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云
摘 要:音樂是一種藝術,是人情感的真情流露,每一首音樂都是對情感世界沉淀,都會牽著每一個吟唱者的情感。感悟歌詞中蘊含的真情實意,傳遞演唱者的情感,通過情感節(jié)奏韻律,在課堂上,使學生和音樂產生情感交融,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音樂 情感表達 情感共鳴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9-0171-01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鑒賞和音樂表演都充滿了情感:作品的產生是作者受到情感觸動,在表演時,表演者將自己的情感與音樂情感結合在一起,從而更加深刻、感人。白居易曾經說過:“樂者發(fā)于聲,聲音發(fā)于情?!边€說:“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聲?!闭f明音樂的美感和藝術魅力取決于演唱者的情感,可以傳情達意,有感染力,聲情并茂的音樂可以與音樂課堂的學生產生共鳴,所以,音樂中充滿了情感。
1 富有情感的音樂作品影射特定的創(chuàng)作背景
每首音樂作品,都與社會環(huán)境、創(chuàng)作者的心境以及時代特征等有著密切關系,這些因素構成了音樂作品的情感基礎。但是,大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容易忽視音樂作品的背后內容,拿到音樂作品之后,直接進行音樂鑒賞,許多學生還未領悟到音樂創(chuàng)作的意圖和情感,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時代背景,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境。如果全面了解這些信息,能夠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更好地領悟其他作品。比如,《黃河大合唱》,學生在聽這首歌曲時,都能感受到一種慷慨激昂的氣勢,那么學生為什么會有這種體驗呢?很少有同學能說明原因。如果教師在鑒賞這首作品之前,簡單地講述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告訴學生這首作品是作曲家冼星海在黃河岸邊,看到八路軍奮勇抵抗敵人時所作的,這首作品表達了作家對八路軍奮勇抗敵的欽佩和贊揚,充滿了英雄主義光輝。當學生了解這些內容之后,才能對這首作品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2 巧妙設置教學情境體驗音樂情感之美
雖然音樂是以聽覺為主,但是也需要其他感觀的配合,這樣才能對音樂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何在音樂課中完全調動學生的感觀系統(tǒng),是高中音樂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萍嫉陌l(fā)展豐富的音樂教學方式,如在鑒賞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作品想要表達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所有感觀。在鑒賞《臉譜》這首音樂作品時,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各種臉譜,學生不僅能夠欣賞音樂,同時也能欣賞與臉譜相關的影像,從而深入了解這首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運用各種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音樂情景,從而加深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
3 通過音樂鑒賞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聽是參與音樂教學的關鍵,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能夠認識、了解音樂的內涵,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音樂美的本質是音樂教學進行的過程,也是情感和音樂要素變化的過程。音樂是情感的載體,是心靈的語言。俗話說:“音樂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站在藝術形式的角度上看,音樂的本質是情感宣泄、情感撞擊、情感審美和情感交流。通過反復聆聽,感受音樂要素的變化。音樂情感和音樂情緒的體驗不能停留在表層上,應該深入到內心的體驗,尋找令人震撼的藝術效果。讓學生面對音樂,通過音樂情感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情感共鳴。再比如,在進行《鋼琴音樂的奇葩》教學時,可以設計如下教學流程:
第一,先完整地聆聽《c小調(革命)練習曲》,感受音樂情感。然后,教師向學生布置聆聽任務:你認為這篇作品是什么類型的?是英雄主義還是戰(zhàn)斗主義,或是悲劇主義?為什么?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思考。第二,復聽第一部分,感受音樂的整體氛圍,并學唱該部分主題。學生聆聽后,積極回答問題,教師再進行總結。第三,復聽第三部分,分析和研究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處。學生聆聽后,可以相互討論,然后進行總結。第四,欣賞完整的馬克西姆演奏的《革命練習曲》視頻,聽完后,談論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在上述步驟中,第一步驟的設計是通過聆聽完整版本,簡單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并引發(fā)學生思考。第二、三步驟設計復聽,要求學生關注音樂要素的變化,關注作品的主題,體驗作品的情感和內涵,準確把握節(jié)奏和旋律。通過賞析,保證學生對音樂作品有個全面的了解,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當學生對肖邦音樂作品有了全面認識和把握后,再進行拓展教學,促使學生深入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特征,進一步認識作品,對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有的是感性上的直接情感體驗,這種直接情感體驗是源于日常的經驗積累。有的情感體驗可以從音樂外的文字因素中獲得,促使傾聽者對音樂情感有著更深入的理解:為了提高情感體驗的準確性、細致性和深刻性,學生需要反復聆聽,深入感受音樂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因此,通過反復聆聽,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情感共鳴,準確把握音樂作品情感。
4 讓學生融情于音樂作品鑒賞之中
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有效的引導,啟發(fā)學生思維,促使積極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主動體驗音樂教學過程。比如,鑒賞德彪西音樂,德彪西被人們稱為個人流派,其音樂具有印象派特征,教師在進行討論式教學時,可以選擇德彪西音樂進行案例分析,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各組成員發(fā)表自己小組的見解。有的學生表示在音樂中看到了大海,有的學生說看到作者在海邊奔跑,有的學生說感受到了朦朧的氣氛,這些都是印象派音樂作品的藝術特征。教師在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后,組織學生再次聆聽音樂,這次鑒賞應該比第一次鑒賞更加深入,促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音樂的本質。
總之,情感是音樂的靈魂,情感體驗是音樂教學的目標。但許多音樂教師都忽視了音樂情感體驗,從而導致音樂教育沒有發(fā)揮實效。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音樂背后的內容,通過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有效教學情景,反復聆聽,產生情感共鳴。
參考文獻:
[1]陳利君.例談強化高中音樂教學的情感體驗[J].科技資訊,
2014,01(11):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