陳述仲永的遭遇,不加一個字的評價,使文章具有極強的可信度。在第三段,則一針見血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將文章的立意提高到對所有人的警示。仔細揣摩這篇文章的整體結(jié)構(gòu)——先客觀陳述事實,再開門見山地提出觀點,并適當?shù)靥嵘约河^點的立意,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這種謀篇布局,對初中生學習寫作,尤其是學習議論文寫作,有非常大的方法上的指導意義。
王安石在文章最后對方仲永結(jié)局的嘆息,如同黃鐘大呂一樣,扣動著千百年來眾多讀者的心弦,提醒人們后天教育對人才成長的重要性,從而告誡讀者:一個人無論天資有多么出類拔萃,也不能忽視后天教育。王安石在最后的議論中指出,天賦遠遠超過一般有才能人的方仲永,不接受正規(guī)的后天教育尚且泯然眾人,那么大多數(shù)天資一般的人如果不重視后天教育,其最后將淪落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這一思想對學生有著非?,F(xiàn)實的教育意義。因此,在學生剛剛學完本課時,教師要結(jié)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及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其懂得后天學習的重要,這能促使學生正視自身對學習的態(tài)度,改善學習觀。
本文以《傷仲永》教學為基礎(chǔ),主要討論其對初中生文言文教學的意義和對初中生寫作的指導作用。首先,可以通過對《傷仲永》的學習,讓學生喜歡文言文,提升學生欣賞文言文的能力;其次,文章的寫作技巧和作者對文章中心思想的表達方式,對學生的寫作技巧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最后,在學生能夠徹底理解本文的基礎(chǔ)上,要提高學生對學業(yè)的重視程度,促使其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加努力。
參考文獻:
[1]鄭智勇.《傷仲永》的一個訛字[J].韓山師專學報,1993(04).
[2]陳登億.《傷仲永》淺析[J].承德師專學報,1982(04).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6-0095-01
作者簡介:徐艷(1978-),女,江蘇新沂人,中學二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