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州??
【摘要】目的: 觀察自擬湯藥聯(lián)合西藥在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隨機選取4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觀察組,給予自擬湯藥聯(lián)合西藥治療,另選取47例作對照組,僅給予西藥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后的療效。結(jié)果:兩組患者療后LVESV、LVEDV、LVEF參數(shù)值均有所改變,但觀察組患者療后參數(shù)值更趨于正常,且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自擬湯藥聯(lián)合西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療效顯著,不易復發(fā),對患者更有利,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guān)鍵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5476+1【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4-0057-0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指人體心肌收縮力下降,心排出量降低,靜脈血流不暢通等因素引起的心功能失代償?shù)穆跃C合性疾病,若不及時治療,會威脅到患者性命。臨床采用自擬湯藥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了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從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來我院就診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隨機選取94例作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24例,年齡33~70歲,平均(536±14)歲;病程01~3年,平均(17±06)年;其中肺心病21例,風心病16例,中先心病10例;心功能分級:Ⅱ級30例、Ⅲ級17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26例,年齡35~72歲,平均(3021±18)歲;病程03~4年,平均(23±08)年;其中肺心病18例,擴張性心肌病22例,病毒性心肌炎7例;心功能分級:Ⅱ級33例、Ⅲ級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依照陳灝珠主譯(美)《臨床心臟病學》[1]中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即①患者左心衰竭時伴有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夜間或勞作后病情加重,病情嚴重者可見咯血、心悸、頭暈、嗜睡等,而右心衰竭后可出現(xiàn)心臟淤血,腹瀉、食欲不振、尿少等癥狀;②除有心臟病相應體征外,左心衰竭時有心率加快、心尖區(qū)第一心音減弱,肺動脈瓣第二心音增強,哮鳴音明顯;右心衰竭時有肝腫大伴壓痛、下垂性水腫、頸靜脈充盈等;③X線檢查可見肺淤血或肺水腫(左側(cè)心力衰竭),心影擴大;④超聲心動圖檢查可見心房、心室擴大,舒張功能異常、心室收縮,或少量心包積液等;⑤心導管檢查左心衰竭肺楔嵌壓升高,右心衰竭中心靜脈壓升高。
13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陳灝珠主譯(美)《臨床心臟病學》[1]中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者;分功能分級均符合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2]制定的心臟病功能分級標準者;原發(fā)病均為冠心病且病情較穩(wěn)定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非冠心病引起的心衰者;伴有心率失常;心動過緩(<60次/min)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者;有心源性休克者;嚴重肝臟功能不全者;原發(fā)性高血壓、糖尿病,且需加用相應藥物者;
14方法對照組:給予西醫(yī)治療。主要藥物包括:螺內(nèi)酯片(世貿(mào)天階制藥(江蘇)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2460H1085),20mg/次,每日1次;培哚普利(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00651H725),4mg/次,每日1次;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92323H051),125mg/次,每日2次;地高辛(北京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053),0125mg/次,每日1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西醫(yī)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自擬湯藥治療。藥方組成:丹參12g,紅參20g,澤瀉12g,炮附子6g,葶藶子9g,甘草6g,黃芪20g,三七10g,豬苓12g,水煎服。此外,還應辨證論治,心腎陽虛型加枳實10g,防已10g,干姜10g,桑皮15g,大腹皮15g;陽虛水泛型加桑皮15g,細辛3g,桂枝10g,赤芍10g,五味子10g,蘇子10g,麻黃10g;心陽虛弱型加沉香10g,紅參15g,龜板膠15g(烊化)、蛤蚧尾一對、附子15g,根據(jù)各自癥型給藥后,加水煎服,一日一劑,一日二次。所有患者均連續(xù)給藥2周,2周為一療程,治療期間積極消除心力衰竭誘因,低鈉飲食。
15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用藥治療后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以及總有效率等。
16療效判定依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對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判定標準可分為3類。顯效:療后患者心功能改善至Ⅱ級;有效:療后患者心功能改善至Ⅰ級;無效:療后患者心功能未見任何變化或病情加重。
17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兩組患者療后各項參數(shù)值情況比較從下表1中各項參數(shù)值情況可知,觀察組患者用藥后各項參數(shù)值更達標,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心血管內(nèi)科常見疾病之一。從中醫(yī)學角度來看,心屬陽,主要以“陽氣”為用[4]。五行屬火,故心陽有溫煦、推動之功效。但心之陽氣賴腎陽資助,因而無論心陽虛日久及腎,或是腎陽不足,心失溫養(yǎng),均屬于陰寒內(nèi)生、心腎陽虛之證,治療的關(guān)鍵在于活血通絡、益氣溫陽、化痰降氣、利水消腫、化瘀。
螺內(nèi)酯片是醛固酮的競爭性抑制劑,主要是作用在遠曲小管與集合管中,阻斷Na+-K+與Na+-H+相互交換,使得Na+、C1-和水排泄量增加,但K+、Mg2+與H+的排泄量則減少,利尿效果極好,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效果顯著。β-受體阻滯劑可抑制人體腎上腺素能受體,降低心率,減少心肌收縮力,降血壓、降低心肌耗氧量,避免兒茶酚胺對心臟帶來損傷,改善人體左室功能,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培哚普利是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抑制劑,可削弱外周血管阻力,保持心率與心輸出量不變,可應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療中。地高辛可提升心肌收縮力,減緩心率,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顯著。而自擬湯藥的主方成分包括丹參、炮附子、紅參、甘草、澤瀉、葶藶子、豬苓等。而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炮附子可溫脾燥濕、補陽益火;紅參性溫、甘、微苦,在心原性休克、崩漏下血、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療中效果顯著;三七的消腫定痛、散瘀止血功效極強;澤瀉可益氣力、消水、養(yǎng)五臟;甘草可緩急止痛、瀉火解毒,補中益氣、抗炎;豬苓的利尿性能較強。不同藥物功效不同,所有藥物同用,可起到溫陽利水、擴張血管、改善心功能之功效,但在治療的過程中,還應辨證論治,已達到針對性治療的目的[5]。此外,若在螺內(nèi)酯片、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培哚普利、地高辛等藥物基礎(chǔ)上,輔以自擬湯藥治療,可讓患者的LVESV、LVEDV、LVEF參數(shù)值更趨于正常,總有效率更高,療效明顯優(yōu)于僅使用于西藥治療,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自擬湯藥聯(lián)合西藥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效果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心臟病學[M].上??茖W技術(shù)出版社,2007.
[2]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臟病功能分級標準[Z].192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1993:57.
[4]高雅琦,黎明華,何皓颋.溫膽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10):16-18.
[5]晏興鳳,蘇衛(wèi).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1(09):189.
(收稿日期:20150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