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明
摘 要: 目前高職日語精讀教學的實際情況是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制教學方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較少。因此在高職日語精讀教學中,應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探索語言習得規(guī)律,創(chuàng)造真實的語言實踐環(huán)境,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日語精讀教學模式。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日語精讀 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
在傳統(tǒng)的高職日語精讀教學中,單詞與語法等基礎知識的教授成為中心,雖目標也在于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但在課程內(nèi)容上極大地偏重語法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與特定行業(yè)對學生專業(yè)素質的要求。因此,怎樣能使學生在掌握日語語言知識的同時,具備在工作環(huán)境中為完成任務而運用日語進行有效交際的日語能力,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能力本位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滿足了這一要求,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日語精讀教學中,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顯得尤為必要,如何在日語精讀課的教學中導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一、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推翻了我們慣用的“滿堂灌”形式,采取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枯燥的聽、說、讀、寫、譯由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實踐替代,學生在課堂上有目的可循,有問題可思,有事情可做,這使學生更加喜歡日語學習過程。
案例教學法,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未來職業(yè)生活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情境,如在接待客戶投訴、調換原材料等情境下,讓學生分析、討論,提出解決辦法,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展示。
項目教學法,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學生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了解并把握項目的整個過程及每個環(huán)節(jié),從而使得學生的日語實踐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任務驅動法,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學習任務展開學習活動等。
二、改進日語精讀教學設計的思路
在利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將教師枯燥地講授改為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實踐,合理進行教學設計。
例如,在單詞教學中,將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進行大量補充說明、學生機械做筆記的方式,轉換成由學生自己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去釋義、舉例、聯(lián)想和擴充。通過集思廣益,督促學生直接獲取單詞的各類信息,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和識記。同時,可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將精讀教材中的單詞、語法,課文、對話和閱讀練習幾個部分,按照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要求,在新課開始前,告知學生本課的學習任務及教學重點,教師準備好任務書,引導學生預習課文、查閱資料。有了這些充分準備之后,課堂則會成為學生為主角的舞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小組,以任務驅動、小組比賽的形式,促使學生將自己預習掌握的單詞、語法、課文的重點講解給其他同學聽,教師及其他學生則可以進行補充和糾錯,最后由教師和學生自己共同對小組進行綜合評價并打分。在每次課的最后,教師需對本次課的重點和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加深印象。
另外,精讀教材每篇課文都有一個主題,我們可以對這些主題進行場景模擬,實現(xiàn)知識的掌握和遷移。教師根據(jù)課文主題模擬生活或工作的情景,讓學生置身于場景之中,根據(jù)場景需求進行適當聯(lián)想和角色扮演,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點和表達方式編排對話,從而真正將書本知識變?yōu)榧河小?/p>
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nèi)容,按照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要求,交叉結合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進行教學設計,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三、完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的日語精讀課程評價體系
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改革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因而考核方式必然改變。原來的日語精讀教學評價模式只注重考試結果,忽視學習過程;評價主體過于單一,只有教師這一單一的身份。行動導向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學生不僅學習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語言技能、積累與工作相關的經(jīng)驗,養(yǎng)成良好的日語思維習慣,建構自己的跨文化知識體系,增強應用日語思維等能力。因此,新的評價方式應該增加過程性評價所占的比重,增加評價的主體,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學習小組組長評價等。這樣的評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tài)度;有利于培養(yǎng)團隊合作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領導力,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四、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日語精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日語綜合運用能力和職業(yè)能力,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通過小組學習和角色扮演,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與人交流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自我學習能力、日語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加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速度。
2.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的動機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持續(xù)學習的能力。
3.師生關系會變得更加融洽和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引導、指導和督導,為師生之間進行接觸和交流創(chuàng)造許多機會。
4.有效提高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中對應的實際工作任務非常熟悉,否則無法通過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解學習內(nèi)容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另外,在指導每個學習情境的具體任務時,教師必須對任務實施所需的所有資料非常熟悉,要有充分準備。教師在課堂上是導演,對課堂要能全局掌握,不僅要求教師把握好時間、效率,還要把握好效果,否則無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五、結語
以工作能力為本位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摒棄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積極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滿足就業(yè)需求。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日語精讀課程中應用實施,可以實現(xiàn)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綜合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生從事本專業(yè)的相關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薄躍萍.德國行動導向教學理論研究[D].天津大學,2010.
[2]邵長榮.英國職業(yè)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法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yè),2011.
[3]陳冰梅.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設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
[4]丁玲.行動導向的高職課堂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