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雅萍
摘 要: 新課程要求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會自學。而學生盲目自學,會導致無效、無用學習,因此,教師是學生自學的引導者,教師要“授之以漁”。文章結合初中政治課堂教學實踐,探討怎樣在政治課教學中指導學生自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
關鍵詞: 自學學習 指導方法 初中政治課
“學為主體,教為主導”是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倡導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是課堂教學的導演,既然是“導”,就要把學生領進知識的大門,帶領他們暢游知識的海洋。如今全社會都在倡導“減負”,那么如何在減少學生學習時間的同時又提高學習效率,是當前我們亟待解決的課題,指導學生學會自學是解決上述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學生再多的魚不如給他漁具、教他漁術,從而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尤其像初中政治,有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識和社會常識三部分內容,這些內容可以說涵蓋中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從身邊小事到國家大事,教學容量大、知識面寬;它是開卷考,分值五十分,更需要指導學生學會自學,花最少的時間爭取更高的效率。指導學生自學是一門教學藝術,方法多種多樣,每個老師都有方法,而學生的情況不同,教學環(huán)境不同,方法也不同。我結合多年來指導學生自學取得的經(jīng)驗談談看法。
一、在備課中有計劃地設計學生自學
大綱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我在期初制訂教學計劃時認真研究教學大綱,熟讀教材,以教綱為準繩,對教材各部分在課堂教學中處理做到心中有數(shù),從而實現(xiàn)備教材、備教法和備學生實際的統(tǒng)一,精心挑選適合學生自學學習的內容。
備課時,對自學學習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指導學生自學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目標問題化,創(chuàng)設問題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強調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而問題不止于教師。在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之后,提出新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因此,我在指導學生自學時,事先精心設計、巧妙設問,努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問題化。例如初二“向自己的目標邁進”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課前設計以下問題:1.根據(jù)所給的故事材料,請你分析確立目標對人生的重要性;2.觀看劉翔的視頻后,你覺得我們在制定自己的目標時要注意什么?3我們是否制定好目標就意味著能實現(xiàn)它了?怎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目標?4.我們制定目標有大有小,根據(jù)材料分析應怎樣實現(xiàn)大目標?5.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那么遇到困難時應該怎么辦?6.目前,你給自己制定了怎樣的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你準備怎樣實現(xiàn)它?
二、用恰當?shù)姆椒ㄖ笇W生自學
現(xiàn)行的中學政治教材形式活潑,圖文并茂,內容可讀性強,但學生自學時往往滿足于一知半解,不求深入,或流于形式。為提高學生自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在沒有其他自學教材的情況下,我根據(jù)現(xiàn)行教材的特點,給學生編寫自學綱要。一般可采用自由式和目標導學式兩種。
1.自由式
由學生自學(精讀)某一框節(jié),列出學習要點,編制帶閱讀體會性質的提綱,在課堂上講出來,由集體討論補充,老師幫助形成知識結構圖表(板書形式),凸顯學習的重難點。然后由學生提出自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大家討論,教師點撥,多方位多角度地誘導啟發(fā)學生,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最后,進行當堂檢測。在操作過程中,切忌設框框條條,要鼓勵學生表達想法;尤其是當學生的看法有不同時,我不馬上下結論,而是師生平等地討論、切磋,直至達成共識為止。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2.目標導學式
我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將每堂課的教學目標以預習思考題的形式出示給學生(可課前預留,也可當堂出示),讓學生圍繞問題自學,老師輔導。基本程序是:出示問題→自學→討論→明確目標→檢測反饋。這是帶有演繹性的自學方式,學生自始至終在老師編制的自學閱讀提綱(問題)的框架內自學。例如,可擬這樣一個框架:①本框主要講了幾個問題;②每個問題在書中哪些段落;③每個問題書中是怎樣論證的;④你是怎樣理解這些問題的;⑤通過預習,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問題(或有哪些啟示)。這種方式目的性強,教師操作起來方便,不足是易束縛學生的思維,妨礙其個性發(fā)展。
在實際操作中我根據(jù)課本內容的難易程度、學生狀況、教材特點而采用相應的方法。一般而言,初二常識部分可用自由式,初一新生接觸思想政治課時間不長且自學能力不強,可采用目標導學式,初三可靈活運用。不論采用哪一種方式,只要落到實處,堅持不懈,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觀察、記憶、思維、操作等多種能力。
三、指導學生自學要有相應的情境作載體
政治學科有很強的社會性,與社會熱點、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課堂上單純地讓學生看書自學是肯定不行的。學生的理解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有限,沒有相應的情境作載體,課本內容就很容易被簡單解讀成教條、空乏無味。因此,指導學生自學時,我創(chuàng)設相關的情境,一個社會熱點或一個寓言故事,或一件案例。
如教學《民族政策常識》時,這部分內容條理清晰,框架結構明確,學生很容易讀懂,我采取自學的方式。但是政策性的問題,學生讀起來沒有“滋味”,覺得空洞,因此一上課我就向大家呈現(xiàn)“新疆7.5事件”的視頻,感人的“維吾爾族老媽媽收養(yǎng)漢族孤兒”的故事,以及我國兩會中對民族問題的闡述材料。在這些情境的鋪設下,我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相關民族政策內容,他們真正感受到國家這些政策的重要性和公民應盡維護民族團結義務的迫切性。
四、指導學生自學要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
現(xiàn)代教育的特點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習及掌握知識。我在指導學生自學時,充分相信學生,放手發(fā)動,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不同形式指導學生,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真正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精神。
如在講到《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時,我先用目標導學式的方法請學生自學,并歸納出相關知識點,學生交流發(fā)言后我做簡要總結。我問:“你認為,法律與道德哪個更重要?”學生各有想法,我順勢將他們分為正反方進行辯論。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性地出現(xiàn)辯論賽場,學生興致高昂,各抒己見。在討論過程中,大家將剛學的知識進行鞏固,提出很多新問題。比如“拾金而昧的行為是用道德約束還是用法律制裁”、“見死不救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嗎”,等等。通過辯論,學生的思維變得發(fā)散,想問題變得全面。
我在指導學生自學后進行課堂小結時,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課堂小結,實現(xiàn)帶著問題出課堂。一方面,我圍繞教材對學生的自學加以點撥、補充、糾正,并注意對學生的思維成果多從正面加以鼓勵,增進師生間情感的交流,另一方面,我將自學中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新想法再以問題或探究式研究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課后完成?!斗膳c道德的關系》一課,辯論結束后學生提出了爭論性的問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我就請大家?guī)е鵂幷?,利用報紙或網(wǎng)絡等資源,課后進一步研究、探討,從而將政治課堂延伸到了課后,延伸到了學生的生活。
五、指導學生自學要講實效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自學指導,并不等于浮于表面或形式,學生只是簡單在課本上劃一劃,老師只是在教室里走一走。指導學生自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加強情感教育。因此,我在指導學生自學時非常注重對課本知識的鞏固、檢測,體現(xiàn)教學的實效性。同時,我特別注意在課堂上預留時間給學生完成相應的作業(yè)或測驗,真正減負。實踐證明,我這樣做很受學生的歡迎,學生不認為上政治課、做政治作業(yè)是一種負擔,而是很愿意做,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學生其實都有很強的自主性,但是長期的灌輸式教學限制了他們思維的發(fā)展,自主學習是一種開拓思維、培養(yǎng)能力、激發(fā)興趣的有效手段,老師一定要做好引導者,引導他們走向學習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自學輔導法在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