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摘 要: 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在教學工作中優(yōu)化思想教育的技巧與方法,尤其是要善于整合資源,將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與國內外大事結合起來,與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結合起來,有血有肉地開展思想教育引導,這對于提高教育成效有積極意義。教師應當重點抓住四個切入點實施思想教育引導:一是介紹悠久歷史文明,切實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二是沉重回顧屈辱歷史,牢固樹立振興中華的使命感;三是聯系學生生活感知,有效提升社會主義幸福感;四是關注國家熱點要事,不斷提高思想意識敏銳感。
關鍵詞: 高中歷史 思想教育 滲透技巧
以史為鑒,知古論今,方可展望未來,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當強化對思想教育工作的研究,結合歷史學科特點,分析學生思想動態(tài),巧妙地將思想教育引領滲透于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提升思想,得到陶冶,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積極投入學習與生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介紹悠久歷史文明,切實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民族之一,悠久的中華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是人類文明歷程的重要促進力量。古代中國的科技發(fā)明、茶葉絲綢、建筑藝術等,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評價,許多國家或地區(qū)的文明中都帶有中華文明的痕跡。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可以充分發(fā)掘這方面的資源,向學生介紹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拓寬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的感知,讓學生充分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例如在《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成就》教學中,筆者除了向學生介紹了四大發(fā)明等眾科技成就外,還向學生介紹我國古代在農業(yè)及機械設計等方面的顯著成就,24節(jié)氣的農事安排精準度之高,為世界罕見。通過這樣的信息補充,學生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有了更生動和充分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思想與情感的教育,對學生開展情感滲透,對于培養(yǎng)學生民族情感具有積極意義。
二、沉重回顧屈辱歷史,牢固樹立振興中華使命感
翻開中國近現代史,是一本充滿血淚的屈辱歷史,從西方列強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開始,偉大的中華民族就進入了多災多難的歷程,苦難的中華兒女沒有在暴力面前屈服,用血淚、生命譜寫了一曲英雄兒女壯歌。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注重帶領學生認真回顧這一段屈辱的歷史,細細咀嚼切膚之痛,知痛方可徹悟,才能牢固樹立振興中華的決心,增強振興中華的使命感。筆者在教學中強化了這方面的教育,讓學生永不忘記歷史,永遠牢記自身的使命與責任,化沉痛、悲憤為力量為促進自身學習提高的動力,轉變?yōu)槌林氐呢熑闻c使命。在《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教學中,筆者不僅向學生介紹了中國軍民在堅持抗日中做出的犧牲與貢獻,還選取了一些具有震撼效果的場景畫面、事件作為教學素材,增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效果。筆者以《南京!南京!》中一些慘烈的場景作為教學演示素材,學生群情激憤,對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表達了強烈憤慨。筆者還結合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場景介紹,進一步升華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并內化為學生振興中華的決心,較好地滲透思想教育。
三、聯系學生生活感知,有效提升社會主義幸福感
歷史是一部浩瀚的長卷,每一個節(jié)點都與社會發(fā)展緊密聯系,在歷史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感知,深化學生理解,完成教學任務。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組織歷史教學,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感知效果,其中滲透思想情感教育的效果也會更明顯。在《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教學中,筆者從學生生活中最為熟悉的內容入手,演示社會生活變遷的歷程。一方面從幾十年來交通工具、家用電器、通信工具、飲食結構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指導學生回憶自己家庭在這些方面的變化,主動說一說感受,談一談變化,這樣的開放式交流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交流中豐富印象感知,加深對幸福生活的體悟。另一方面,筆者選取了同一區(qū)域不同時期的面貌對比,以本地區(qū)最有名的商業(yè)街為背景,以10年為一個跨度,展示不同時期的圖像,學生從這樣的對比中可以加深社會生活變遷、社會不斷進步的感知,并在這樣的對比分析中體會到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給人民群眾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從而增強社會主義幸福感。
四、關注國家熱點要事,不斷提高思想意識敏銳感
高中生不僅要埋頭學習,更要關注國家大事,做關心時政的青少年。只有關注國家大事,才能夠保持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同脈搏、共呼吸。筆者在歷史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的習慣,堅持觀看《新聞聯播》,平時經常閱讀報紙,上網瀏覽,了解國內外發(fā)生的各種大事,增強政治敏銳性。筆者在教學中還結合相關內容,從教材拓展開去,延伸到當前國內外發(fā)生的一些大事上,理論聯系實際強化歷史教學與思想教育。在《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認真分析了前蘇聯解體的深層次原因,并與我黨當前正在進行的反腐運動和國家深化體制改革等工作結合起來,從而站在更高的高度認識當前反腐的重要性與改革的必要性,消除對反腐敗及改革工作的片面理解,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筆者還要求學生撰寫心得體會,強化這方面的理解效果。實踐證明,高中生已經具備了較為強烈的時事關注度,教師應當強化這方面的引導,以社會關注的國家大事為抓手,結合教學開展?jié)B透與引導,為學生的正確理念形成奠定扎實基礎。
歷史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思想教育,切實承擔起應有的教學責任,以三維目標為抓手,將思想情感教育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流程,使思想教育與知識教學同步推進,與能力培養(yǎng)一同發(fā)展,更好地促進高中生成長。
參考文獻:
[1]蔚澤軍.新課標下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教學[J].科技信息,2007(04).
[2]馬文平.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如何改變教學觀念[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S2).
[3]支會芳.淺談高中歷史教學的創(chuàng)新[J].科技風,2009(16).
[4]辛寶杰.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生物技術世界,2013(06).
[5]李忠護.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初探[J].科技致富向導,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