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慧霞
摘 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數學習題,滲透不同的數學思想,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小學數學為例,并結合自身實踐,對數學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進行一番詳細的剖析和研究。
關鍵詞:數學思想;解題能力;符號化思想
下面,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數學教學思想進行詳細說明和探究。
一、滲透符號化思想,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符號化思想,即用符號化的語言,如數字、字母、圖形及各種特定的符號等來描述數學內容的一種教學思想。在數學教學中滲透這種思想,可以簡化數學運算過程,加快學生數學思維的速度,而且對于學習思維比較簡單的小學階段學生而言,運用這種思想進行數學教學使教學課堂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而且對于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也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可將這種思想滲透于數學教學過程中,以此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比如,在教學“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時,由于一年級學生思維比較簡單,在使用數學符號時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錯誤,例如“7比4多多少”這道題,學生一看到“多”這個字,就會用“+”,于是就列出錯誤的算式:7+4=11,這時,我們就可拿出火柴棒,首先擺7根,然后在這7根的下面擺4根,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對比,列出正確的算式,即7-4=3,然后,對這道題進行相應改變,如“比7多5是多少”,同樣利用擺火柴棒的方式,讓學生列出正確的算式7+5=12。這樣,通過這兩道題的對比訓練,使學生正確理解了“+”“-”這兩個符號的內涵和所表示的概念,學生再碰到類似的習題時,就不會出現以上錯誤。
二、滲透轉化思想,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轉化思想,即將未知的、陌生的、復雜的問題通過演繹歸納轉化為已知的、熟悉的、簡單的問題,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進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想。這種教學思想如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為數學教材中有著很多具有較高抽象性和邏輯性特征的內容,按照平時的講解方式,難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進行理解,這時,我們可將轉化思想滲透于數學教學中,如此,便能使學生學習思維變得靈活起來,能有效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數形結合思想,即根據數與形的對應關系,通過數與形的相互轉化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思想。對于小學數學學科而言,運用這種思想,可以使抽象、復雜的數量關系變得具體、簡單,而且,小學生由于年紀小、認識水平低,且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總是善于對富有直觀性的事物產生興趣,而這種教學思想,恰好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它能夠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數學學習中來,并且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比如,在教學“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我為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小明家的養(yǎng)雞場里,母雞有70只,比公雞多了17只,那么請問,小明家養(yǎng)雞場里公雞有幾只?因為此時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題中的數量關系對于他們而言,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我就運用了數形結合思想中的“以數化形”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題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建立起一種直觀的教學模型,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具體步驟為:
我通過畫線段圖,可以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母雞的只數由兩部分組成,即跟公雞相同的只數和多出來的只數,那么公雞的只數就是母雞只數減去多出來的只數,可列算術公式70-17=53(只)。這樣,在這一直觀圖的正確引導下,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其中的數量關系,并成功解出該題。
總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學思想的滲透,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得到有效、切實的發(fā)展和提高,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文化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滿慧.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南京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