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訓豹
摘 要: 小學語文教材課后的習題能直接反映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有些教師不重視課后習題,學與練脫節(jié),導致課堂低效現(xiàn)象,作者提出要充分發(fā)揮課后習題的作用,讓這些問題引領(lǐng)學生熟悉課文,作為深入課文的切入點,解讀文本的金鑰匙,拓展延伸的渠道,構(gòu)建有效的語文課堂。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材 課后習題 有效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學不斷改革??v觀平時的語文教學,我們會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十分注重文本內(nèi)容的鉆研,忽略課后習題的分析與研究;重視課外教輔資料的搜集,忽略課后習題的開發(fā)和利用,導致目標不夠明確,訓練隨意的現(xiàn)象。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怎么了?一屆不如一屆,六年級的造句水平與二年級沒有什么區(qū)別。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狀況呢?那是課后的相關(guān)習題被忽視了,成了花瓶。因此,要重視教材課后的習題,方可構(gòu)建有效的語文課堂。
一、聚焦課后習題,構(gòu)建有效課堂
1.分析習題,細化學段目標。
不管是哪種版本的教材,它在編寫的過程中都凝聚了編寫專家的心血。每一句話,每一道課后習題都是編者們精心編寫的。新課標的精神,年段特點的體現(xiàn),都濃縮于課文后面的練習中。緊扣課后習題確定教學目標,并讓教學始終瞄準目標,這是有效性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各學段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有側(cè)重的,如何確定各學期訓練的重點呢?除了《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直接作了要求外,還可以根據(jù)課后習題確定。課后習題揭示的訓練目標要比學段目標顯得更細化、更具體,更有利于教師清晰地把握教材的訓練重點。
2.緊扣重點,確定課時目標。
在明確學期的學習目標、單元訓練的重點后,就可確定課時目標。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課后習題有:(1)朗讀課文,背誦第二自然段;(2)用鋼筆描紅、臨寫;(3)讀一讀,再抄寫;(4)查字典。先解釋帶點的字,再說說詞語的意思;(5)讀句子?;卮鹄ㄌ柪锏膯栴}。這五道習題中第一道是朗讀、背誦習題,第二、三、四道是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習題,第五道是本課的重點訓練項目——結(jié)合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對照課后習題,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重要的詞語。(3)通過重點語句感知并體會肖邦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些教學目標與課后習題相互對應(yīng),緊扣課文,特色鮮明,簡潔明了,易于實施。
二、交流課后習題,引領(lǐng)學生熟悉課文
完成一篇課文的教學需要兩三課時,因為課時之間都有一定的間隔時間,所以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對課文產(chǎn)生遺忘,學習熱情也會有所減弱,不利于后續(xù)課時的開展。如果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課后習題中“讀寫詞語”這一類習題,以詞帶句,以句帶篇,復習導入,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如《九色鹿》第三題:讀一讀,抄一抄,再聽寫?!俺庳煛l(fā)誓、慚愧、知恩圖報、殘害、靈魂、笑話、背誦、背信棄義”,教者在處理這道練習題時沒有簡單地停留在“讀、抄、聽寫”上,而是作了補充要求:用上這些詞句寫幾句關(guān)于課文內(nèi)容的話。第一課時結(jié)束后教者把這個作業(yè)布置下去,并且在第二課時的開始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說得很熟練,雖然用的詞句有多有少,但是在交流過程中,不僅熟練了課文,而且學習熱情被充分調(diào)動,在表達中加深對詞句的理解,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可謂一舉多得。
三、探究課后習題,撬動課文的支點
“課后習題”中不乏這樣的習題,它們反映了課文的重點、難點,有很高的探究價值,抓住了它們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圍繞它們展開教學,可以避免教者的繁瑣提問、繁瑣分析,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有利于轉(zhuǎn)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如《詹天佑》一文,課后有一習題“為什么說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這一問題是一個很好的課堂教學的切入口,緊扣重點詞“杰出”“愛國”,由此輻射全篇課文的教學,從而讓學生明白可以從人物“想的、說的、做的”幾個方面感受人物的特點,進一步深化對詹天佑的認識。這樣的閱讀指導,能啟發(fā)學生圍繞主題,抓住重點潛心會文,教學主脈絡(luò)清晰,閱讀整體性更凸顯,課堂更簡約。
四、關(guān)注課后習題,演練技能的階梯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整個語文教學都是“言語活動”。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開展言語活動,將語文的聽說讀寫落實下去?“課后習題”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讓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積累語言的基本功訓練,如造句、讀寫結(jié)合的“小練筆”等。因為有了課文的例子,有了學習課文的鋪墊,學生訓練時沒有了“絞盡腦汁”的痛苦,覺得有東西寫,也很樂意寫。如《虎門銷煙》第四題:以“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為題寫一段話。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進行寫話訓練,使學生的體驗得到升華的同時,也遷移運用“課文語言”。如果我們處理好這類習題,則不僅可以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而且可以自然而然地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五、注重課后習題,課外拓展的橋梁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相等,課后習題中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如練習演講、排練課本劇、收集古詩、交流故事等,使語文課程從封閉的課堂上走出來,走向生活和家庭,走向自然和社會,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對于這類課后習題,當堂結(jié)合教學完成的要當堂完成,不能當堂完成的教師要有所布置,有所落實。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主編朱家瓏說:“課后習題,或點明了應(yīng)掌握的基礎(chǔ),或提示了理解課文的思路,或體現(xiàn)了教學訓練的重點,或滲透了教法和學法。是學生掌握知識、進行知識遷移以及能力訓練的載體。”它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思路,為教學活動提供了突破點,不應(yīng)被視為一種擺飾。我們要共同關(guān)注課后習題,發(fā)揮其優(yōu)勢,重視每道題的有效落實,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扎實、有序、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