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環(huán)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部分,閱讀教學對增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寫作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進行了探討,并從學生閱讀興趣、閱讀方法、課內外閱讀結合三個方面著手,提出了相應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興趣 有效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汲取知識。閱讀是一種最基本的學習形式,反映了教師、文本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過程。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看,整體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雖然耗費了較多精力,但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獲得較大提高。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所關注的重點。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主動進行閱讀學習的前提是擁有較濃厚的興趣,并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探索閱讀中的樂趣。因此,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強化教學效果,教師必須結合這一階段學生的學習特征,采取多種措施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1)精心設計閱讀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閱讀前,教師可利用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故事、謎語或歌曲做鋪墊,在充分調動學生好奇心后,再自然地導入閱讀,讓學生在濃厚興趣的驅使下,快速投入到閱讀情境中。
(2)創(chuàng)設閱讀教學情境。針對小學生的個性差異與閱讀能力,創(chuàng)設形式新穎且具有啟發(fā)性的教學情境,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發(fā)揮自身所長。通過營造和諧、寬松的閱讀氛圍,學生能更自信地閱讀,進而提高閱讀興趣。
(3)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讓閱讀內容以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通過視頻、圖畫、音頻等載體,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感官體驗,將學生更好地引入閱讀情境中,并深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其閱讀興趣。
例如,教師在進行《頤和園》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時,可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頤和園的美麗風景,并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通過視頻或圖片所看到、感受到的頤和園的美,再對比文中內容,以此讓閱讀教學過程變得更有趣。同時,教師還可組織學生根據閱讀主題,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如讀書報告會、手抄報展評、讀書筆記展評等,鼓勵學生更積極地參與閱讀活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靈活掌握閱讀方法與技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強化教學效果,不僅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要確保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與方法,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語文教師在實際閱讀教學中,需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的傳授,糾正學生存在的不良閱讀習慣。
(1)引導學生閱讀中的勤動筆、善思考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巧妙提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閱讀思考,并鼓勵學生提出閱讀過程中形成的疑問或發(fā)現的問題,要求學生配備相關紙、筆,用于閱讀要點摘抄及重點標注。通過這種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善思考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結合學生的閱讀現狀,指導學生學會使用工具書,并鼓勵小學生嘗試自主預習、自主利用工具書解決閱讀中出現的難題。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師可根據學生閱讀能力,傳授學生字典、詞典等工具的應用技巧。
(3)傳授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在閱讀教學中,不同體裁的文章所采用的閱讀方法不同。對此,教師可利用不同文章體裁的差異,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層層遞進地傳授學生朗讀、默讀、復述等多種閱讀方法,待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再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精讀、略讀,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其中,精讀法作為閱讀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對提高學生閱讀效率有著較大幫助。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其具備一定閱讀經驗及知識量的基礎上,適當引入精讀法,提高學生閱讀效率,并同時要求其做好閱讀批注、筆記等。
3.以語文教材課文為基礎,課內外結合拓展課外閱讀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不局限于課堂閱讀教學,還可通過課外閱讀,積累閱讀經驗。因此,教師可將課文作為學生閱讀培養(yǎng)的基礎,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并采取有效方法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機融合,達到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良性閱讀效果。其中,教師可將語文教材作為學生閱讀的基礎。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本文章都是相關教育學者精心挑選、編排的文章,語句優(yōu)美、情感真摯、內容充實,符合這一階段小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特征。因此,教師需引導學生以課文閱讀為主,結合課文主題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以此更好地積累語文知識,并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對于小學生存在的求知欲強、好奇心重、是非辨別能力弱等特征,教師應主動為學生挑選最合適的讀物,如在學習了《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后,教師可向學生推薦相關讀物《周恩來》,又如在完成《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學習后,教師也可推薦學生閱讀兒童版的《三國演義》。此外,教師還要著重提高小學生的自我分辨能力,學會自主選擇學習價值較高的讀物,避免沉迷于庸俗、低級趣味的書籍或刊物。鼓勵學生進行讀書交流,并肯定其閱讀成果,更好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
參考文獻:
[1]荀艷敏.課內課外相結合,提高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3).
[2]吳小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3).
[3]董娜.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